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5861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道德经第一章注解(敬守版)道德经解释的版本太多,说起来争论的地方就多,我们还是使用内业的“正形-守善-摄德这个思想体系,来说说看,看看道德经是什么样的境界。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们先来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我们讲到过“境界”这个词。是讲同一个问题在不同的境界,有不同的意思。比如同行之间,往往一个动作就可以传达一个意思。但对外行来说,就不能理解那个动作表达什么。道的境界和现实中的人看到的境界,这两个境界都是人的境界,但是,是不同的境界,就是说在现

2、实中看到的境界,和内心的意识范围的那个境界,就像现实中的不同行业一样。在内业里面,我们把道的境界理解成意念中的那个境界。道德经这个“常道”和“常名”就理解成现实中的人看到的境界,“道”和“名”就是道的境界。在现实中的人不了解道,就相当于没入行。难入行的这个道,是可以去参悟和了解的,即可道、可名。这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的解释。再看第二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还是参照内业里面的知识来理解,在看问题的时候,要做到“精不现,证不丑”,就是人先不要干预所感应到问题,就是先观察。那这个问题是什么,对自己有怎样的影响,都是不知道的。就是相当于“无名”的境界。待到观察点门道

3、的时候,就是有意识的时候,就要表达出来,能表达就是“有名”的境界。一开始人对外界都是未知的,就是“天地之始”,都是“无名”的,既无名天地之始”。待到这个未知的问题逐步明了,能表达的清楚,就是有名而且知道其特性。并很好的摆正各自的位置,从而育化万物,能育万物就是“万物之母”。即“有名万物之母”。再看第三个句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先理解这个常字,要是说做“故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也很好,怎么理解这个“常”字呢!认识问题不会一下子就很明白,就要常常思考。内业里面有句话,“思之重思之”是思考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不会被问题困住而伤害到自己,而且得出的结论快;就是常的意思

4、。先这么理解常字。通俗的讲,就是常常观,不是一次把问题观到位。实际上一次就把问题看明了也做不到的。再来讲“无欲”“有欲。无欲就是观察阶段,不要凭借自己过去的认识来干扰现在的认识,就是“精不现,证不丑”,有欲望的时候,是想到观察到的问题自己该怎么用,或对自己现在有哪些影响。举例子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景色妙,这是无欲的时候,有欲望的时候,就想到,到那洗个澡会咋样,那个水味道咋样,用那个水发电咋样。这就是有欲望的时候。徼,王弼注解里,理解成“归终也”,可以理解成这里说的,会咋样;再说观”这个字。上面说的“妙”也好,“徼”也好。都只是在观看着。在内业里面讲到“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

5、心”,这样做到了,人就是中正的状态,就是治心在于中。再来说“观”这个字,观,就做到“人体的各部分”以及“心”不受到观察到的问题的干扰。就只是看,这样心就是保持“中”的状态。就能正确的判断和处理问题。举例子讲,猪八戒吃人生果。在悟空给他的时候,嘴巴想吃,肚子也想吃,嘴巴、肚子就是“不以物乱官”的这个官,而且心里也想吃,就是心和官都受到影响了。结果就一下子吞下去。而悟空和悟净就讨论一番再说吃。就是心和官没受到影响,就是先在“观”,然后再尝。所以悟空和悟净能很好的品到人生果的滋味。这个故事虽然是小说中的话,但是很符合现实,所以说,道德经的这个观”字,说的好,很妙。再回头来,讲这个“故”字。结合上下文

6、,这个故,可以翻译成“所以说”。正是由于观其妙,知道天地之初的状态,观其缴就是出现万物的境界,所以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最后一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两者,指的是“有名”“无名”,从道德经上讲,先看到的都是未知的,是无名,看到点门道了,叙说出来就是有名。从内业上理解,人的道的增长,是心的拓广,就是上面心的层次在增多,怎么增多的呢!是精气的在不断理解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的积累,所以讲,有也吧,无也吧,都是精气的变化。所以说是“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王弼注解,玄者,冥也。就是不是明了的意思,内业里面讲精气,是说“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意。不可止以力

7、,而可安以德”,就是讲叫不来,强力也是抓不住的。其实意思都差不多,就是意念中去体会,不是现实中眼睛看到的咋样就是咋样的。“玄之又玄”,是讲,不断去观察,做到无名和有名,不断有欲和无欲,来“观察”其中的“妙”和“徼工也就是对事物的认识不断加深。这样玄多了,就是“众妙之门”。换句话讲,道有门,这个门名字叫“有无,打开这个门,里面又有很多门,里面这些门的名字就叫有无一,有无二,。.等等。在这门里面做什么呢!就是观,观什么,观妙和徼,怎么观,以无欲和有欲的方式观。开始什么都不清楚,就是无的状态,观到点结果了,就是有。那再把道德经第一章,总的意译一遍,不是字面上的直译,就是结合内业知识,换个方式表达出来

8、:就是讲,道是可以做到的,道的境界也是有方式来表达的,但是,不是通常现实中眼睛看到的那样的。要用意念来体会琢磨,在意念之中,考察一个问题开始都是未知的(无),随着观察的深刻,就能表达和运用(有).能运用就能把相关的事情处理完善(万物母)。怎样来做到呢,就是一开始遇到问题,要“心”和“官”都不要动(观),内业说的“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保持“无欲”的状态来考察问题。不要受到自己原有的意识来干扰自己的判断(妙)。待到观察到点结果的时候,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认识,使之怎么适合自己的发展(徼)。就是有欲,不断的做到有欲和无欲,就可以看到和明白“玄之又玄”的事理。最后讲解这个“门”字。门应该都知道,但是,在这里还是要解释一遍,显得隆重些!比方说,“找到了宝库的大门”,这个门是什么意思?是说,如果宝库的门真的碰到了,那只要进去,就可以获得无尽的宝藏。那道德经第一章里面这个门,是什么门呢?是众妙之门!是玄之又玄的大门!是天地之始的大门!是万物华育的大门!是从无到有的大门!想进去看看么?想不想?这个门啊!别人也请不进去,也没有人把里面人能赶出来!进出都只能靠自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