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47027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大舒东路站及大秀区间施工监测监测技术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公司2016年8月30日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 车站平面位置及规模12、周边环境22.1 大舒东路站周边环境22.2 大秀区间周边环境23、施工监测目的及监测重点33.1 监测目的33.2 监测重点3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规范依据51、设计要求5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5第三章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61、监测内容62、监测点布设、观测方法62.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62.2 围护结构变形82.3 支撑轴力92.4 地面沉降监测112.5 围护结构体应力监测132.6 立柱沉降监测132.7 地下管线沉

2、降、位移监测132.10 区间监测17第四章监测频率191、监测频率192、应急措施19第五章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要求211、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范围212、现场安全巡视内容212.11 工工况212.12 护结构212.13 边环境222.14 测设施223、现场安全巡视频率224、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实施方法22第六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231、确定预警值232、险情预报25第七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261、组织机构262、主要工作人员简表263、监测管理保证措施273.1 质保规定273.2 作业规范273.5 应急预案29第八章安全生产规程30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车站平面位置

3、及规模武汉市轨道2号线南延线起于2号线一期工程的光谷广场站,沿线主要经过珞喻路、佳园路、流芳火车站、黄龙山路、光谷大道、高新六路等,覆盖了光谷步行街、华中科技大学、光谷创业街、光谷金融港、武汉传媒学院、武汉交通学校等商圈、学校、居住区和众多高新企业区,能够方便光谷地区广大城市居民、高校师生和就业人员的出行,连接了流芳火车站等大型客运交通枢纽,可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有效衔接,2号线南延线的建设可有力支撑东湖开发区东扩的发展战略。2号线南延线线路长13.444km,均为地下线,沿线设站IO座。大舒东路站为2号线南延线工程的第7个车站,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沿光谷大道南北向布置,车站主体位于光谷大

4、道偏东。大舒东路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DK36+149.000;车站起点里程:右DK36+028.900;车站终点里程:右CK36+378.900;全长350n图:大舒东路站站位图大舒东路站秀湖站区间里程范围为右DK36+378.900右DK37+653.300、左DK36+378.900左DK37+653.300,右线全长1274.64Om(含长链0.239m)、左线全长1274.714m(含长链0.314m)。线路从大舒东路站出发,沿光谷大道敷设,沿路中走行与秀湖站相接。沿线侧穿地质调查中心(碎8)下穿光谷金融港人行通道、上穿远期17号线区间,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2、周边环境2.1 大舒东

5、路站周边环境2号线南延线从黄龙山路转至光谷大道后,在光谷大道与三环交汇以南设置大舒东路站。车站沿光谷大道南北向布置。光谷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为60m、大舒东路规划道路红线宽为20m。大舒东路西侧地块主要为当代国际花园等居住小区,小区距离地铁开挖线大于60米,在三倍基坑开挖深度之外;大舒东路东侧主要为工业用地,东南侧有部分商业用地,均距离较远。车站周边主要以住宅及厂房为主,东侧有光谷金融港人流。因此远期居住客流和厂区及光谷金融港职工上下班客流将会成为本站的主要客流。2.2 大秀区间周边环境本区间隧道主要在城市建成区穿行,建(构)筑物众多,包括侧穿多栋房屋建筑及地下人防工程,沿线主要的建筑物统计见下

6、表:大秀区间沿线的主要建筑物一览表编建(构)筑物名称对应线路里程层数结构及基础类型、深度与区间结构关系1地质调查中心见总图8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5.0m,人工挖孔墩,墩底埋深距离隧道外皮约4.38m,9-10m2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见总图20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9.0m,暂无基础资料。距离隧道外皮约12.27m,3光谷金融港1见总图15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8.0m,暂无基础资料。距离隧道外皮约13.2m,4光谷金融港2见总图15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8.0m,暂无基础资料。距离隧道外皮约17.67m,5盾构区间下穿地下管线见管线

7、图雨水管2根砖1/碎1尺寸均为5000x2200埋深4.8m3、施工监测目的及监测重点3.1 监测目的1)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技术施工。2)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支护结构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的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3)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3.2 监测重点监测是围护结构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得以实现的依托。在施工中依据由施工现场和监测结果反馈的信息,对围护结构的设计作出调整,使最终的围护方案

8、达到既安全又经济。1、监测范围:本车站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开挖深度大,结合基坑周边环境特点,确定施工监测范围为13H(H-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均需进行监测。2、监测对象:本车站监测对象为基坑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基坑支护结构监测对象包括围护墙、支撑等;周围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围地表土体、地下水、建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3、监测方法: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监测项目、测点布设、监测周期及频率及控制标准详见设计图纸。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当

9、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规范依据1、设计要求本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施工必须按该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本项目监测依据国家标准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50497-2009)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基坑监测必须按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D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中基坑的变形、受力等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起

10、到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2)测试单位应能根据对当前测试数据的分析,较好地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和地表沉降等。3)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4)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应及时提供对监测资料的判断,必要时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5)承担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拥有专业的测试队伍和设备,掌握先进的测试数据处理系统及分析技术与软件,具有大型地下工程测

11、试经验。6)其它要求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在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变形、倾斜、裂缝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对临近道路、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及对围护结构顶面水平位移、墙体变形、支撑轴力、墙体钢筋应力和钢支撑轴力进行全方位监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下一道工序施工,连续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

1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第三章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结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文件,考虑到本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性质和本基坑的安全等级(一级),确定本深基坑工程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车站监测(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2)围护结构变形(桩体测斜)(3)混凝土支撑、钢支撑轴力(4)地面沉降监测(5)围护结构体应力监测(6)立柱沉降监测(7)地下管线沉降监测(8)建筑物沉降倾

13、斜裂缝观测(9)基准点联测二、盾构区间监测(1)地表沉降监测(2)拱顶沉降(3)地表隆起(4)建筑物沉降、倾斜(5)管线位移沉降(6)管片变形2、监测点布设、观测方法监测点的布点原则,要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和规范及设计确定。2.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测点布置: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点沿桩顶按20m间距布设,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处的冠梁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冲击钻在对应桩号处冠梁上成孔,然后安装位移监测点。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巾18,20cm)的钢质监测点,用钢锤打入孔中。监测报告中说明。同时位移监测点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位移、沉降监测点(单位mm

14、)监测点式样钻孔安装在监测点处标示监测点号,并明示“请勿碰动”。监测点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分批布设,注意加强保护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如果监测点被破坏或者松动,及时进行处理,并在监测报告中说明。量测原理及计算: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通过测量距离与方位角,求出各点位的坐标,平差后推算得到桩顶向基坑内水平矢量位移值。采用1”全站仪,观测1个测回,采用南方平差易2002平差软件进行角度和距离平差,按照平差后的成果,计算垂直基坑边的矢量值,和前次矢量值比较,得出本次位移值。沉降监测用利用沿线已有的水准控制点,将基准点、工作基点按一等变形观测要求进行联测,组成沉降监测控制网。关键建筑物

15、按照一级沉降监测精度进行观测。其他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围护桩顶部沉降采用二级沉降监测精度进行观测。测量仪器及精度:位移监测基准网与现有控制网联侧,布设成为大地四边形控制网,位移监测点布设为支导线。控制网则按一级导线要求实施,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观测法进行监测,监测精度符合二级变形观测精度要求,仪器采用1”级全站仪。沉降监测采用天宝DlNl型电子水准仪与水准尺,水准测量控制网联测采用一级水准要求施测,测量路线按实际情况可取闭合或附合水准。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工程测量规范)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监测点坐标中误差(mm)0.60.81.2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mm)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