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本节课重点突破文章的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风光美,领悟表达方式。本节课授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的美好;品读优美语句,体验表达方法是难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J本课教
2、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全体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主动读书、自觉感悟、主动发展。我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去畅想,产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会,这样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空间。达到语言积累,体验表达方法的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 .正确认读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 .通过读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4 .揣摩课文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学会按照这种方式描写景物。三、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教师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交流:引导学生介绍
3、他们的家乡,老师也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引出在新疆草原上拍的一张照片,从而引出新课。)1 .教师导言:刚才我们看到了新疆的草原。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景。(板书课题。)2 .齐读课题。3 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看到草原的心情怎样?4 .再读课题: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下课题。(二)初读感知。1 .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 .学生自由朗读。3 .正音。(三)朗读感悟。1 .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自己再次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哪一处景写得最美,画下来,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2 .
4、小组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3 .指名汇报,相机板书。(以下各句,可以按照学生汇报的顺序相机调整)(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抓住“一碧千里”一词,引导学生想象、感悟。(2)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朗读感受作者愉快的心情。(3)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抓住重点字“绣”,理解想象。(4)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抓住
5、重点词“翠色欲流”,让学生感受到草原的辽阔碧绿。(四)熟读积累。1 .引背课文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把这优美的语言,这令人陶醉的景色永远留在记忆中吧!看着大屏上的提示,试着背一背这段话,不会的时候可以看看书。2 .看图背诵,加深印象。师:看来这些优美的语言都印在了大家的脑海里,我找几位同学看着图片为大家介绍一下草原的美景吧!(播放图片,接背课文。)(五)读写结合。1.总结写法。师:作者先写了草原的天空:天空明朗、可爱、空气清鲜,使人心情舒畅;然后写天底下的草原一碧千里,这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又写了远处的小丘柔美,翠色欲流,近处的羊群似花,牛羊静立不动,这是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
6、这就是方位顺序。你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灵活运用这样的顺序,或者从近到远,从下到上,都可以。3 .练笔内容:把你们对家乡的爱,对西部的爱,化成文字,写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你家乡的美,让我们感受到你爱你的家乡!4 .动笔写作。4.汇报交流。(六)总结全文。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不但领略了优美的内蒙古风光,而且能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色,对你们家乡的爱,展现给大家。这都是因为草原这美丽的景色感染了大家。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可以自己读读课文的后半部分,去感受一下那热情好客的鄂温克民族,就会发现,内蒙古草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五、板书设计1草原天空上下天底下风景美小丘四周远近羊群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
7、二教养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教育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2、认识保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发展目标: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过度:今天,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略草原美丽、迷人的风光。二、初读课文,整体
8、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板:草原风情画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3、学生汇报。4、找出句子,抓对比。“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J“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J(1)指导朗读。(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3)理解“奇丽”,为什么
9、他要吟这么一首诗?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如果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高兴,然后“高歌”,行不行?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讨论)6、学生汇报。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作者一开始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板:开阔点拨2:1)他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2)指导朗读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指导朗读,读
10、出草原的柔美。点拨3:注意作者第二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T(小丘的线条)。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这里把比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勒”、“渲染”。点拨5:这样柔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作者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一直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动,所以作者说指导朗读。7、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四、总结:作者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向往,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1、看图,听音乐。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五、布置作业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2、背诵第一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