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4594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英德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切实做好我市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修正)的有关规定,结合广东省英德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我市2023年地质灾害灾情和应急调查、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情况,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2023年地质灾害概况2023年初,我市地质灾害在册台帐隐患点56处,其中崩塌26处、滑坡23处、地面塌陷7处。威胁人员1960人,潜在经济损失7372万元,其中威胁10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

2、害隐患点4处,威胁人员831人,潜在经济损失2030万元。二、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动情况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灾害分级标准(行)的规定及广东省英德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2023年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0处。2023年全市核减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解除受威胁人员15人。截至目前,2024年全市在册台账的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2处,其中崩塌24处、滑坡21处、地面塌陷7处。威胁人员1945人,潜在经济损失7335万元,其中威胁100人以上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4处,威胁人员831人,潜在经济损失2030万元。三、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中小型隐患综合治理按照英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英德市地质灾害

3、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的工作部署,2023年我市需完成省三年行动中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3处,完成率100%。其中:工程治理2处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1处自然消亡隐患点已核减核销。四、2024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时期我市每年的主汛期在4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间雨季及台风季节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灾害性强降雨是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重点防范期为5月1日至9月30日以及台风移动路径对我市构成影响的时段。五、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和重点防治地区根据我市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特征和人类工程活动特点,依据广东省英德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

4、规划,将全市划分为三类防治区和三大防治区域。(一)三类防治区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区内共分3个亚区,主要分布于桥头、英城、望埠、连江口、黎溪、大洞、水边、西牛、九龙等镇的低山、丘陵、峰林、岩溶盆地地区,面积1268.6k11r占全市总面积的22.52%。区内有地质灾害点34处(滑坡17处、崩塌15处、地面塌陷2处),占全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5.38%,灾害点密度0.027处k11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属大型4处、中型21处、小型9处。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次为地面塌陷。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暴雨、干旱等。地质灾害导致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107万元,受威胁人口1628人。2 .

5、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区内共分5个亚区,主要分布于白沙、下太、沙口、石灰铺、波罗等镇的低山、丘陵、峰林、岩溶谷地、河谷平原区,面积1164.2k2,占全市总面积的20.66%。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3处(滑坡4处、崩塌5处、地面塌陷4处),占全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24.52%,灾害点密度点012处/kmz,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属中型8处、小型5处。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次为滑坡、地面塌陷。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暴雨、干旱等。地质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受威胁人口179人。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区内共分2个亚区,主要分布于青塘、横石塘、大站、大湾、黄花等镇的低山、丘陵、峰林、岩溶盆地和河

6、谷平原区,面积320L2k11占全市总面积的56.82%。区内有地质灾害点5处(崩塌3处、滑坡1处、地面塌陷1处),占全市地质灾害点总数的9.43%,灾害点密度0.001处/kmz,地质灾害险情等级属中型1处、小型4处。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诱发地质灾害的因素主要是人类工程活动、暴雨等。地质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9.5万元,受威胁人口138人。(二)三大防治区域英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I)、次重点防治区(三)和一般防治区(III)三个区,其中重点防治区划分InI2.13三个亚区,次重点防治区划分Hi、112.IL、II4.IL五个亚区,一般防治区划分HL、IIb两个亚区。1 .地

7、质灾害重点防治区(I)本区分为3个亚区,主要分布于青塘、桥头、东华、英城、望埠、连江口、黎溪、大洞、水边、西牛、九龙等地,面积1268.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52%。本区主要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次为地面塌陷。区内有地质灾害点34处,灾害点密度0.027处/kmz,受威胁总人口1628人,区内总人口43.6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344人kL本区预估险情经济损失为6566万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为7687.6万元。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当地经济能力、分期分批进行治理,本区均为近期防治点,共34处。本区主要防治措施: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

8、和高度重视,对地质环境有影响项目的立项、审批,要严格把关,制订相应防治措施;二是对重要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点,在无法治理或治理经费超过搬迁经费的情况下,应采取搬迁避让。此外以工程防治为主或采取部分搬迁避让;三是建立地质灾害点防治示范点,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研究诱发因素和规律等;寻找合适的对策与措施,并加以推广;四是对重要的地质灾害点建立群专结合监测网络,并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相结合,形成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五是对已经形成的难以回避的地质灾害点,要根据灾害点的稳定性、危害、危险程度及规模大小等,按“轻重缓急,分期防治”的规划原则进行分期治理;六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广大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

9、范意识,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同时要加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2 .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本区分为5个亚区,分布于英德东南部白沙、南部黎溪、西南部九龙黄花、西北部波罗及中部英红沙口北江沿岸一带的低山、丘陵、峰林、岩溶谷地、河谷平原区,面积11642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0.66%。本区有地质灾害点13处,灾害点密度0.012处Am2,受威胁总人口179人,区内总人口34.12万人,平均人口密度293人/kn?。本区预估险情经济损失2630万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为1504.8万元。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当地经济能力,分期分批进行治理,本区均为

10、近期防治点,共13处。本区主要防治措施与上述相同。3 .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III)本区分为2个亚区,主要分布于英德西部大湾、黄花镇至中部、北部及东部白沙镇一带的中山、低山、丘陵、峰林、岩溶盆地和河谷平原区,面积3201.2k112,占全市总面积的56.82%。本区有地质灾害点5处,灾害点密度0.001处/kmz,受威胁总人口138人,区内总人口41.71万人,平均人口密度130人/km?。本区预估险情经济损失576万元,地质灾害防治经费预算为925.7万ye本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根据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当地经济能力,分期分批治理。本区均为近期防治点,共5处。本区主要防治措施与上述相同。六、重要

11、地质灾害防治点重要地质灾害防治点指威胁人员数量超过100人以及威胁低于100人但危险性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市存在威胁100人以上的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市级防治重点。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一)切实加强领导各镇(街)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个环节,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明确各镇(街)的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构建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层层抓落实。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到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二)制定防治方案,科学指导防治工作各镇(街)和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为确定地质

12、灾害防治工作需要,组织有关人员调查摸清本镇(街)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类型、规模、活动周期及主要诱发因素等,对本行政辖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并提出具体预防措施,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建立地质灾害工作台账和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监测单位和主要负责人,落实监测预警、防灾责任制,并确定应急避让方案,为政府指导防灾、救灾提供依据。(三)落实各项防治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各镇(街)和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责任落到实处,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要准确掌握辖区内、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的发展动态,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值守制度、险情排查、巡查制度和灾(险)情速报制度,

13、做到汛期前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主动避险避灾,并结合实际组织应急调查,汛期结束后开展复查与总结。要层层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工作的责任人。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明确防范重点,认真履行对本行业领域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地段)的监测和预防工作,将重要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并有专人跟踪督促检查。(四)着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各镇(街)和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着力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发动社会各界和广大

14、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镇、村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要切实组织做好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工作,明确监测责任人,对监测责任人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并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各镇(街)和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加强督促检查和及时收集、整理监测数据,随时掌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并及时上报至市地灾防治办。各镇(街)和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按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的要求,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庄、学校、旅游景点等防治责任人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

15、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基层组织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提高“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发展动态,发生灾(险)情及时报告。(五)加强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管理对列入重点防范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加强和落实监测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应急管理,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隐患点具体情况组织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明确预警方式、预警信号、紧急疏散措施和紧急疏散路线、避险安置场所及抢险救灾措施,同时应适时组织应急演练。(六)落实防治经费,完善投入机制,加快实施地质灾害治理

16、工程各镇(街)和市地灾防治成员单位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和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需求,将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和群测群防员补助资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根据本地区实际,增加安排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保障机制,把地质灾害防治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结合起来,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群众的搬迁避让,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七)强化防范,严防削坡建房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削坡建房整治管理的通知(粤建村函(2017)3404号)要求,各镇(街)要认真履行削坡建房防控和综合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矿业工程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