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论语十二章(复习学案)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子曰:人W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而:如乐何力”(八僧篇)如何:_子曰:“朝闻道,夕尔可矣J(里仁)死:子曰:“君子魁于义,小人喻于利。”人里喻:仁)贤:子曰:“见纹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目省齐:省:也J(里仁)质:文:子曰:“原胜X则野,文胜质则里兔文野:质杉杉豆然后君子。”(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戮,任重而道远。跳彬:一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耳,不亦远额毅:乎?”(泰伯)e:一子曰:“詈如为山,未成一蟹,止,吾止苗唐如:一也;譬如平地,虽等-演,进,吾往也。”(子须:罕)颂:子曰:“削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言:额:(子罕)忽:
2、子贡问日:“有:官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一乎?”子曰:“多您乎!己所不欲,勿舱于施:小子:人。”(卫灵公)兴:子曰:“小于弥何莫学夫诗?诗,可观:以兴咒可以理汽可以群汾,可以缗咒您翎之事群: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J(阳怨:货)迩:事: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殿也于敏:就:事而慎于言,需i有道而焉,可谓好学也弓有道:咒”(学而)领正:已:颜渊问仁。子曰:“充己复冬礼为仁。二目却克(三)克:复: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0:归:哉?”颜渊曰:“请问其目久”子曰:“非礼勿i: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臼:不敏:.“回虽不隼巴请事斯语矣J(颜渊)事:斯:答案:而
3、: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如何:把(对)怎么样(怎么办)。死:为动用法,“为死”。喻:明白,知道。贤:有德行有才能的人。齐:相等,等同。彬彬:比如。大概,省:反省。质:质朴。文:文饰。野:粗野、鄙俗。史:虚浮不实。 相杂适中的样子。跳毅:勇敢刚强。弘,弘大。毅,强毅。已:停止。警如: 费:盛土的竹筐。&:倾倒。和:同“智”,智慧。一言:一个字。其: 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施:施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近。事:侍奉。敏:勤勉。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才
4、艺或有道德的人。励正:匡正、端正。颔已:同“矣”,相当于“了二!克:克制。复:实践,实行。一日:一旦。归:称赘,称许。目:条目,细则。不敏:谦词,犹不才。事:实践,从事。斯:代词,这、这个。二、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18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B.就有道而氐焉 小人喻于利正:喻:C.D.士不可以不&毅可以群,可以怨弘:怨:匡正知晓广、大怨恨解析:选D。怨:讥讽。此处指讽刺时政。2.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B.人跑不仁小人喻于利而:如果对于、对C.不亦重乎乎:语气助词,“吗”D.其“恕”其:解析:选D。其:大概,表推测的语气。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
5、现象的一项是(.朝闻道,夕死可矣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仁者不忧,勇者不惧D.譬如平地解析:选C。A.死:为动用法,为死。B.内:名词作状语,在内心。不贤:形容词作名词,不贤的人。D.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平。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A.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夫晋,何厌之有C.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售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解析:选B。例句“仁以为”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仁为二B.“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有何厌”。A.“为国以礼”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以礼为国”。C.被动句,“见”表被动。D.被动句,“为所”表被动。5.下列对课文有
6、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B.在课文中,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牌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C.孔子认为学习写诗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可以学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可以增长见识。D.孔子认为,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浮夸。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解析:选C。C项,不是“学习写诗”,应为“学诗”,指学习诗经。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譬如为山,未成一费,止,吾止也。译文:答案:看见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士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把实行仁德当作自己的责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路途不是很遥远吗?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7 .颜渊问仁,孔子从哪几个方面对仁的行为作出了具体解释?答:答案:从眼、耳、口等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8 .请概括儒家对“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
8、答:答案:(示例一)儒家认为,应该将内在本质、精神思想,内容与文采、文饰相互结合,使二者保持平衡,均不可象失。这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如文学作品创作,若辞藻过于浮华而无内在思想、内容体现,就会显得空洞;若语言过于平白,虽讲了内容却缺乏艺术感染力。例如王勃膝王阁序,既以精美语言体现盛宴,又表达了自己远大志向,可谓文质彬彬。(示例二)儒家认为质与文二者紧密相连,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从艺术上说,一个伟大的作品,既要有外在的艺术美感,也要有内在的精神内涵。像贝多芬的欢乐颂,既有音乐上的震撼与美妙,也有祝愿天下,歌颂与期望人间美好的精神,因而流传于世。三、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二9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10 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11 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12 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13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14 在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
10、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15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参用指出有抱负的人要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当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既要有理想,又要有恒心。16 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和17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簧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费是因为“,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IL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评价知者、仁者、勇者的品质的句子是18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wo19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强调学诗可以团结群众,抒发不满的句子是20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
11、从远近的角度强调诗的作用的句子是21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wO22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23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24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答案:1.人而不仁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何3.朝闻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9.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10.吾止也吾往也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可以群可以怨14.迩之事父远之事君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6.敏于事而慎于言17.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8.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