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舟记》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县*实验学校课时教案科目语文执教人*J*(3)(4)课题IL核舟记共2课时第2课时教学目标L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2 .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3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教学重点难点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模式。开头(第1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中间(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
2、名。最后(第6段)总结全文,统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揣摩语言,品味传神描写】1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3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4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第1句描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闲适心情,二人共阅一手卷,显得那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却了现实的烦恼,这是何等旷达的襟怀啊。第2句写出了
3、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羁的神态,放浪形骸、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让人感到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山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第3、4两句描写得细致入微,神韵毕具,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气氛。【课堂讨论,拓展延伸】1 .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桨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2 .课文如此细致地介绍核舟
4、这一雕刻品的艺术形象,说明了什么?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3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源记是不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真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从对象上看,桃花源记记得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得是工艺品,是说明文。从言语上看,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把握文章主旨】品读课文,理解本文主旨。本文通过对核舟的细致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
5、的卓越成就。【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按照空间顺序说明。说明事物采用空间顺序,可使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局部时,作者没有按照传统的“船头一一船身一一船尾”这样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船身部分的次序加以颠倒。这样写既能引起读者兴趣,又能激发读者想象。2.细致生动的描写。作者对核舟的整体和各个部分的人、物雕刻的描述,都一一说明方位、数目、大小,竭力使读者弄清局部和整体的比例关系,而且刻画传神,细致入微。如:“隐卷底衣褶中”的两膝,足见颇为细致。更为传神的是对人物肖像的描摹,做到了形神飞动、各具情态。【方法活用,片段作文】请用空间顺序介绍你熟悉的一件物品。(250字左右)板书设计r年古是长约八分有畲整体板空ILT若I遗/W间,艇次生三人顺I舟昆彼皮卜一擅*外船背次I用蛤皆弼美局部1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