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难点及应对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难点及应对建议.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难点及应对建议摘要当前,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业务风险管理中面临制度体系有待健全、风险管理能力不足、信息可得性有限等难点。对此,建议打造风险收益平衡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信用风险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能力,进而提升债券投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债券投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通过一定的信用风险下沉以获取信用利差收益,成为其主要的债券投资及交易策略。但从现状来看,大部分农商行经营范围有限、资本规模较小、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投资经验不足,信用风险对其投资收益的影响较大。因此,有效识别、评估及缓释信用
2、风险对农商行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实务,探讨农商行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难点,并提出应对建议。农商行债券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难点分析(一)制度体系不完善1 .统一授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考虑到部分农商行在投资偏好和经营展业区域方面的限制,其信贷投放对象和债券投资对象重合度很高。从信用风险管理角度出发,无论是信贷投放对象,还是债券投资对象,均应将其纳入统一授信管控范畴,特别是在授信准入、限额管理、流程管理和投贷后跟踪等方面均需要保持标准统一。而有些农商行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统一的授信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与贷款业务前台部门分别归属于金融市场条线和公司条线,而授信审批的权限分属于投资审查委员会和贷款
3、审查委员会,可能造成授信准入标准不一致;二是投资与贷款业务的后续风险跟踪管理可能分别归属于风险条线和信贷管理条线,后续预警管理和限额管控可能存在差异。2 .风险管理资源投入不足信用债投资一直是农村金融机构的短板,由于地域限制以及信用识别能力存在欠缺,农商行在投资信用债时通常无法对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以及投资行为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但信用债投资又是传统固定收益领域主要的收入板块。目前,部分信用债管理规模较大的农商行借鉴市场先进同业机构的经验,组建信用评估团队,细化行业分类,力求对重点行业内个券进行全覆盖,积极参与现场尽职调查,为授信和风险预判提出有关行业前景、结构分析等方面的专业参考意见
4、。而更多的中小农商行则受限于行内的资源有限以及传统的投资观念、体制机制和管理手段,缺乏专职的信评人员,仅作为流程把控角色出现,在审查节点上话语权偏弱,更多倾向于形式审核。而先进机构已经形成投前尽职调查和风险审查相结合,借助完善的内部评估模型和信用评估体系建设,对发债主体进行信用资质判别及评分,建立以“信用入库一风险监测一信用出库”为基础的信用库管理体系等工作机制。但在机制建设和信用评估团队组建方面,中小农商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3 .绩效考核机制有待优化我国农商行在金融市场业务方面往往存在正向激励不到位或者过度激励问题,从而对信用风险管控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正向激励不足的机构整体风险偏好过于保守,
5、不利于辩证地看问题,对信用债投资退避三舍,导致业务发展速度较慢,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够。强调收益、过度激励的机构重视营业收入和利润考核,但对风险和合规考核的要求不足,可能会促使前台人员通过过度下沉信用博取高额收益。同时,可能存在风险管理人员话语权不足的情况,这将导致信用风险快速上升。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能够促使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衡,一方面鼓励前台投资经理基于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研究及其对风险的认识,获得与风险匹配的市场收益,同时积极挖掘因市场误判带来的抄底机会,从而获得一定的风险溢价;另一方面避免因过度激励的利益诱惑而将个人利益置于银行整体利益之上,引发重大信用风险。(二)人才管理机制不完善1
6、 .内部专业人才结构性缺失农商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属于传统金融市场业务范畴。在2015年以前,债券投资规模有限,人才多依赖于自主培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高。但随着金融市场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才作为业务开展的支撑,其重要性日益显现,内部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成为制约农商行业务开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信用债投资方面,信用评估人员多是从原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等部门中抽调,其对信用债投资与传统信贷业务之间的风险管理差异把握不足。在此情况下,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持续存在。2 .外部专业人才招聘难度较大农商行的区域展业限制使之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优秀人才集聚地形成差距。2015-2018年,部分农商行异地非持牌展业吸
7、引了部分优秀专业人才加入,大力拓展了部分新业务和新产品,推动了业务快速发展。而后随着非持牌展业监管趋严,多数农商行的金融市场部已从北京、上海等人才聚集地撤离。一方面,其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减弱;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其在校招市场上的关注度有所降低。人才的困境传导到业务领域,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缺失和投资主管等断层导致整个团队建设迟滞,从而对债券投资业务形成制约和挑战。(三)风险分析能力不足1 .投资分析能力不足我国农商行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以贷款业务为主,金融市场业务主要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债券投资品种较窄,部分农商行以利率债为主,除了满足票息要求外,还可以作为质押式回购的合格押品且无信用风险,不需要信
8、用分析相关的人才或资源投入。在投资策略上对债券利差分析不足,多以持有至到期策略为主,以获取票息为主要目的,忽略市值波动,这也导致部分中小农商行投资品种单一,分析视角有限,很难从全局自上而下地建立信用分析框架,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定价。2 .信用评级模型缺失农商行对信用评级模型的管理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尚无成形的信用评价模型,仅依赖于信评人员的主观判断和经验沉淀;第二阶段已经分行业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模型体系,承载形式以EXCel为主,但尚无完善的系统进行支撑,在实际决策中以模型结果辅助信评人员的主观判断;第三阶段是依据信息化手段,将完善的信用评价模型以系统形式呈现,通过编程实现模型的可
9、视化,同时以自动化的形式搜集数据,减少人工重复劳动,同时也借助机器学习等手段,不断提升模型判别效率。目前除少数农商行处于第二阶段外,多数农商行仍处于第一阶段。(四)信息可得性有限1.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信用债作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受到较为严苛的监管约束,需要定期进行强制性信息披露。从客观上讲,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投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农商行受限于经营区域,难以获取投资标的的详细信息。国有股份制银行或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可以借助其广泛的影响力和绝对的话语权及时冻结发行人的其他资产来控制损失,或者要求企业变卖资产、变卖股权或以资产为抵押进行再融资等进行提前偿付。但农商行特别是中小
10、农商行则缺乏类似的具有时效性的处置措施,仅能依赖于债权人委员会,搭便车式谋求风险化解方案。3 .风险管理前瞻性预警不足多数参与信用债投资的农商行通过自建或外购相应信息服务系统,抑或依托省联社提供的相应信息服务来对信用债投资标的进行主体评估、风险舆情监测,以期辅助信用债的投资决策和后续跟踪。但从当下信息服务的情况出发,大多数信息服务前瞻性不足,且当出现负面信息或者外部评级下调时,往往债券流动性已枯竭,后续处置难度较大,仅仅依赖于外部信息服务难以实现信用风险管理的前瞻性预警。农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一)培育风险收益平衡的风险管理文化1.提升风险意识,培育风险经营理念金融市场业务是交易风险的业务,
11、业务发展是根本任务,风险管理则直接影响经营发展的成败。如何实现对风险定价、选择价值洼地进行投资,是风险管理和风险研究的价值所在。要建立风险管理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理念、风险的经营哲学、风险收益平衡理念、行之有效的行为规范等。风险管理形式包括风险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风险文化价值宣传贯彻等。只有当风险管理文化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各类制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4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将风险管理理念合理纳入完善内部考核机制,将经过风险定价后的收益率作为绩效考核依据,探索风险资本计算和分配,核算时将风险和收益逐步由划分到部门,转向划分至团队,最终划分至个人。对风险管理科学、尺
12、度把握准确的风险管理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打破原有的将绩效考核向前台投资部门倾斜的固有做法。将平衡收益与风险管理的理念向前台管理人员和风控人员传导,纠正重规模、轻风险,重效益、轻合规的错误倾向,实现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二)建立信用风险长效管理机制1.明确风险偏好,筑牢风险管控防线在自我定位明确、风险预判精准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年度授信政策,框架性地确定债券投资的整体风险偏好,拟定合理的准入标准。如在外部融资收紧、行业基本面和企业业务未见明显改善的情况下,经营不善或杠杆过高的企业风险相对更大,因此,农商行应降低对外部支持的预期,更多地关注企业自身的资质和偿债压力。要从公司治理和股东背景入手,进
13、一步从严授信。对外部融资弹性较小、债券发行成本较高、投资风格激进、杠杆结构失衡的企业保持谨慎,规避资产变现能力弱、质押比例过高的企业。在政府融资平台方面,适度收缩投资范围,加强地区风险监测,对特定区域从严授信。在行业方面,重点偏好融资能力强、负债结构好、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的行业。对不具有这三类特点的行业,特别是政策支持力度小、周期性波动大的行业进行暂时性规避。5 .加大风险监控力度,提升资产质量要通过以下措施加大风险监控力度。一是加强投前风险识别,通过前台尽职调查与中台审查相结合、内外部风控相结合、多层级审批的方式严格落实投前各岗位责任,通过前中后台的相对独立来保障内控所需要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
14、效果。二是投中做好用信审查l,对近期舆情、异动成交等风险要素二次校验,同时关注交易集中度、价格偏离度等管理类指标,确保交易合规。三是注重投后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通过日度舆情跟踪、月度或季度风险排查分析持仓的风险状况,结合财务类、业务类预警指标信号的触发,有针对性地采取密切关注、择机处置、资产保全等措施。6 .强化投研引领,推进内部评级模型研究一是强化信用领域的投资能力。建议打破将信用研究简化为判断是否违约的传统思维,致力于对风险进行准确定价。通过深入行业调研,了解行业动态及发展趋势,建立行业信息数据库,避免出现投资行业盲区,为授信和风险预判工作提供有关行业前景、结构分析等方面的专业参考意见。
15、同时,在风险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现市场的风险误判从而获取风险溢价收益,努力从传统的识别风险向更高层级的交易风险方向发展。二是建立针对行业主体信用资质判别的内部评价体系,避免人员之间风险评价尺度差异过大,特别是在跨行业主体评价、同行业主体资质排序等方面,将模型分析结果作为人工判别的参考。此外,也可将内部评估结果作为授信准入、授信限额、投后预警触发的依据,使用时需提高模型数据结果更新频率,定期对已有的模型加强回溯检验,提高模型辨识效果。7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成熟的风控系统建设致力于以自动化和智能化解放人力,提升管理水平,将风险管理做得更为科学、有效,为运营与交易提供更具参考
16、性和决策价值的指导性意见,通过风控管理方式的转型,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譬如引入更多维的客户数据,重构数据和应用架构,借助分布式大数据平台、机器学习、神经网络或深度学习模型,实现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全面覆盖,实现大量、快速、精准的风险事件过滤或预测,从而能够在风险管理的时效性、前瞻性、精准性、技术先进性上寻求突破。此外,风控系统还应能够对跟踪主体在跟踪期内进行及时预警纠偏,提示授信额度调整,为处置风险创造条件。8 .运用信用衍生品,构建风险对冲策略在信用衍生品诞生前,基础资产的信用风险很难被分散转移,而信用衍生品则为信用风险转移提供了交易工具,从而将收益率拆分成无风险收益率和信用利差两个部分,为信用风险的单独交易提供了便利。风险回避者可以构建无风险组合,如同时持有信用债多头和信用衍生产品,而风险偏好者可通过持有信用违约互换多头或卖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承担信用风险,以期在信用状况好转时获取收益。在信用衍生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