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非药物疗法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非药物疗法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非药物疗法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选取特定的进针点,用毫针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疗疾病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它是在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的启示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腕踝针适用于治疗各系统的痛症,如急性腰扭伤、肩周炎、痛风、神经性疼痛、头痛、痛经、癌性疼痛、术后疼痛等,对心律失常、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哮喘、遗尿、魔症、中风偏瘫等也有一定效果。禁忌症:腕踝针一般无绝对禁忌症。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
2、月内者不宜下针。穴区选择:腕踝针穴区共十二个,其中腕部六个,踝部六个。(1)腕部穴区:均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从掌面尺侧至挠侧,再从背面挠侧至尺侧,依次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上1: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二横指,按压有凹陷处。主治:前额痛、眼病、鼻病、面神经瘫痪、前牙肿痛、咳喘、胃脱痛、心悸、失眠、癫痫。上2:相当于内关穴。主治:颌下肿痛、后牙肿痛、胸闷痛。上3:楮动脉外侧,腕横纹上二横指,椀骨边缘处。主治:高血压、胸痛、侧头痛。上4:手掌向内,在拇指侧挠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两横指处。主治:头顶痛、耳病、题下颌关节炎、肩周炎。上5:相当于外关穴。主治:后颈部痛、颈项部、上肢疼
3、痛麻木瘫痪。上6:小指侧尺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二横指处。主治:后头痛及脊柱(颈胸段)痛。(2)踝部穴区: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下1:跟腱内侧缘,内躁最高点上三横指处。主治:上腹部痛、痛经、遗尿、足跟痛。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主治:侧胁痛、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下3:腔骨前缘向前约1厘米,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主治:膝关节内缘痛。下4:胫骨前缘与派腓前缘的中点,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主治:下肢麻木、疼痛、瘫痪。下5: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外躁最高点上三横指。主治:髓关节痛、踝关节扭伤。下6
4、:靠跟腱外缘处,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主治: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肛痔痛。选穴原则上病取上,下病取下,以膈肌为届,分部选穴;左病取左,右病取右,以人体正中线为届分别取穴;区域不明,选取上1穴。操作方法一般用O.25mmx25mm毫针(华佗牌针灸针)体位不限,针踝部穴区,以卧位为佳。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在下,食(示)、中指在上夹持针柄,针与皮肤成30度角,快速进入皮下。然后轻捻针柄,使针体贴着皮肤浅层行进,以针下有松软感为宜,不捻转不提插,一般无酸麻痛胀感。进针方向以朝病端为原则,如病症在指或趾,针尖朝下;如在头面腰膝,针尖朝上。刚开始进针时,局部可稍感疼痛,待刺入后
5、,应立即消失。如出现针感,应及时调整针的深度和方向。进针完毕,放开持针手指,针应自然垂倒并贴近皮肤。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不做提插捻转,每日施针一次,7天为一疗程。注意事项:患者在饥饿、疲乏或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高度水肿或肿瘤处部位,有出血倾向者不易针刺。如穴区有较粗血管或进针疼痛明显者,可适当移动进针点位置,移点时,应沿纵线方向移,而不能向两旁移。中医非药物疗法一一九宫腹部便秘推拿技术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转变,加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便秘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便秘是指粪便在肠道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困难,
6、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其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司所致。长期便秘可并发肛肠疾病,如痔疮、肛裂;增加直肠癌、结肠癌、乳腺癌等肿瘤风险;高血压合并严重便秘患者,排便时可因腹压增加导致血压急剧升高,造成心脑血管意外,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九宫腹部便秘推拿技术是以中医脏腑经络、阴阳五行学说及洛书九宫图为理论指导,结合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腹部,在腹部进行较大面积连续循环推揉,绕脐揉腹,间接或直接按摩触动腹部所有穴位及穴区,借助外力打通腹部经络,行气活血,降逆消导,润肠通便,推动大肠腑气达到治疗便秘的一种特色疗法。适应症和
7、禁忌症一、适应症:可用于治疗各种证型的便秘。二、禁忌症:1 .腹部皮肤病变及水火烫伤等所致的皮肤损伤未愈者;2 .有出血倾向或合并血液病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 .严重的心、肺疾病及身体极度衰弱患者,胃、肠穿孔及腹部肿瘤患者;4 .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者;5.妇女孕期和月经期,均不宜使用。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四肢放松,双手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护士立于其右侧。“太极”大回环摩腹。以运太极形式,顺时针环旋摩揉全腹。“太极小回环揉脐。以肚脐为中心向外逆时针方向圆形旋转揉摩至全腹。“一”形推腹。双手掌根分别平贴于脐周,以拇指为着力点分别向两侧外推。“m”轨迹运腹,五指并拢,双手掌贴于腹部
8、,推摩一个“m个米字轨迹擦腹,整个轨迹运行完毕后是一个“米”字。以“太极”运腹法摩腹2圈以结束整个流程。中医非药物疗法一一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预防、治疗儿科疾病及康复、儿童保健、养生的方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由于小儿发病特点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因此在推拿治疗上常用的也以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拿风池等),清热(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等),消导(推脾经、揉板门、揉中脱、揉天枢等)为多。小儿推拿技术适应症及禁忌症一、适应症:风寒咳嗽、发热无汗、呕吐腹泻,二便闭结等。二、禁忌症:L有伤口,如出血、损伤、溃疡,甚至皮肤损伤;二2 .有出
9、血倾向性的儿童不宜做推拿,如白血病、血友病等;3 .感染性疾病,如蜂窝织炎、骨髓炎等;4 .过饱或过饥饿状态下;5 .传染病,如肺结核、梅毒等;6.骨与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小儿推拿技术操作注意事项操作者的指甲须修剪圆滑,长短适宜,以不触痛小儿皮肤为宜。天气寒冷时,操作者先将手搓热,待其手暖时方可操作,以防刺激小儿不能很好地合作。室内保持一定温度,不宜过冷过热,空气流通,环境安静,避免风吹着凉。推拿的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及手法的特性而定。如推法、揉法次数较多,摩法时间较长;按法和揉法常配合应用。治疗1次约10分钟,一般不超过20分钟。亦可根据病情灵活掌握,通常每日治疗
10、1次,高热等急性病每日治疗2次,慢性病可隔日治疗1次。治疗时应配合推拿介质,如葱姜水、冬青膏、滑石粉以及专用药物制剂(油、酒、膏等),其目的是润滑皮肤防止擦破皮肤,并提高治疗效果。小儿推拿技术常用手法开天门:两手拇指指腹置于患者两眉之间的印堂穴,自印堂穴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进20次。每次1015分钟。此手法有发汗表、开窍醒神等作用。适用于治感冒、头痛、惊风等症。推坎宫:用两拇指掐按眉弓中点片刻,再用两拇指绕侧面,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并以其余四指放于头部两侧以固定之,每次1015分钟。此手法可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
11、风,目哆等症。清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池)成一直线,推510分钟。此手法可清热解表,安神除烦,泄心火,利小便。适应于感冒发烧,惊风,夜啼,咳嗽痰喘等。运内八卦:位于手掌面,掌心的周边。此手法可理气宽胸,顺气化痰,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作用。适应于胸闷胀饱,咳嗽痰喘,心烦内热等症。小儿捏脊疗法:捏脊一般自下而上捏3遍,捏第4遍时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肤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捏后按揉相应脸穴。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我院儿科病区开展的小儿捏脊疗法是小儿推拿常用的手法之一,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儿童保健按
12、摩的常用方法。中医非药物疗法拔罐法拔罐法古称“角法”,也称“吸筒疗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月俞穴或相应体表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逐寒祛湿、祛除瘀滞、拔毒泻热、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一种中医外治技术,能起到扶正祛邪、强身健体的作用。包括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药罐法及刺络拔罐法等。拔罐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状,刺破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这便是最早的拔罐疗法。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杏林大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关于这种方法的记载。唐代王煮外台秘要中也有用竹
13、筒罐来调理不适症状的描述。后来经过历代发展,出现了金属、陶瓷、竹木、玻璃等各种材质的拔罐用具。适应症拔罐疗法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疾病,而且拔罐疗法不仅用于疾病的治疗,还适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L内科病症中风、眩晕、头痛、面瘫,痹症、痿证、面痛、感冒、咳嗽、哮喘、心悸、不寐、郁症、胁痛、胃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灌闭、阳痿、遗精等。2 .皮外伤科病症尊麻疹、湿疹、蛇串疮,扁平疣、神经性皮炎、座疮、斑秃、疔疮、丹毒、炸腮、乳痈、乳癖、肠痈、痔疮、项痹、肩痹、肘劳、腱鞘炎,腰痛等。3 .妇儿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不孕症、盆腔炎、乳少、小儿遗尿
14、、小儿惊风、小儿积食、小儿脑性瘫痪、小儿多动症等。4 .五官科病症目赤肿痛、麦粒肿、近视、耳鸣、耳聋、鼻渊、牙痛、口疮等。5 .急症晕厥、高热、抽搐等。6 .其他如肥胖、衰老、美容等适宜体位7 仰卧位:适于前额、胸、腹及上下肢前面。8 俯卧位:适于腰、背、臀部及上下肢后面。9 侧卧位:适于侧头、面部、侧胸、髓部及膝部。10 伏坐位及坐位:适于项部、背部、上肢及膝部。拔罐时间大罐吸力强,一次可拔510分钟;小罐吸力弱,一次可拔1015分钟。此外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拔罐的施术部位而灵活掌握。罐印颜色1 .紫黑而暗:一般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瘀现象,或受寒较重。2 .发紫并伴
15、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瘀症。3 .散在紫点状,且深浅不一:表示气滞血瘀症。4 .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5 .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6 .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7 .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8 .罐体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9 .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中医非药物疗法失眠推拿技术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失眠的困扰。长期的失眠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影响工作效率,加速衰老,甚者引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得卧”,是指因脏腑机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主要表现为失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不能消除疲劳及恢复体力与精力,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等。中医学认为,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阳不入阴,阴阳失调二“引阳入阴”头面部失眠推拿技术是以推拿手法作用于头部诸穴位,由督脉开始,归于任脉,以推拿手法导引气血流注归于阴经,达到阳气静、阴气生,引阳入阴,阴阳调和,则夜寐安,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睡眠的一种中医外治法。“引阳入阴”头面部失眠推拿技术可延长失眠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