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心得体会.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后感拿起这本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朴实的前言部分就让我仿佛看到于老师本人。正如于老师说的:“人应当有追求,有抱负。虽然不一定都能如愿以偿,但为实现理想的付出,一定会收获充盈,会收获习惯,不至于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最终两手空空。”这一段的学习,从最初的困难已经慢慢有所好转,读书、写字成了日常的一部分,如空气一样不可或缺时,就不再是任务驱动,成为习惯。从于老师对徒弟提的意见中,我清醒地认识到:写文章不止是给自己看的,要有读者意识,要考虑读者能否读懂,和读者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要让缩写的东西对读者是有好处的,能给人传递一种正能量。最为重要的是文字要浅显易懂,尽量少用那些晦涩、拗
2、口的句子。我记住了张志公先生的话:“语言的运用从今不从古,从俗不从雅,从易不从难。”这周,我阅读了书中草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三篇教学实录,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亲切的鼓励、适切的引导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这三篇文章所在的第一学段学段要求,简单说说我读后的四点收获:一、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发展学生语言能力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学生只有通过丰富的语言实践,才能积累语言材料,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1.重视语言完整性于老师的三节课堂实录,有着大量的语言实践练习,在练习
3、中,我看到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的完整表达。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第一学段尤为重要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伊始,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话来表达,不用单个词语回答问题,这就是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夯实了基础。2.创设情境进行练习新课标指出:学习活动要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进行。语文的学习,不是对语文知识的线性掌握,应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为纲。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语感,逐步形成个体的语言经验。狐假虎威中造句环节:用“寻找”“管理”两个词语造句。教师没有把说句子、写句子使用普通的“理解词义,然后造句”这一程式化的步骤进行,他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猎人(一只小
4、鹿)引导学生从模仿作者语言开始,然后放开想象,把思维打开,引向他处。想象寻找事物的不同类别,同时教师还通过自己做动作,让学生明白寻找的事物可以多种多样。学习“管理”造句时,教师充分利用班级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上“管理”说说家长的工作。这些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学习放在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当中,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能力。草中,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古诗的记忆情况,创设了给家人背书的情境。教师分别扮演妈妈、对古诗内容记忆有误的哥哥、没有文化,不理解诗意的奶奶三个人物形象,通过背诵前,家长和学生的模拟对话,培养学生对象意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二、引导学生正确、
5、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学段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于老师的课堂,非常注意学生的读书练习。他凭借自己扎实的读书功底,给学生做了示范。另外,于老师很善于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语揣摩体会,使朗读更有情感。1.把文章读熟读透新课标在第一学段阅读与鉴赏实践活动中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要对阅读的文本有感受和想法,学生必须把课文读熟读透。教师在狐狸和乌鸦中,以演好课本剧来促读、促背、促思。学生要想演好乌鸦和狐狸的对话,就必须读熟课文,记住对话,之后在讨论如何演的过程中进行回顾,课本剧
6、的表演,于老师以狐狸的身份参与,也是有一定的目的性的。通过表演完后,教师往教室门外跑这个环节的设置,也是为了考查学生对文本细节的把握,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这种小小的细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师通过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读熟、读透课文,关注细节。2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其中的有感情朗读,是比较难做到的。于老师通过示范朗读,使学生得到启发。例:狐假虎威中,教师范读“他抬起头一看,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把狐狸的馋相读得活灵活现。这种朗读示范比单纯地教朗读技巧更为有效。借助字意的理解朗读课文。读“狐狸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时”,教师用手做“拉”的动作
7、,并引导学生说出是把什么拉长?让学生把最后的“我”字拉得稍长一点,而且读出问的语气。这种结合对字意理解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很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于老师在引导学生站到前面展示朗读时,设置情境:老虎把狐狸你逮住了,你不能把老虎蒙住,可就没命了!这一情境的创设,把学生代入到了故事当中,读的同学化身成了危在旦夕的狐狸,其他同学变成了森林当中的其他动物,融情于境的设置,使有感情朗读更容易实现。3.注意不同标点符号的朗读停顿第一学段学生要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上述讲到的例子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问句的语气,时刻注意对
8、标点符号的学习与运用。狐狸和乌鸦中学生初读第一段,教师就提出要求:一是要求一定读正确,而是要求读的时候句号、段与段之间必须停顿。在学生读的时候,告诉学生,句号的停顿不能太短。“亲爱的乌鸦”后面是个叹号,也要停顿得长一点。这样的提示,要比简单总结“句号、叹号、问号表示一句完整的话,每一句的结束要停顿稍长一些”之类的总结性语言更有指导意义。把语文的知识性学习放在阅读当中,让学习自然发生。三、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工具性的特点,对人文性特点的认知往往简单地认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以,很多教师会在课堂到最后时结合文本内
9、容,升华思想情感。这一做法,让一些语文课堂充斥了虚夸、不切实际唱高调的现象。于老师的课堂,对学生的引导水到渠成,润物无声。例:古诗草的实录中,当学生对诗句整体把握后,老师问:你们觉得小草怎么样?生答:“小草不怕烧,很勇敢。”“小草像刘胡兰一样坚强。”教师引导学生把,坚”换成更合适的字,就这样,把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师生的问答中引出来。把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巧妙地结合。狐狸和乌鸦中通过朗读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体会出了狐狸的狡猾、乌鸦爱听奉承话。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想对狐狸和乌鸦说点什么?结合学生的话,教师引导:“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狐狸这个家伙怎么能这样做呀太缺德了!”这
10、种交谈式的语言,让学生在体会语言故事寓意的同时,指导了如何和邻里相处,丝毫没有说教之嫌。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狐狸和乌鸦实录中,于老师向学生们指出:写字,要认真“读帖、描红、仿影、临帖”,要求书写时做到“一看二写三对照”。教给学生方法,还对学生明确:写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规范。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不用面面俱到,要明确哪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盲点,需要注意的、强调的。关于“雀”字的书写,指导学生认真读帖,关注到此字楷书写法中第五笔要在上边稍微出一点头。这样的书写指导,让我们看到了于老师的心细,也呼应了他对学生的要求:写字,只要细心,只要坚持描红、描红、仿影、临帖,就一定能把字写好。同时,教师对学生书写过程中的肯定和激励,更是激发了学生的书写兴趣,让学生借着成就感坚持书写,养成书写的好习惯。期待着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于老师的课堂实录带给我更多的感受,启发我对阅读教学的思索,指导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