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居易诗中窥探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白居易诗中窥探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从白居易诗中窥探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摘要: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重要时期,唐诗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的展现方式。从不同的唐诗,可以了解当时唐代不同时期的社会艺术文化。现在许多学者多从唐代时期的绘画和盛唐的诗歌中了解当时的女性审美文化。白居易的诗反映了中晚唐这个时期的女性审美文化,为研究当时女性审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论证。关键词:白居易唐诗女性审美文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因曾官太子少傅,世称“白傅”,中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对中国诗歌发展有巨大贡献。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发展进程中,文化艺术的繁荣是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
2、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中国古代历史上盛世之一的唐代所创造出的女性审美艺术独树一帜,其现实表现形式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和主流审美艺术的直接反映。白诗创作题材丰富,白诗中有众多有关女性形象的诗句,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因此,他所作的有关女性形象内容的诗为研究同时期的女性美感和审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文献和依据。1 .白诗中的眉妆审美表现唐代经济文化繁荣,东西贸易和文化交流频繁,综合国力强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杜甫忆昔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可见唐代社会的发展情况,百姓物足充盈,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对女性审美风格也相应地产生了影响。唐代相较前朝又增加了新的审美因
3、素和色彩,唐代女子以丰腴为美,凸显了雍容华贵的景象,丰富多样的眉妆、多种不同的发髻样式、多彩的唐代披帛,女性审美形象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东方的“盛唐气象,唐代女性对于眉妆和发式极其讲究,有多种不同的装扮,如流行画浓晕蛾翅眉、远山眉等近十几种眉式,配以不同的发式和服装增添了女性的审美风韵。白诗中的眉妆审美表现。唐代女性特别注重画眉,眉毛格外丰富多样,独具特色。女性眉妆多为借助颜料表现眉毛,在唐代时期,甚至流行将眉毛剃掉,每日便可画饰不同的眉妆使其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唐代女性特别注重画眉,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流行眉妆审美样式和唐人多样化的审美情趣。柳叶眉,此眉的特点是长而细,形似柳叶,故日柳叶
4、眉。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中对于眉妆的描述眉如柳叶般细长。又如新乐府上阳白发人:“青黛点眉眉细长。”对眉毛又细又长的描述,可见当时如柳叶般又细又长的“柳眉”眉妆是受欢迎的审美装束之一。从天宝年间张萱的捣练图局部侍女人物可看到这样的眉式。峨眉,有唐一代,“装饰峨眉之术,比较以前又大进步”。亦能感受当时的“学画峨眉独出群”的气息。白在元和中所做妇人苦诗中“峨眉用心扫”的“峨眉”,可见峨眉妆亦为唐代女性众多眉式的样式之一。远山眉,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望如远山。”有远山眉之美称。传说远山眉源自卓文君,眉形细长,眉峰向上挑是远山眉式的特点,给人以远山缥缈之感。唐开元天宝年
5、间就已经出现远山眉,当时只是不如阔眉流行,到后面中晚唐时期,这种眉妆样式才又受到当时女性的青睐。从白居易的井底引瓶止淫奔也诗中“婵娟两鬓秋蝉翼,婉转双蛾远山色”中的“远山眉”亦为当时流行的眉妆。因此,从白诗中不难看出远山眉在中晚唐时期是多么流行。八字眉,八字眉源于西汉,在唐宪宗元和年间再度流行起来,先在皇宫中流传,后在民间流行起来。它与乌唇、赭面、椎髻等装饰配合在一起,在当时有唐元和时世妆之称。其新乐府时世妆:“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此为当时所谓八字眉。对于八字眉,唐元和之后的诗人亦有广泛的描写,如李商隐蝶:“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八字宫眉”正是对当时贵族女性流行的八
6、字眉的直接描写。黑烟眉,相传唐代的女性多为青黛眉,但因得知杨玉环画黑眉得皇帝之宠之后,便开始有众多女性争相画黑烟眉效仿,在宫中流行起来。元和诗人徐凝宫中曲二首其二日:“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黑烟眉”便是当时宫中女性的眉妆写照之一。白诗杨柳枝二十韵:“烟叶贴双眉。”“烟叶”即是对眉式形象的真实写照,亦说明当时的审美标准的引领者在于权贵一方。2 .白诗中的鬓髻发式审美表现鬟饰指的是人脸部上对靠近耳朵部位狭长区域的头发的修饰或装饰,从先秦时期开始,女性就重视对于鬓发的修饰和装饰。楚辞招魂:“盛鬣不同制,实满宫些。”洪兴祖补注:“鬣,音翦,女鬓垂貌。”描写了先秦时期南方楚国宫廷女性对鬓发
7、修饰或装饰。唐代女性十分讲究对鬓发的修饰、点缀。其中“蝉鬓”,据说为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的宠妃莫琼树发明的发式,因其呈现“缥缈如蝉翼”,得“蝉翼”之名。蝉翼亦为唐代女性常梳的发式,白诗陵园妾怜幽闭也:“婵娟双鬓秋蝉翼。”双鬓发如蝉翼般轻盈样式。又如妇人苦:“蝉鬓加意梳,峨眉用心扫。”描写两边鬓发如蝉的翼发式。坠马髻。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坠马髻、折腰步、踽齿笑,以为媚惑。”李贤注引风俗通:“愁眉者细而曲折。啼妆者,薄拭目下若啼处。坠马髻者,侧在一边。折腰步者,足不任体。耦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白诗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风流夸坠髻,时世斗啼眉”,正是对于此发式
8、的描写。唐代亦有人将蔷薇花低垂欲拂地的形态和女性的堕马髻发式相作比较。唐代女性将她们的长发集束于顶,挽髻后朝一侧下搭便为这种发髻式。其样式有些类似抛家髻,表现为一副慵懒无力、恣意享受的形态?W?Bfco坠马髻发式如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局部画面中骑马侍女的头部发式。抛家髻。抛家髻是一种在中晚唐时期非常流行的发髻样式。白居易时世妆:“圆寰无鬓队(椎)髻檄,斜红不晕赭面妆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椎)面者非华风。”?三?解?Bft可知抛家髻为一种女性的椎髻发式,在元和时期很流行。女性将两鬓抛面,头上发髻似抛出的形状是这种发髻的特征。3 .唐代女性眉发式审美多样化因素文化为所处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反
9、映。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繁荣时期。唐代的女性审美文化的繁荣发展得益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自古以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女性承担着繁衍下一代、生儿育女的责任,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同时,女性的美丽和妩媚是社会生活中的美丽风景,女性眉妆发式所呈现出的形式美感给予世人美的享受,唐诗和仕女画将当时女性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样式表达出来。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颠覆了男权统治国家的局面。杨玉环因得唐玄宗宠爱使杨家上下富贵,在民间便开始流传着“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的民谣,足见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和变化。白居易长恨歌诗中:“姊妹弟兄皆列土
10、,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亦是对女性社会地位变化提升的重要描述。唐代女子如花的眉妆和多样的发式更是体现出一个朝代的女性审美文化繁荣背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唐代女性妆饰具有鲜明的多民族的融合性。唐代由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皇室宗亲具有“胡人”血统,开放的思想,各民族相互融合,多文化交流频繁,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的能力。当时长安城为国际化大都市,胡化风气盛极一时。元稹新乐府法曲云:“自从胡骑起烟尘,毛建腥擅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触?WIft足见,唐人对胡妆、胡乐和胡骑等的爱好与学习,对外来新奇的东西很青睐。唐代女
11、性更是好学胡妆,体现当时世人对自身文化的融合与自信。如盛唐时期流行的回鹘髻和乌蛮髻等发式装扮,唐元和年间风行的“时世妆”,均体现了唐代女性学习、吸收不同与中原审美样式的发式、妆饰的审美风尚。从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中能感受到唐代女性魅力独特的审美意趣。4 .结语唐代女性丰富多样的眉发式装扮蕴藏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女性美的诸多独到见解与研究。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审美爱好,对美女评判的标准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诗人,所处的时代赋予他所作诗的时代的印记,其作品或取材于社会现实,或取材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他的诗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的描述,反映了中晚唐时期女性的妆容、装
12、扮。从侧面表现出女性审美标准的多样化和审美文化的多样性,为研究当时女性审美艺术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论证。注释:王坚,王琪.唐代女性妆饰和发饰特征J艺术科技,2017(10):49.谢思炜,选注.白居易诗选(插图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9:8,33,49,23.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据上海商务印书馆,1928年影印:102.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74M.北京:中华书局,1960:537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55M.北京:中华书局,1960:5156.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二十长门怨M.北京:中华书局,1960:257.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
13、华书局,1983:210.李翠华.唐代女性妆饰习俗初探D.湘潭:湘潭大学,2007.5:9.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27M.北京:中华书局,1960:4705.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19M.北京:中华书局,1960:4617.参考文献:王坚,王琪.唐代女性妆饰和发饰特征JL艺术科技,2017(10):49.2唐白居易,著.谢思炜,选注.白居易诗选(插图版)M.北京:中华书局,2009.网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4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474M.北京:中华书局,1960.5李翠华.唐代女性妆饰习俗初探D.湘潭:湘潭大阜,2007.5:9.洪兴祖.楚辞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