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示儿题临安邸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重点)2、通过查阅资料,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重点)3、体会作者诗中表达的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难点)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要求:1.读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 .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3,初步体会一下诗中诗人的情感,说说你从哪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查找资料要求:1.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资料3 .查找这首诗创作背景的资料4 .查找与本诗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活动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明确诗意1 .由单元主题导入出
2、示单元导读页出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学生听诵读录音。老师简单介绍诗歌创作的背景,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诗以及本单元的主题爱国情怀。学生诵读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师:从古至今有许多像艾青这样的诗人,写过很多饱含爱国情怀的作品。今天,我们就走进两位古代诗人的诗作,去体会他们诗中蕴含的情感。2 .交流预习内容(I)检查朗读,学生读准读通两首诗。抓住重点字指导读音。读出节奏和韵脚。(2)解诗意学生借助注释和关键词,分别说说两首诗的意思。根据学情,对学生不明白的诗句意思进行解读。明确诗意: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无牵无挂,可是唯独使我痛心的就是没能看到祖国统一。当宋朝的
3、军队平定中原的那一天,在举行家祭的时候,你们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祖国统一的好消息。题临安邸: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上的轻歌曼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大家都忘了这是哪里,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3)初知情感交流预习时感知到的诗人情感,出示示儿,先交流这一首。师:你从诗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感情?从哪句诗中或哪个词中感受到的?预设1:我从“悲”这个字体会到悲伤的,悲痛的心情。预设2:我从“家祭”一词也感受到了悲伤,他还没有死,就在安排孩子们死后祭祀的事情。活动二:借助资料,体会诗情一、体会示儿之悲1 .体会陆游的“悲师问:诗人悲什么呢?生答:不见九
4、州同。谁知道九州为什么不统一?陆游写诗时的国家是怎么样的情形?哪位同学查找到相关的资料,请出示资料,说说你的理解。出示资料: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第二年4月初一,金兵俘虏了皇帝和后妃、皇女以及其他皇亲国戚共三千人北去。大量皇室用品和所藏的书籍全部被搜罗一空,北宋政权灭亡。5月,宋高宗称帝,建都杭州,史称南宋。国家一半的土地被金兵占领,沦陷区的老百姓在金兵的残暴踩蹦下受尽了折磨,而皇室却在杭州花天酒地。南宋朝廷对金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签订了屈辱的条约:南宋世世代代称臣于金;东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中间唐、邓两州都属于金国每年向金国纳银25万两、绢25万匹。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预设:原
5、来诗人写诗时北宋已经覆灭,那些统治者逃到南方建立了南宋,而且还继续受到金兵的胁迫,接受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屈辱投降还赔款割地。这里陆游的王师指的就是南宋朝廷的军队。王师北定指的就是收复失地,国家统一的大业。师:这就是诗人写这首诗是的时代背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康之耻”。现在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诗人说,“但悲不见九州同”了。2 .借助资料了解陆游“一直悲”师:我们学的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时候写的,哪位同学查找了资料,介绍一下。预设:这首诗写于陆游85岁一病不起的临终前。他觉得自己等不到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了,所以交代子孙家祭之日有这个消息要告诉他,他是到死也放不下这件事。师:其实,陆游一生都惦记着这
6、件事。出示陆游其他时段的诗作,从诗句中感受陆游的爱国情怀。上马击在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位率未敢忘忧国。-病起书)陆游51岁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门迎凉有感陆游68岁胡未灭,冀先秋,泪空流。-诉衷情陆游80岁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起。-老马行陆游82岁师:正式因为诗人一直为这件事悲愤不已,年轻时还想上战场杀敌,为国效力。到老了虽然不能上战场但仍然念念不忘,所以诗人交代子孙一一引读后两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 .感情朗读,读出“悲”多种方式朗读,配乐读,老师引读,分组读。练习背诵。二、体会题临安邸之“愤”1 .梳理前诗,引出题临
7、安邸学生结合资料,连起来说说陆游悲的是什么?预设:悲的是国家分裂。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一隅;悲的是王室成员和老百姓,都受尽了折磨。师:同学们真会体会。其实,当时为国家感到悲愤的不仅有陆游,许多仁人志士都愿为国征战。请看:补充资料:这是诗人辛弃疾的诗作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宋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代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翻
8、译: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苦难之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这是岳飞的心声: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师:除了这两位热血诗人,愿意为恢复故土和祖国统一,而奋力拼杀。还有一些文人也对当时的现状悲愤不已,发出了和陆游同样的呼号。比如这位诗人:出示林升题临安邸你有没有发现这首诗和第一首诗之间有什么联系?预设:我发现这首诗与上一首诗关联的,师陆游写实时的南宋社会
9、上层人的状态。这首诗中描写到了当时统治者在大好风光中过起了歌舞升平的生活。甚至忘了丢失的故土,忘了国家的分裂,也忘了曾经的耻辱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2 .抓重点字“醉”,理解诗情师:诗中有一个“醉”字,你能想到什么?预设1:我想到当时的统治者天天喝醉。我想到当时的统治者被杭州的美丽的景色陶醉。预设2:我想到当时的统治者在美丽的山水间歌舞升平的生活。醉生梦死,烂醉如泥。师:是的,此时他们过起了怎样的生活?引读一一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他们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引读一一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3 .抓问句,体会情感师:这是统治者生活的写照。作者描绘了统治者生活的状态,他的心情如
10、何?你从哪句诗里感受出来?预设:我感受到诗人很着急,也很愤恨。我从这个问句里感受出来。他问的是西湖歌舞几时休?就是什么时候能停止。也就是说,他盼望着停止。觉得他们日日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实在是让人痛恨。师:再读问句。说说他在向谁发问,还会问什么呢?出示资料,学生读完资料后说说。南宋绍兴二年,也就是南宋建国的第二年,宋高宗第二次回到杭州,这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于是他和当时的统治者一起大修堂馆会所,宫殿楼阁。一时间达官显贵、富商名流也相继建起豪华宅邸,并日日歌舞享乐,沉迷在奢侈糜烂的生活中,把临时建立的杭州当成北宋的汴州了,完全忘掉了家国之耻和复国大任。师:从这个问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感受
11、到作者一颗爱国之心,心系百姓的心,渴望祖国统一的心。对当时统治者们沉迷享乐悲痛的心。4 .朗读,读出爱国之情师:是啊,当时的仁人志士皆同此心。陆游如此,林升亦如此。请同学们比比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两首诗所说的事儿是相同的,两首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是相同的。可是陆游的诗写的更直接,更悲痛。他对自己没能直接看到国家统一感到痛心,至死不忘。林升的诗表达的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是愤恨之情更多一点。再次朗读两首诗。活动三:总结学法,延伸拓展1.结合日积月累,延伸拓展师:诗人们的爱国情怀在诗歌中表达得非常充分,我们仿佛就能听到他们的心声。诗人们究竟想要见到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希望人民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呢?出示日积月累第一部分的词语,学生读。太平盛世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夜不闭户人寿年丰政通人和那事实上当时家国是什么状态呢?出示日积月累第二部分的词语,学生读兵荒马乱多事之秋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内忧外患哀鸿遍野5 .总结收获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新收获。之前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学生回答一一结合注释,结合图片,结合生活读懂诗意体会情感。现在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出示单元导读页,结合资料体会诗人情感。下节课就让我们用这些方法去学习第三首诗,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作业:1.背诵,默写示儿。6 .像语文园地中的书写提示那样认真抄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