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5858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走向学习中心未来学校构想读后感写在前面的话第一次听到朱永新这个名字,是在2008年8月,我所工作的学校开启了新教育的实验,晨诵、午读、暮省一一新教育儿童生活方式毛虫与蝴蝶一一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等项目纷纷亮相,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热情地投身于这项教育改革实践中。和学生一起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朱永新这个名字也被我们牢牢记住了。接下来的几年中,我县各个学校纷纷加入新教育实验队伍,通过相互观摩学习,我们也见证了多个乡村学校如何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改变乡村教育的精彩。毋庸置疑的是,那些年,我们感受并见证了新教育带来的学校的改变。但,遗憾的是,热度过去后,随着各种思想的冲击,新教育

2、被搁浅了。但,朱永新这个名字,以及他对教育的情怀,我们从未忘却。走向学为中心未来学校构想一书,是工作室布置的必读任务。当我看到朱永新著几个字时,内心是愉悦的,对这本书也充满了期待。因为我深知朱永新教授对教育的深厚情怀和深刻思考,他的作品所传递的必然是前沿的,也是朴素的思想。这本书从超前的角度提出了对未来教育、未来学校、未来学习的构想,朱永新教授不仅借鉴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实例,更结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感触,画出了未来教育的蓝图,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未来已来,变是必然这本书的第一章从学校的发展讲起,描绘了未来学校的模样。这部分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了朱教授对教育历史的深刻研

3、究和对教育变革的洞察力。从去学校化“,到程序教学,再到慕课运用,从而勾勒出未来学校的模样。朱永新教授认为,未来学校会有这样一些新的变化:学校演变成学习中心;教学将变为学习;教师将成为学习伙伴;教室将成为学习室;标准化的教育将变为定制化和个性化的。他指出,未来的学生,能够做到一人一张课表,随时调节学习内容。这是学习内容选择的自由。大部分时间在家里或图书馆、学习室等,通过网络学习、团队学习,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这是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网络大数据自动记录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是评价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未来的学生,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都不同于当下的学生状况。那么,对于未来的学

4、习,学生需要通过自主的学习建构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在这样的学习和建构中,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构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这让我想到了新课标所倡导了做中学、用中学和创中学的理念。无论是当下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力,让学生真切参与到学习中,去认知、去发现、去理解、去创造,是任何时候都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朱教授在本章结尾谈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兴的学习方式之间会有相当长的一段共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会大胆探索,从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有人会跟上步伐,从而成为跟进者;有人无动于衷,只能成为落伍者,最终被时代抛弃。而作为当下的教育者,在未来还没有到来时,充

5、实自己,改变自己,做好当下角色,当好当下教师,领着孩子走向更加绚烂的未来,才是我们需要实实在在做的事情。从“学习共同体思“教研共同体学校走向何方?在第二章中,朱教授直接的结论是走向学习共同体“,将传统学校称为未来学习中心。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能者为师、自主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特征。朱教授认为未来学习中心设计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人性化、自由化、多样化、个性化和终身化。然后,朱教授又描述了未来学习中心的基本架构。他从未来学习中心的外在形式未来学习中心的内在本质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学习社区概念的提出,让我看到了未来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通和共赢;混合式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

6、中心的主要方式的观点,与当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一致的;未来学习中心的考试评价将会走向描述、诊断、咨询,这种思考也将带给我对当下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的思考。作为一名教研工作者,以上的概念和观点很容易让我想到我们的教研。学习社区的目的是打破学校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那么,我们教研该如何转型,从而实现共享和共赢呢?近年来,特别是今年,许昌小语教研开始从各小团队的单打独斗走向教研共同体。刚刚结束的两次活动,多个工作室和县区的联盟,最大程度地扩大的参与面,让更多的老师受益。对于县区的教研,16个乡镇和3所局直小学之间,平时的交流也仅仅限于每学期的学科教研活动,参与的人员也非常有限,那么,通过对学习

7、社区的理解,我将尝试整合教学教研资源,通过开展区域联盟、工作室联盟、跨学科联盟等方式,打造襄城小语教研共同体。由“学为中心,能者为师,思“教研转型本书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从学习者和为师者两个角度阐释了未来的教育。在第三章中,朱永新教授指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都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的素养与能力,力图传达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目标,希望将目前教育一词中更多泛指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向指向学生成长的学转变。这是教育进行以人为本阶段的共同选择,也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在未来社会,学力比学历更重要。学历只证明过去,学力”才意味未来。这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学力”即学习的能力,辩证地告诉我们,有了学习的能力,才有实力

8、走向未来,学历也会随之而来。因此,学生学力的培养和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关键。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学力是被掩盖的,掩盖者不是学生自己,而是停留在教本中的教师。未来学校倡导“探究式学习”混龄学习及以学定教的个性化学习,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文化,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读第四章,忽然感觉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朱教授从智能机器人教师正在走来引出未来教师从教的图景。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职业虽不会轻易消失,但未来教育会进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教师只有做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学会与机器人共处,让其为我所用,才能成为一名“能师。所以,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需要转型了,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从这些设想

9、和观点中,我想到的是,不仅教师需要转型,教研员更需要转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不断的变革中。未来教师需要适应未来教育,而未来教研工作者,也应去给未来教育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教研转型也是必然。如何转型呢?首先,需要转变角色,从说教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实践者;其次,需要转变方式,从单一指导教学、组织活动,转向打造优良教师队伍、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最后,需要转变理念,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转向多元的学习,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研相融合,提升教研品质。由学习内容定制化个性化,思“教研内容选择教育的实践主要关系到两个基本问题:学什么(教什么)和怎么学(怎么教)。前者是教育内容或者课程

10、内容的问题,后者是教育方法或者手段的问题。本章一开始,朱永新教授就指出了教育实践的核心问题。他提出了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然后以“道路和历程做比喻,阐释了课程本身的意义,从而得出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课程改革往往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的结论。这不得不让我们去回顾我国基础教育经历的四次改革。1985年,党中央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5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个决定要求地方各级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制订本地区的义务教育条例,确定本地区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步骤、办法和年限。要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

11、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经过改革,要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使基础教育得到切实的加强。这个决定可以说是当代基础教学改革的起点。到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个决定中的很多观点和要求至今还是不落后的。例如,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当代深化教育改革的里程碑。2019年,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年。这一年,最受关注的就是我们的三科统编教材全面使用,以及

12、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落实落实再落实的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我们致力于变革育人方式,教育引导大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进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落实党和国家意志,筑牢根基、打好底色,严把大中小学教材政治关、质量关。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中华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好高考、中考指挥棒作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次教育大会在近几年教育中的影响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接下来往前走,2022年4月,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和颁布必然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13、。这一系列的改革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朱永新教授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设计为生命而存在的课程。朱教授以苏格兰卓越课程改革计划中的目标与课程为例,描绘出了未来课程体系蓝本: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智识教育课程(真)、道德课程(亦称公民教育)课程(善)、艺术教育课程(美)作为主干,并以特殊教育课程(个性)作为必要补充。在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朱教授关于大人文课程”的描述。他指出,“阅读、对话、写作和践行,是人文教育的主要方法和途径。这不正是我们语文需要做到事情吗?未来学习中心,人文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人文教育。它具有如下特征:融语文、哲学、历史、地理等学科为一体的大人文教育课程。这不正是新课程标

14、准倡导的跨学科学习、学科融合吗?在这部分中,朱教授再次提到了新教育实验,晨诵、午读、暮省三者是新人文教育的根本实施路径,是把阅读、对话、写作和践行完美融合的新教育生活方式。读到这里,我不由得感慨朱永新教授的鲜明的教育理念和主张,从二十年前开始,他已经把课程的开发与改革做到了最前沿。这也不由得让我思考语文学科教研内容的规划和安排。”定制化和个性化“,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我们教研内容选择的途径?定制化即规定动作,我们需要合理安排共性的教研内容,就像国家课程,是我们必须选择的;个性化是自选动作,我们也需要因地制宜开发教研内容,就像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我们应该定制什么,我想,作为基层教研工作者,我们的主要

15、职责是服务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需要以语文课程为基,围绕课程内容安排设计教研主题,让教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需要做的规定动作。个性化如何体现,可根据区域和学校特色,帮助基层设计教研内容和方式。例如,有的学校想把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学校特色,我们就可以帮助学校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方面的教研活动。当然,这需要系统的规划和实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由“考试与评价思“拓宽教研领域本书的第八章,是关于考试与评价的话题。朱教授首先罗列了我国教育评价的问题:教育评价主体单一、模式单一、理论陈旧、技术落后、方法单一、功能单一、指标单一等等。接着又分析了教育评价的实际问题:学校教育凸显应试化、达标考试时常选拔化、选拔考试一考终身化、教育评价呈现单一化、留学考试全面西方化等等。从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入手,畅谈了第三方评价与未来学习中心,以及考试与评价未来发展趋势。朱教授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教育评价大发展,从最初单一的测量功能(第一代教育评价),经过导向目标功能(第二代教育评价)、多元化区分评定功能(第三代教育评价),发展至第四代教育评价一一以认知、成长为目的,以诊断(改进)和甄别(多元发展)为核心,实现了对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全面综合发展的评价。对于第四代教育评价,他还做了这样的解释:评定、甄别、诊断三大基本功能,不仅可以服务于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随笔札记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