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ppt(5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外科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定义v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v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v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v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一、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
2、合感染)的感染。v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v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v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二、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v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v一、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
3、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v二、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v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v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3.血培养或并
4、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v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v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准。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病原体所致。v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
5、等所致的腹泻。v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v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v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性原因所致的腹泻。v脐炎临床诊断新生儿脐部有红肿或有脓
6、性渗出物。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引流物或针吸液培养阳性。2.血液培养阳性,并排除其它部位感染。说明:与脐部插管有关的脐动静脉感染应归于心血管系统感染。外科手术部位医感染感染预防与控制v手术是指患者在手术室接受外科医师至少在其皮肤或黏膜上做一个切口,包括腹腔镜,并在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缝合切口。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v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v(一)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v(二)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v(三)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
7、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v(四)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v手术部位感染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包括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腹膜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v(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v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v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v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
8、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v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v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v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v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度烧伤创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v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v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v3.经
9、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v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v(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v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v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v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v手术部位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葡萄
10、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是肠杆菌科细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v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难以改变的因素v患者年龄,肥胖,吸烟,ASA评分,手术切口的分类,手术部位,急诊手术,各种慢性病,糖尿病,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激素应用,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其他部位感染可改变的因素v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换药技巧,手卫生,手术器械,鼻腔SA定植,等候手术时间,备皮,手术操作技巧,引流管留置时间,缝线质量,术中体温,手术部位消毒,手术间空气质量,术中失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1加强宣教 7 正确消毒皮肤2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8缩
11、短术前住院时间3正确换药 9 维持患者正常体温4手术器械合格 10 控制围手术期血糖5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 11向公众报告感染率6正确备皮方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一)管理要求。v1.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严格落实。v2.医疗机构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3.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v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v根据指南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1小时使用抗生素24
12、小时内停用抗生素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v方法:在手术前30-60分钟,静脉给予一个剂量的抗菌药物,若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或手术中失血多于1500ml,可以根据所使用药物的半减期,及手术时间的长短,再给予1-2个剂量的抗菌药物,一般情况下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v目的:预防手术过程中切口感染。2847例选择性清洁或清洁污染切口v结论:抗生素应该在皮肤切开前半小时或麻醉诱导开始时v5.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1.手术前。手术前。v(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v(2
1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v(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手术区域备皮问题关于手术部位备皮方法与切开感染率的关系备皮方法剃毛备皮 5.6%脱毛或不去毛0.6%备皮时间术前24小时前20%术前24小时内7.1%术前即刻3.1%方法/时间术前即刻剪毛1.8%前1晚剪/剃毛4.0%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
14、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v(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v(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v(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2.手术中。手术中。v(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
15、,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v(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v(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v(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v(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v(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v(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
16、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v(9)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v(10)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v(11)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v(12)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拔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危险因素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