《美德与优良品德对于幸福的影响——江新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德与优良品德对于幸福的影响——江新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美德与优良品德对于幸福的影响江新瑜第二模块自主学习札记一、引言美德与优良品德真的能使人幸福吗?让我们走进深处,看一看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给自己一个幸福的机会。二、阅读和学习的文献1 .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三章“美德与优良品德的幸福原理”2 .高德胜.幸福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4):1-8.3 .王强.在幸福的途中:道德何为?道德何以为?J.道德与文明,2010(2):21-26.三、所学材料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一)美德伦理学复兴麦金泰尔德性伦理学坚持回归亚里士多德美德传统,意图以美德为道德主题构建新型道德哲学,逐步恢复美德在道德哲学的核心地位
2、。佩塞施基安人具有认识和挚爱这两种基本能力,且它们是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具备的心理素质,为每一个个体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复兴的美德伦理学1 .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状态。2 .美德伦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研究当代人们幸福感获得,不再过多牵制于人类物质文化发展水平,而更多奠基于个体自我幸福心性的养成,即对美好生活和美好德性之间必然联系的信念建构和感受力修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先开始批判传统主流心理学基于消极人性观假设的研究,旗帜鲜明地弘扬亚氏传统所坚持的人性善念观。马斯洛1 .提出了“似本能”概念,在本能论与环境决定论之间找到了平衡。2 .“似本能”概念在承认人与
3、动物基于生物体本能上的共性外,更强调人性中优越于动物的、可为文化所形塑的意向性特征。以积极人性观为导引,建构了人特有的、积极的成长模式。积极心理学信奉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是自我决定的人,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塞利曼美德、力量等“优良品质”不仅有先天本性决定的成分,更受后天教养和经验的作用,而这也为“优良品德和美德”的建构与培养预留了教育和学习空间。佩塞施基安人具有认识和挚爱这两种基本能力,且它们是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具备的心理素质,为每一个个体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以上的种种转变为人类社会通达幸福之径建筑了坚实的学理路径。(二)美德分类学进化1.传统的伦理学研究西方柏拉图理想国
4、:最早提出了智慧、勇气、自我克制和公正四大核心美德。亚里士多德增加了如慷慨、风趣、友好、真实、坦率、宏大和灵魂的伟大等美德条目。*所提出的仅仅是属于理想王国的必须精神和构成一个好人的品格特质。但是仍然缺乏概念明晰可见、体系层次分明且清楚可区分的美德分类系统。东方儒家文化1.美德的评论散见于论语中,却没有以一种正式的分类体系而呈现。2.普遍同意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五大美德。经典佛教1 .已经有一个基本的美德分类,即“圣八正道”。2 .是对其中具体的道德条目的描述意蕴艰深,较难为普通大众把握。*传统美德条目体系的建构,或者是基于某种文化背景,或者是出于某个独特视角,或者没有明确而清楚
5、地提出美德体系的系统结构,使人类通过美德途径探寻普世幸福的道路荆棘丛生。2 .最近几十年1)美德伦理学富有胆识地假设,即使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人们总是会面临同样的基本问题,有相同的基本需求。因此,在人类共同经历的基本生活事实中,必然会形成普世的美德2)积极心理学者秉承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德福一致”的哲学思想,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中归纳出人类普世的六大美德,并将六大美德进一步细化为可具体实践与测评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0-关卜、一y超越J乐观/4w一、j下,仰照带的彳宛容r盘学J雌、pl 制 1 、利吧廿L0?公正( 1造力 K)管知识和智慧热;学界Ig 、J A 发出翔./6料网一
6、、一,. . X 曰改 一积极心理品质卜一i PsKfJ呼活力时J V仁爱r社加力b(三)理想价值的目标优化一一目标调适论1.基本概念目标调适论挑战:人的主体性发展活动本身的统一性包含两个区域,一个是需要区域(即价值意识范畴),另一个是目标区域(即价值对象范畴)。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张力,这种张力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活跃性或能动性。人必须使二者贯通并相互作用,才能使个体的生命价值实现值得欲求。基本假设:目标所表征的价值取向与人内在需要的契合及其相应价值目标的实现,对人的幸福感具有决定作用。两种基本价值取向价值需要取向,认为主体基于其文化经验而生发的价值需求的满足有助于获得幸福,而价值需求长久
7、得不到满足则导致不幸福。价值目标取向,所谓目标指的是个体主观的期待。*目标实现对幸福感的影响与个体价值取向之间的作用是双向的。个体幸福感的获知至少部分地受到目标实现的影响,而这又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3 .幸福感1)幸福感关涉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它是超越纯粹生理的快乐和瞬息情绪变化而蕴含于深刻、弥久的文化价值意识中的。2)真正有助于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并非单纯是享乐主义的感官刺激,而更强调那些基于目标取向的因素: 个体的内在目标(即与社会贡献、亲密感情、个人成长相关的目标) 自我和谐且满足自我需要和动机的目标目标的可行性与现实目标所赋予的文化价值(本土文化适应性、民族特性等) 没
8、有冲突(目标与内在需要相契合等)*从根本上来说,以人内在的需要和德性本质诉求的价值取向为指导而设定目标并实现目标,人就能真正以主体的自发自觉的引导而迈上追寻幸福的路程。四、自己的特殊收获与启示首先,起初看这一模块的相关内容的时候,我是非常崩溃的。因为自己竟然发觉每个字拆开来我都看得懂,但是连在一起却看不懂了。我内心很沮丧,因为虽然自己是个理科生,但是自认为还算是长了一颗文科生的大脑。不过很庆幸的一点是,我想起了潘老师在下课前说过的话,没有直接就这样放弃,二是反复地多看几遍,特别是对于自己看不太懂的地方。果然,经过反复地努力,看来晦涩得知识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也开始逐渐从资料中学得了知识。这一件
9、事对我的启示是蛮大的。第一次接触这种类型的作业,我们大家的内心中都是比较茫然的,并不太清楚应该如何去做才好,有种无可适从之感。但是,只要有一颗不怕困难的心,我们也是可以做到那些我们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的。我会记住此时此刻的心情,并不断以此鞭策激励自己。其次,学习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幸福不来源于物质上的享受,而来自于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这也是对于我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五、改进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建议1.作业量太大。高尚师德课和课程论的作业量大,类型相似。需要我们花过多的时间去完成,使得我们有点承受不了。2.内容还是有些远离生活实际了,和生活的关联性并不大。六、结语学习高尚师德,让我们从另一个方向来看看应当如何去理解美德与优良品德对于我们的幸福所带来的影响,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来获得成长和心灵上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