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一、舞蹈元素在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价值在中学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智能、情意、身心健康及思想道德等品格的形成,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音乐课程的教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采用科学实践的方式与方法,过分强调了音乐在德育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却忽视了音乐教育应有的审美意义。但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已有不少学校和教师改变了教学观念,不再要求学生课堂上的正襟危坐,不再将教授歌曲、知识与技能列为音乐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而是注重通过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将舞蹈元
2、素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渗透在初中音乐的教学内容中,一方面可以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思想品格,陶冶情操、培养优美性情,让学生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增强其自身对美的感受力;另一方面强身健体,有利于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发展,可以使身体器官变得灵活敏锐,开发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能力,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因此,从音乐教学内容上看,舞蹈元素的渗透,突破了传统音乐学科的保守教学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让音乐课变得不再索然无味,满足了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理解音乐的价值与意义,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增强了音乐的记忆能力,让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现在的积极参与
3、和主动体验,让学生真正懂得和理解了音乐,在动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对学习音乐产生了兴趣。二、舞蹈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价值中学音乐课主要以唱歌、欣赏这两种课型为主。但无论是哪种课型,它们的教学过程及教学步骤都是大同小异、极其相似的。都分为导入、新课、拓展、结束四个部分。适当的将舞蹈元素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过程中,首先是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教学过程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其次让学生爱上了音乐、爱上了上音乐课,让学生在自身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例如:一节欣赏课的教学导入部分,若开始时,教师根据课的内容配以相应的舞蹈表演作为导入,就会在第一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
4、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创设了意境;同样,在学习新课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乐曲的节奏入手。此时,若是用舞蹈的形式去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解释音乐,就能以此来培养和训练他们的音乐节奏感,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并产生学习的兴趣;当然,最后的拓展和结束环节也可以适当的渗透舞蹈这一元素。将听音乐的耳、视谱的眼、运动的身体、迅速反应的大脑等这些所谓的听觉、视觉、运动觉相互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效巩固、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作品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全身心的去投入、表现作品,对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审美心理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可见,适当的渗透舞蹈元素对音乐教学的过程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三、舞蹈元素在教学理念中的渗透价值
5、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再也不会停留在“啃书本、死学习”等这些浅显的知识层面上,却反而致力、专注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日益完善,证实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有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音乐学科是加强美育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干课,也是健体、促劳、辅德、益智的重要课程。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音乐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它推动和影响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这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2001年7月正式出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它像一股新鲜的血液,流进了中小学校园里,给基础音乐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6、首先课标提倡并强调:“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综合,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基础教育当中的基本理念,也是学科体系向学习领域的延伸,更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其审美性。之所以强调“综合”的理念,根本目的在于“综合”有益于改变片段化的人格生成转而向完整化的人格和谐发展。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虽然也会用多学科渗透的教学手段来丰富课程内容,但作为一种具体的课程理念在课标中提出却尚属首次。如此说明了它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将舞蹈元素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里的这种教学方式正是音乐教育综合化的具体体现。其是从姊妹艺术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学习和
7、感受音乐的同时,掌握与了解一定的舞蹈艺术知识与技能,以便拓展、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习音乐,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其次,音乐课程是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因此“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必然成为了课标中十大基本理念的首条。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提高和培养学生创造美、鉴赏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将舞蹈元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手段渗透在初中音乐教学里,是因为舞蹈自身就有很强的美感及丰富的内涵。作为一种美的形式,舞蹈包括了动作美、形象美、服装美、造型美、旋律美等,在教学中学生对这些美有了初步的、直观的印象,被这些美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他们的审
8、美体验;另一方面,自然美、行为美、人物美、心灵美等这些美的思想内容也能通过舞蹈表现出来。而这些对各种美的赞颂也势必给学生们幼小、纯洁的心灵留下深刻而美好的记忆。同时,为他们良好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总而言之,舞蹈通过内容美、形式美促进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和认识,使他们受到了美的熏陶,成为了一个能够体验美感的人。课标中还提出音乐教育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理念。将舞蹈元素渗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符合初中生爱动、爱表现的天性,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及审美空间;另一方面,舞蹈和音乐本就是姊妹艺术,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可相互促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课堂的
9、教学效果。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课程理念之外,音乐学科也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学科,它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及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其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走进音乐,通过音乐实践提高音乐素养,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开发创造性潜质,养成良好的团体合作意识。那么,在初中音乐教学里渗透舞蹈元素就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首先,一个舞蹈的顺利完成是需要手、眼、身、步等动作的多次调动和配合。而“这种情绪式的调动配合,极容易促进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此时,只要教师稍加启发,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起伏,展开积极的想象。如小鸟怎样飞来飞去、骏马怎样在草原上驰骋等。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经过艺术加工
10、和不断的重复、创新,就会使学生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最终使他们的想象力有了新的突破,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可见,舞蹈对于基础音乐课程的改革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贯穿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中,实现了音乐课改的目的与意义,是课标理念在音乐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四、舞蹈元素在教学方法中的渗透价值在如今的初中音乐课中,许多教师为了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都已学会并懂得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来增加音乐课堂的综合性、创造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运用“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来唤醒沉睡的音乐课堂。不可否认“体态律动”是一种能调动学生
11、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的良好教学方法,但若是在每节音乐课中尝试运用的教学方法只有这一种或是反复使用“体态律动”,就会让学生觉得这种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收到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对来说也并不是那么完美。这时,就要考虑用一种其他的教学方法来代替“体态律动而将富有美感的舞蹈元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渗透在音乐教学中,就能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用肢体的美表现音乐的美,在不断的体验中领悟、挖掘音乐最深的情感内涵,以达到提高音乐鉴赏、创造、表现的能力。其具有的课堂价值也是可以和“体态律动”相媲美的。但由于体态律动跟舞蹈都是靠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要素、表现内心情感,故从视觉效果上来看,二者有着相同的外在呈现方式。也
12、正为二者有着太多的相似性,所以有很多人会将律动与舞蹈混为一谈,认为律动就是符合音乐节奏的舞蹈,是“节奏体操”,这些都是对二者在概念上产生的错误理解。但其实舞蹈与“体态律动”之间是存在着明显差别的。首先,从概念上看,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体态律动”是由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成的一种教学体系,其对于教学过程、教学措施的追求是其与舞蹈在本质上最重要的差别;其次,在动作方面,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一种带有节奏的身体运动,它注重身体动作的协调性、柔美性、连续性,是以有节奏、有美感的舞姿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悟,是一种享受美、体验美、获得美的情感过程,另外,舞蹈所具有的个性鲜明、特色多样的不同舞种也是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热情与兴趣的关键所在,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而“体态律动”通常只有简单的原地动作和空间动作,包括摇摆、晃动、踏步、走、跑、跳等,不强调肢体动作所蕴含的美感,是一种将身体当作乐器,通过身体动作来体验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是完全围绕音乐中的各要素展开的活动。可见,舞蹈无论从概念、动作的表达方式等方面看,都有其专属的独特魅力和特点,是一种可以完全在教学中引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