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57039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咬文嚼字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咬文嚼字朱光潜郭沫若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嫌这话不够味。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这个实例,“

2、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一点你不是”的讥刺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语气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这番话不免啰

3、唆,我们咬文嚼字,非锚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饿,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镀,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镀。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

4、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样的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更动了文字,其实就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相随变。韩愈在月夜听见贾岛吟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韩愈劝他把“推”改为“敲”。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但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是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表示寺里有人应门。寺里即使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情。比较起来,“敲”没

5、有“推”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中“够味”的意思是将“是”字改成“这”字,表达的感情会更为强烈。B.咬文嚼字非锚铢必较不可,它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C.郭

6、沫若先生在炼字上是极认真、极严谨的,他的炼字没有失误,值得大家肯定。D.作者以王若虚修改史记为例,说明文字可以多种修改,但意味变化并不大。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阐明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B.文章论证语言精当,深入浅出地将阅读写作应有的谨严态度表达出来,令人信服。C.水浒的事例是反面用例,证明“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又表现强烈情感。D.在分析“推敲”事例时,作者先陈述一般看法,再还原具体场景,最后提出见解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红楼梦为例,阐明“你这”式语法并非任何时候都比“你是”式语法更有力。B.咬文嚼字必须要锚铢必较,修改文章一定要在符合原文意思的基础上追求简洁。C.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表面上只是在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D.作者认为,“推”字是步月归寺,气氛显得冷寂;“敲”字是拘于礼节,场合显得温情。答案:1. A2. C3.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托福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