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作文批改后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物描写作文批改后的思考.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景物描写作文批改后的思考“连晴不知夏去,一雨方觉秋深”,大自然每一种奇妙都值得我们用文字把它变成永恒。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中的现代文,也都是写景的经典散文。所以仲秋时节,就让孩子们写秋之韵,描写他们看到的秋天。通过批改,发现很多充满灵气的好句子,孩子们笔下的景物比人物比事件都要美多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认真思考,感觉也许是因为如下原因:一、景物的美比人与事的美更容易发现。我们经常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旦孩子们有意识地去观察这个世界,就会比较容易发现景物本身的美。更何况在纯真的孩子们眼中,万物皆有灵,很容易与景物发生共鸣。所以我们平时所说的拟人等修辞,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
2、到这一点,就已经开始与景物对话了。但是读懂平常生活中事情的意义,则需要阅历,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这些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比较难。所以发现景物的美丽比发现人与物的美丽更为容易些,写景的作文更容易出佳作。二、写作要求记录有意义的事情,高尚的人物,束缚了孩子的思维。写人记事的文章,我们经常说不要写流水账,要写有意义的事情,写品德高尚的大人物。可是日常生活是琐碎的,孩子们很难从繁杂的生活当中抽取出事件的逻辑,提炼出高大上的意义。平凡的事,平凡的人,常态的生活,都没有在孩子的写作素材库里。所以我们要引领孩子发现平常事中的不平常之处,理解小人物的美,常态生活的意义。在孩子的秋之韵里,也发现了很多需要提高的
3、地方。一、不认真观察生活,出现常识性错误。孩子的作文里有很多让我啼笑皆非的语言。比如说秋天小麦丰收了;玉米用镰刀收割;田野里,一片金黄色的玉米,铺了一地;桃子熟了;枫叶是黄色的等等。还有孩子笔下的秋天,山谷里怎样,森林里怎样,说自己经常去爬山,走到森林深处。这不是生活在华北平原的我们真实的生活。孩子们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正深入走进生活的机会太少了。二、观察时不思考,笔下景物模板化。有学生写到,小鸟要去南方过冬了,果实成熟了,庄稼都变黄了。什么小鸟,没有说清楚。不是所有的小鸟都要去南方过冬,也不是所有果实都在秋天成熟,都是金黄色的。笔下的景物就好像是流水线出来的产品,一个规模,没有灵魂
4、与个性。观察生活走马观花,不注意事物间的区别,更不要写清楚细微处了。还有的孩子寻找写作素材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想作文书里有什么,而不是生活中有什么。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云亦云,笔下的景物没有个性,自己也没有个性化的表达。一次写作练习,个人成为他人思想的搬运工,大脑变成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太可惜了。三、思考不够条理,表达混乱。秋天容易引起人们复杂的情愫,有丰收的喜悦,也有万物凋零的伤感。自古以来,有“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落寞,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学生的作文里也因为秋天的景物引发或喜或悲的情绪,部分学生写着失落,一会儿就又变成开心了。一篇短短的文章里,情绪多变,让人理不清头绪。写作之前,一定要先想好自己要表达什么,突出什么,而不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写作,是对平时积累素材的排序,思维的梳理,思想的提炼。拥有正确而丰富的素材,清楚的思维,独特的思想,是一个语文人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