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夏养生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立夏养生知识太阳黄经达45。,立夏,是标示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可以借助自然之力,顺应立夏的节气变化,增长少阳太阳的生长之气,平顺地过渡并适应炎热的夏季。立夏养阳重养“心”按照中医理论,季节和五行、五脏是相对应的。夏季属火,火气通于心。到了夏天,心阳最为旺盛,再受到夏季外界阳热之气过于旺盛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心悸,动则汗多,便秘,睡眠差等心火偏亢的上火症状,所以养心是夏季养生保健的一大关键点。注意这里的“心”并不是完全现代医学里“心脏”的概念,而是包括心脏在内“主神志”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的问题。需要医生察舌把脉、辨证论治后为您清心
2、除烦,养心安神。日常建议戒躁戒怒,少吃辛辣油炸的食物。适当吃“苦”更耐劳夏天除了火热之邪,还有缠绵难祛的湿邪。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滞气机运行,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湿困脾胃,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会出现食欲差、易腹泻的症状。湿性重浊,还会引起头重身困、倦怠疲乏、四肢酸楚沉重等症状。这时候建议少吃甜食和油腻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苦味蔬菜,中医认为苦味入心,有清热燥湿,清心明目等作用,比如苦瓜、苦菜、黄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合理作息调心“神”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心神的宁静。夏季养生要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白天安排适当的午睡来补充晚上睡眠的不足,这样做可以既可以提
3、振下午的精气神,还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久卧伤气,反而会导致精神萎靡以及乏力、食欲下降的情况。午睡以卧姿为宜,坐着睡和趴着睡都不利于消除疲劳,有时还会产生头晕,视物模糊等问题。谷雨养生:暮春已至安然迎夏“谷雨,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J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公历4月20日前后。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义,由于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到来时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雨水量明显增加,正如群芳谱所写:“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这样的天气大大有利于谷物的生长。此时我们在养生中应遵循自然节气的
4、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防湿护脾谷雨前后,气温开始回升,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风湿病最易发作,日常我们要注意开窗通风,多晒太阳,适当运动,预防“湿邪”侵袭伤身。谷雨养生除了养肝护肝外,还需要注意健运脾胃。我们可以通过穴位刺激,食疗,艾灸,运动等方式来健脾护胃。起居养生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昼夜温差更大,天气忽冷忽热,容易感冒,所以我们也要注意保暖,早晚最好加件衣。运动养生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阳动则气血随之运行,有利于水湿运化,且运动出汗能排出一定的湿气,减轻体内水湿困阻,从而减轻肢酸身重症状。谷雨时节野外空气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锻炼项
5、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等,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瘀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情志养生春末肝气旺盛,我们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亢动。饮食养生谷雨期间雨水较多,湿气偏重,人们除感到困乏外,消化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出现口干口淡,食欲欠佳等症状,这些都与湿气困脾有关。因此,谷雨时节饮食应以健脾化湿为基本原贝L可适当多吃健脾胃、祛湿的食物,如香椿、黑豆、蕙米、山药等。也可增加一些利水渗
6、湿的食物,如玉米、茯苓、冬瓜、赤小豆等。忌吃生冷肥腻之物,以免进一步损伤脾胃,加重体内湿气困留。清明养生:疏肝健脾、润肺养心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清明,又名“三月节”“踏青节”,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此时节,草木发华,春光荡漾。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这日,东南风至,天气开始暖和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清朗,四野明净,生机勃勃。清明最早只是一个节气,现如今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不仅与扫墓祭祖的习
7、俗有关,还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节养生中医学认为“肝主春”,即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梳理气机的作用。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已有明确的阐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1、夜卧早起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床。7时至9时是辰时,中医认为此时属胃经最旺,因此,要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
8、,早起后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2.足养精神,抒发阳气。由于冬天日晒较少,人们在室内时间较长,人体阳气内敛,气机的宣发舒畅不够,精神易有压抑之感。春天来临后,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也进入旺盛之机,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3、外出踏青,“动”宜适度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运动一定要量力而行。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老年人活动时心率应不超过105次/分钟,呼吸应不超过24次/分钟,中青年因人而异。患有
9、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4、重在养肝兼补脾胃在五行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在立春萌发生长,到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如果肝气过旺就会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清明养生应重养肝,兼顾补脾胃。清明饮食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等也适宜多吃。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养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眼下正是吃野
10、菜的好时机,养菜美味可口可常食。中医认为养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肺经,有凉肝明目、利湿通淋、降压止血的功效。养菜的吃法有多种,民间流行在农历三月初三吃养菜煮鸡蛋。养菜还可和芹菜一起煎汤,或切碎后直接泡茶,或凉拌、熬粥、炒菜、包饺子等。清明时节慎吃“生发”的食物。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清明踏青我国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此时自然界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人体肌肤媵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濡润,非常适合进行户外活动。黄帝内经强调春季养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经常到外面去散散步,感受大自然万物生发的气息,让人体和自然界构成一种和谐的状态。在春风和煦的日子里外出踏青,呼吸新鲜空气,可清肺健脾,增强心肺功能,舒筋活络,调节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稳定情绪,提高人体抵抗力。此外清明节前后,常常会出现阴雨天气,为避免“湿邪病”的侵扰,要尽量少待在潮湿的地方;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湿邪乘虚而入;多吃一些能健脾化湿的食物,如:山药、蕙仁、艾等,不宜过度食用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出现“湿邪中阻”的脾胃欠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