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4701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信息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和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高2019)6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以课程或课程群建设为基础,做好“教学质量工程”,夯实基层教学组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形成并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合力与整体优势,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二条组织架构“教学团队”以课程或专业为平台,重点围绕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课程群开展,以教学系(教研室)为基础构架组建,也可根

2、据实际需要,跨教研室组建。第三条团队负责人团队设负责人1名,教学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具备以下条件:来校工作两年及以上,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坚持在教学一线为学生授课,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且教学效果好;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能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方向,保持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第四条团队成员(一)教学团队一般由5-10人组成,具有较好的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二)团队成员具有高尚的师德风范,良好的专业素质,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主动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工作中

3、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教学效果好。第三章建设内容第五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梯队,重视对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形成鲜明的团队精神;(二)坚持立德树人,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积极、主动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形成热爱教学、潜心教研的教学风气;(三)通过相互观摩、交流、研讨,形成合作、互补、共享、集成等团队优势,促进团队成员的交流;(四)团队成员能够积极深入思考教学重点、难点、热点,推进教育教学改,不断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五)提升团队专业素养,使教学团队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沃土,培育出各级教学名师。第六条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一)注重课程思政,探索高质量

4、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二)追踪学科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强化专业基础,遵循综合交叉的原则改课程体系;(三)努力推进创新创业教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创业精神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四)把团队的教学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开放的课程知识体系。第七条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改(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有机统,使教学内容更具活力,教学方法、手段更加丰富;(二)加快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建设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改的优质在

5、线开放课程;(三)推动校内课程资源共享,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在线课程应用;(四)建设信息时代具有针对性学习解决方案的跨媒体、多介质的新形态教材;(五)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开放共享的实验实训教学项目和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第八条提升教研与科研水平开展富有深度的教学研究与改,培养和形成高水平教学成果,并大力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学与科研的融合,重视将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科研反哺教学取得显著效果;保证团队紧跟学术前沿,把握学术动态和社会经济热点,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让课程教学始终保持鲜活状态;帮助青年教师确定科研方向,指导课题

6、申报,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第四章建设周期第九条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在建设期内,团队应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第五章验收条件第十条形成一支专业、年龄、职称和学缘结构合理,注重知识系统性和成果导向教育,实现相关课程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和相互浸入,能将科研成果有机融入学生实践能力、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在课程建设、教学改和青年教师培养方面成果突出的教学团队。在3年建设期内至少完成以下目标任务中的3项,其中第1、2项为必须完成项目,第3-5项选择完成其中1项:(一)团队有(主持)省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课程建设项目除外)立项至少达到0.2项/人/年;同时,团队在学校认

7、定的C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科研论文至少达到0.2篇/人/年;(二)(课程群/专业)教学团队获认定省级课程建设项目1门,或立项省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2门及以上,或团队完成2门校级及以上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团队获立项省级以上课程建设项目1门及以上,或团队完成1门校级及以上课程建设;(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在智慧教室授课课时达总课时的15%以上,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方式改并取得实效;(四)团队培养1名省级教师教学竞赛奖获得者,或取得其他省级以上教学获奖1项;(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成果突出,指导学生获得学校认定的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二等奖以上成绩,或获批级大学生创新创

8、业计划项目。第六章团队管理与考核第十一条建设期内,团队负责人可根据团队建设需要,申请调整团队成员,并报学校备案。第十二条每个团队学校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参照XX信息学院教育教学改创新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进行经费管理,由团队负责人安排使用。第十三条团队成员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聘任、各类教研项目申报、各类评优评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优先安排参加境内外教师培训等学术交流活动。第十四条“教学团队”建设纳入学校教研项目管理范畴,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验收考核,由教务处组织专家根据团队建设目标完成情况,采取现场答辩、专家质询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实施,考核结果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第十五条团队负责人因故离校一

9、个学期,须由所在二级学院临时负责人并报学校备案;离校1学年以上者,二级学院须另行负责人并报学校审批。第十六条团队成员因故离校1年以上或离职者,可由负责人申请更换成员,经二级学院审核报学校批准。第十七条团队对所负责课程的教学实施和教学质量实行整体负责制。教学团队所负责的课程,在教学安排上,团队负责人可根据团队成员情况进行调配,并报二级学院、教务处备案。团队成员需要使用团队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时,需团队负责人确认。团队人员出现教学事故,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处理。第十八条如教师作为两个及以上教学团队成员,其所获成果应具有专属唯一性,即1项成果只能专属于某一个团队,不得在团队验收结项时重复使用。第十九条团队及所在二级学院需对照年度计划进行自评自查,未能按既定计划建设、取得成果的团队,可申请延期1年验收,并在1年内进行整改。若整改后仍无法完成建设任务,则取消该团队建设资格,项目组成员取消当年各类评比资格,并追回所有建设经费。第二十条建设周期结束,通过学校验收的团队,授予“XX信息学院校级教学团队”称号。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绩效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