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68945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腺性膀胱炎71例诊断与治疗分析刘连地,庄东阳,赵斌,庄灿林,蔡斯雄,余祥君(福建省泉州医高专附属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福建泉州362000)通讯作者刘连地(刘连地,1966年出生,男,学士学位,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和尿石症。E-mail:)摘要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经病理证实腺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诊疗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本组均行膀胱镜检查,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进行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术后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260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54例治愈,症状完全消失;13例好转,症状基本消失

2、;4例复发,再次手术,无癌变。结论:腺性膀胱炎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及病理检查,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联合膀胱灌注化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必需的有效的随访手段。关键词腺性膀胱炎;膀胱镜;经尿道膀胱病变电切术;膀胱灌注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ystitisglandularis(reportof71cases)LiuLiandi,ZhuangDongyang,Zhaobin,ZhuangCanlin,CaiSixiong,YuXiangjun(DepartmentofUrology,ThePeoplesHospitalofQu

3、angzhou,Quangzhou,36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diagnosisandtherapeuticeffectofcystitisds71casesofcystitisglandularisconfirmedbypathologicalexamination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ndtheproblemsrelatedtothediagnosisandtreatmentwerediscussed.ResultsAllofthecaseswereperformedtransurethralre

4、sectionofbladdertheoperation,theywereunderwentbladderirrigationinadditionandcystoscopyevery3w-upfrom2to60months,average16months.54patientswerecuredandtheirsymptomdisappearedafterthetreatment,13wereimproved,4wererecurrentandneededtocasesshowedtobeusionsThediagnosisofcystitisglandularisdependsmainlyon

5、cystoscopyandpathological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lesioncombinedwithbladderirrigationarethefirstchoicetotreatcystitisarcystoscopyexaminationiseffectiveandnecessarywayaftertheoperation.KeywordsCystitisglandularis;cystoscopy;transurethralresection;bladderirrigation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是膀胱黏膜较长

6、时间受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移行上皮组织化生为腺上皮并分泌黏液增殖而形成特殊类型的良性病变,其病因及生物学意义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目前国内外尚无权威的确切的发病率报道,随着泌尿外科腔镜的普及、活检意识的增强与病理诊断技术的发展,检出率呈增多趋势,资料统计发病率在0.1%1.9%。多发于女性,造成烦恼、失眠、焦虑、忧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诱发膀胱腺癌的可能性,应引起重视,积极精准防治。我院自2012年12月2022年12月共收治腺性膀胱炎患者71例,现报告如下。由感染等慢性刺激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确诊主要依旅膀胱镜检杳和组织活检消除病因可使低危型腺性膀胱炎自愈高危型或需

7、予电灼/电切术和膀胱灌注治疗1资料与方法Ll临床资料本组71例,女56例,男15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症50例,其中伴血尿22例;仅为无痛性肉眼血尿8例;下腹部坠胀感7例;尿道口不适6例。女性并尿道肉阜3例,男性并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1例。尿液分析+尿沉渣镜检示红细胞+者30例,白细胞+者44例。62例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阳性31例。彩超检查示膀胱壁增厚毛糙33例,膀胱占位17例,未见异常21例。39例行KUB+IVP、泌尿系CT造影显示单侧肾盂积水7例,双侧1例。全行膀胱镜检查窥见黏膜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改变39例,慢性炎症改变20例,乳头状瘤

8、样7例,粘膜无显著改变5例;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47例,膀胱颈部3例,膀胱侧后壁21例,弥漫分布侵犯输尿管开口9例。按诊疗操作规范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膀胱腺性炎,其中3例合并乳头状瘤,9例伴有不典型增生。1.2治疗方法71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或腰麻联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切电灼术(TUR)。电切功率100120W,电灼功率4060W。术中适度充盈膀胱以粘膜皱褶平展为度。电切范围超过肉眼可见病变组织及周围0.51.0Cnl黏膜,深及浅肌层,至病变黏膜消失,残留组织呈焦黄色。电切病变位于输尿管开口时,避免电切过深,电切后观察输尿管喷尿情况。3例并发尿道肉阜者行尿道肉阜

9、切除术或钦激光电切术,1例并发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钦激光超声碎石清石术。术后膀胱痉挛9例,泌尿系感染3例。所有病例留置导尿14天,给以消炎及解痉治疗。手术后随机采用毗柔比星(40mg次)、丝裂霉素(40mg次)、吉西他滨(Log/次)或羟基喜树碱(IOmg/次)膀胱灌注。31例采取持续多次膀胱灌注方法,疗程612月,开始为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两周1次,共2次,以后每月1次,共3次,每季度1次,共2次;15例采取术后24小时内即刻单次膀胱灌注,不再继续进行灌注治疗;25例患者拒绝膀胱灌注。每次治疗前行血常规、尿常规检查,术后3月作膀胱镜复查。1.3疗效判

10、断评价标准: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膀胱镜复查黏膜正常,尿常规检查正常,随访活检报告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但偶有间歇性尿路刺激症状,膀胱镜复查少数黏膜病灶未愈,尿常规检查偶有血尿。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改善后症状复发,膀胱镜复查或活检无明显改善或又出现新的病灶。复发:术后3个月镜检加活检无异常,6个月后或更长时间复查出现腺性膀胱炎。2结果随访260个月,平均16个月。71例患者中,54例(76.1盼术后3个月内症状完全消失,13例(18.3%)3个月内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时完全缓解,总有效率94.4%(67/71)。31例(73.8%)3个月后膀胱镜检查见黏膜平整,粘膜病灶消失。无效并复发4例

11、(5.6%),均再次手术,术后更换化疗药品重新膀胱灌注治疗。全部患者复查膀胱镜均未见癌变。3讨论3.1 病因腺性膀胱炎是膀胱黏膜化生与腺性增殖同时并存的一种良性病变,其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炎症、尿路梗阻、长期置管、结石等造成的慢性刺激有关,与雌激素水平降低、维生素缺乏、化学致癌物、变态反应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诱发5)。其本质是在慢性刺激因素作用下,膀胱移行上皮自主化生并转变为腺上皮,通过分泌黏液而达到保护膀胱组织免受损伤。膀胱受到频繁发作的炎症,尤其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反复感染,易发生腺性膀胱炎。本组尿液分析+尿沉渣镜检示红细胞+者30例,白细胞+者44例;62例行中段尿细菌培养+药物敏感

12、试验,阳性31例。膀胱内长期有结石、留置导尿管或异物等造成的慢性刺激,局部黏膜受到压迫、缺血坏死而化生。再者,下尿路梗阻,如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等,导致膀胱排尿受阻、反流、压力骤增而致黏膜撕裂,引起反复感染,与腺性膀胱炎密切相关。本组泌尿道刺激症状者63例(88.7%),合并尿道肉阜3例,合并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1例,与文献报道的结论相似。3.2 病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发展为膀胱腺癌。其起源于BrUnn巢,由于膀胱移行上皮受到各种慢性刺激,向黏膜下呈花蕾状生长,中心为表层移行上皮,同时周围被基底膜和结缔组织分割包绕,随后与移行上皮分离而形成的巢状结构,实

13、际上是一种良性尿路移行上皮细胞团,是囊腺性膀胱炎的典型病理改变。上皮巢中心可液化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如内含清亮液体,即为囊性膀胱炎;如空腔中心化生为柱状上皮或立方上皮,在膀胱固有层内形成多数黏液腺样结构,即为腺性膀胱炎。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是同一病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或不同的程度0腺性膀胱炎的确诊依靠病理检查。本组术前全部取活检,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腺性膀胱炎,其中9例伴有不典型增生,3例合并膀胱乳头状瘤,术后每3个月作膀胱镜复查都未见癌变。某些不典型的腺性膀胱炎可误诊为膀胱癌,部分膀胱癌亦可误诊为囊腺性膀胱炎,这也是临床医师将腺性膀胱炎按膀胱肿瘤治疗的原因之一。3.3 发生机理腺

14、性膀胱炎的腺体上皮来源机制,目前大体有3种学说:胚胎起源学说。PUnd退化学说。上皮组织转化学说:该学说认为正常的尿路移行上皮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转变成具有分泌粘液功能的腺上皮并形成腺体结构。该种学说目前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有学者证明ras等基因在高表达的腺性膀胱炎中患腺癌的危险性较高,提示腺性膀胱炎的形成与癌变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相同的基因调控机制。ThraSher等曾报告9例腺性膀胱炎中有2例恶变为腺癌。本组未见癌变。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开口周围。有作者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膀胱三角区及膀胱颈部是尿流动力的着力点,无黏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的收缩随意性。膀胱三角

15、区及膀胱颈部及输尿管开口周围是膀胱炎症的高发区域。尿液中化学成分刺激可能是发病原因之一。本组病变位于膀胱三角区47例,膀胱颈部3例,膀胱侧后壁21例,弥漫分布侵犯输尿管开口9例。3.4 诊断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的尿频、尿急、下腹部坠胀灼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缺乏特异性,多被误诊为尿道综合症或膀胱过度活动症。常规膀胱镜检查并多处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腺性膀胱炎的金标准。通常分为4种类型(: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型、乳头状瘤样型、慢性炎症型和黏膜无显著改变型。本组滤泡样或绒毛样水肿改变39例,占54.9%,最多见。本组膀胱镜检查有以下特点:病变主要位于膀胱三角区;病变为多中心性,

16、呈片状或簇状;可为滤泡状、炎症样、乳头瘤状,也可混合存在;输尿管口常显示不清。作者强调活检时要注意组织选取的范围及深度,多点取活检是基本原则。对于滤泡样或绒毛样、乳头瘤样或慢性炎症改变者,着重于糜烂出血处或病变基底部;对于局限性瘤样、基部融合质地较硬者,须考虑腺癌的存在或局部恶变的可能,为避免遗漏局部癌变应多点取活检;对于膀胱镜检肉眼未发现明显病变者和黏膜无显著改变者,为防止遗漏诊断,作者建议仍应做随机活检。3.5 治疗腺性膀胱炎治疗,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部分人认为腺性膀胱炎为尿路上皮正常变异现象,是尿路上皮形态学多变性的表现,属于局部良性病变,密切观察,定期随访,保守治疗;但大多数学者将其视为癌前病变,有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癌同时存在的报道,也有腺性膀胱炎发展为膀胱腺癌、黏液腺癌的报告。当腺性膀胱炎出现腺瘤样增生时,应高度怀疑恶变,积极手术治疗。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