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7759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鼻的解剖及功能.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鼻的解剖及功能鼻是五官之一,位居面中,前通外界,后经顽颖通于肺,司呼吸,闻五臭,卫五脏,助发音,为肺之官窍,属肺之所系。一.鼻的解剖及部位名称鼻的别称很多。有称为自。卜辞中有:“贞旨自病。”说文解字:“自,鼻也。”又称天牝。素问.刺法论:“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景岳全书.杂证谟:“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气,故曰天牝。又称神庐。黄庭经:“神庐之中,当修治呼吸。”东医宝鉴卷2:“神庐者,鼻也,乃神气出入之门户。”又称玄门或元门。东医宝鉴卷2:“鼻通天气,曰玄门。”明.虞技医学正传:“鼻通天气,故曰元门。”也可称肺窍。景岳全书:“鼻为肺窍。”鼻可分为四部分,即明堂、鼻窍、鼻窦、鼻骨。1 .明堂:灵枢.

2、五色:“明堂者,鼻也。”相当于解剖学之外鼻。别称鼻九。黄帝内经太素.经筋:“鼻中出气之孔谓之鼻也,鼻形谓之孰也。”明堂按部位不同,有山根、鼻尖、鼻梁、鼻翼、鼻孔之分。山根:解剖学之鼻根。位于两目内眦间的低凹部,属鼻梁的上端。东医宝鉴卷1:“印堂之下曰山根,即两眼之间。”别称安真。素问.气厥论:“辛鼻渊。”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安瓦一作弱,又名山根,俗呼鼻梁。”又称下极、王宫。灵枢.五色:“王宫在于下极。”张介宾类经注:“下极,两目之中,心之部也。心为君主,故曰王宫。”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王宫,今名山根。”又称鼻坳、鼻毓。圣济总录.鼻门:“鼻Iffi鹿角胶以汤浸软,贴鼻坳上。”三因方:“鼻蝴

3、用黄胶汤令软,贴鼻赢中。”鼻尖:同解剖学。丹溪心法:“鼻尖微赤。”又称面王。灵枢.五色:“面王以上者,小肠也。”景岳全书:“鼻准为面王。”又称鼻头。金匮要略:“鼻头色青。”又称鼻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厉风:“鼻准肿赤胀。”又称准头。医学入门卷4:“鼻髓,准头红也。”也称明堂。东医宝鉴卷1:“山根之下曰鼻准,即明堂也。”医门法律卷1:“准头,是为面王,亦曰明堂。”鼻梁:同解剖学。太平圣惠方卷37:“鼻中生息肉,鼻梁起。”又称鼻柱。灵枢.师传:“鼻柱中央起。”医门法律卷1:“下极之下为鼻柱。”又称天柱。简明中医辞典:“以下至鼻准,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也称安真、鼻茎。说文解字:“安乳鼻

4、茎也。”辞海:“缠鼻梁。”(4)鼻翼:同解剖学。简明中医辞典:“鼻准两旁圆形隆起部分,名为鼻翼。”鼻孔:解剖学之前鼻孔,左右各一。灵枢.师传:“鼻孔在外,膀胱漏泄。”亦称鼻门。针灸大成卷10:“鼻门青燥渴难禁。”也称鼻窍。灵枢.刺节真邪:“刺邪以手按其两鼻窍而疾偃”。2 .鼻窍:相当于解剖学之鼻腔,包括固有鼻腔和鼻前庭两部分。明医指掌:“鼻窍应知与肺通。”鼻窍位于明堂之内,中空,属清道。鼻窍按部位、结构不同,可分为鼻前庭、鼻腔、鼻隔、中血堂、鼻道、畜门。鼻前庭:同解剖学。中医古代文献无此名称,一般称为鼻中、鼻内、鼻孔内。如外科大成.鼻部:“鼻疮,为鼻孔内干燥发痛而有疮也。”鼻腔:同解剖学,即固

5、有鼻腔。古代中医文献无此名称,一般称为鼻中或鼻内,亦称鼻房。澹轩方:”蜜和绵包纳鼻房。鼻腔内之鼻甲、粘膜,中医合称为肌膜。鼻隔:解剖学之鼻中隔。医学入门卷4:“有痰火冲肺者,鼻隔隐痛。”中血堂:相当于鼻中隔前下方之李特氏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血堂,即鼻内下脆骨空虚之处也。若被打扑损伤,血流不止,神气昏迷”。中医大辞典.外科骨伤五官分册:“似指鼻中隔前部李特氏(littles)区。”鼻道:同解剖学。普济方.身形:“邪正相搏,鼻道不通。”又称鼻隧。灵枢.师传:“鼻隧以长,以候大肠。”简明中医辞典:“鼻孔深处称为鼻隧”,“鼻隧,鼻孔深处之通道。”又称鼻管。东垣试效方:”使阳气宗气上升,则鼻

6、管通矣。”畜门:解剖学之后鼻孔。灵枢.营气:“营气之道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顽之窍,究于畜门。”类经注:“畜门,即喉屋上通鼻之窍门也。如评热病论:启玄子有云,气冲突于畜门而出于鼻,即此谓也。”亦指前鼻孔。如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畜门,鼻孔也。”张志聪注:“畜门,鼻之外窍。”3 .鼻窦:同解剖学。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邪热循经上蒸,灼伤鼻窦而为病。”古代中医文献无鼻窦的名称和概念,对常见的鼻窦疾病一鼻渊(化脓性鼻窦炎),一些古代医家并不认为在“鼻”,而认为在“脑”,故鼻渊又有称为脑崩、脑漏、沥脑、脑泻等。这种概念的“脑”即指鼻窦。鼻窦亦称窦窍。4 .鼻骨:泛指构成明堂的骨与软骨支架及鼻窦

7、周围之骨,主要有鼻梁骨、嵩柱骨、鼻柱骨、出页喷、眉棱骨。鼻梁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鼻孔之介骨,名日鼻梁骨。”指构成鼻梁的骨和软骨支架,包括解剖学之鼻骨、隔背软骨,以及鼻中隔软骨。又称为梁骨。证治准绳.疡医:“鼻之前为梁骨。”鼻柱骨:简明中医辞典:“鼻柱骨,两鼻孔间之软骨。”即鼻中隔软骨。是鼻梁骨的一部分。又称为天柱骨。笔花医镜卷2:“肾之寒,肾之虚也其症为天柱骨倒。”嵩柱骨:证治准绳.疡医:“(鼻.)梁之端为嵩柱骨。”相当于构成鼻准的大翼软骨。(2出骨.指上颌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目巢其下日出胃喟,出骨骨下接上牙床。”上颌窦位于出骨骨之内。眉棱骨:指额骨之眼眶与眉间的部分。丹溪

8、心法卷4:“眉棱骨痛,眼不可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睛明者其上日眉棱骨”。亦称眉骨。医宗必读:“眉骨作痛”。二.鼻的功能1 .通天气而司呼吸:内经最早提出鼻通天气、司呼吸的功能。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洲、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灵枢.口问说:“口鼻者,气之门户也。”仁斋直指方进一步指出:“鼻者,清气出入之道路也,阴阳升降,气血和平,则一呼一吸,荣卫行焉。”盖鼻属肺之系,居肺系之首,其前孔与外界相通,后孔则经顽颗、咽喉与肺相通。因此,鼻为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和门户,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如清.庆云阁医学摘粹说:“肺开窍于鼻,宗气所由出入而行呼吸者也。”鼻司呼吸

9、的功能除表现为呼吸之气的通道外,还表现在对呼吸之气的清化作用和调节呼吸之气的温度与湿度方面。如鼻毛可屏弊尘埃,清化吸入气体。素问.宣明论说:“五脏化液,肺为涕。”肺之涕即鼻中津液,能调节呼吸之气湿度。疮疡经验全书卷7说:“鼻居面中,为一身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临证指南医案说:“头面诸窍皆清阳游行之所。”由于鼻之血运丰富,清阳之气充塞,因此对呼吸之气,特别是对吸入之清气具有温煦、调节其温度的作用。2 .主五臭而知香臭:鼻司嗅觉的功能早在甲骨文中就己反映出来。甲骨文中“臭”字,其上部为鼻形,下部为犬形,以犬之嗅觉最灵,故以此示臭。说明了嗅觉与鼻关系最为密切。内经明确指出

10、:“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鼻司嗅觉的功能与肺和心关系最为密切。简明医毂卷5说:“肺开窍于鼻.,肺气清顺,鼻气通利而知香臭。”说明鼻司嗅觉有赖于肺气清顺和鼻气通利。难经.40难说:“心主臭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己,已者南方火,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此外,鼻司嗅觉亦与其他脏腑和经脉有一定关系。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东垣试效方说:“阳气宗气者,皆胃中升发之气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也。宜养胃气,升阳气,宗气上升鼻则通利矣。”3 .

11、司清化而御邪毒:素问.刺法论说:黄帝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间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最早从疫病预防学角度提出了“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的认识。盖百脉朝肺,肺为五脏之华盖,与整体有密切的关系;而鼻为肺之窍,外通天气,乃气体出入之门户,故鼻为人体抗御外邪侵袭的藩篱。三因方说:“肺为五脏华盖,百脉取气于肺;鼻为肺之阊阖,吸引五臭,卫养五脏。”严氏济生方亦说:“夫鼻者,肺之所主,职司清化。鼻御邪毒,保护肺与五脏,也是肺主卫外功能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鼻中津液、肌膜、鼻毛,以及喷嚏对吸入气体的清化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马荷注:“凡人身之物有属清阳者焉,如涕、唾、气、液之类。”清阳即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鼻之喷嚏,亦能使邪毒“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正如理渝骈文所说:“经云: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注云,嚏也。张鼻泄之,使邪从外出也。按邪在皮毛则嚏,故嚏可以散表。”“雾露之邪为清邪,从鼻而入于阳,可以嚏出之。”鼻司清化御邪毒的功能主要与肺及脏腑阳气有关。4 .为气道而助发音:声音出于声门,但必须经过声门以上之气道、空窍,包括会厌、咽、喉、舌、腭、齿、唇及鼻的共鸣与调节作用才能形成正常而清晰的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