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低影响开发(LID)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大映路(天子路至天龙路连接路)工程。工程规模:本次新建大映路总体呈北-南走向,起点与天子路相交、终点与天龙路相交。道路全长1018.158m,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车速20kmh,标准路幅度14米,其中车行道7米,两侧人行道宽度均为3.5米。工程地点:本项目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建设范围:本次设计为道路低影响开发(LID)0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片区规划图;(2)甲方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3)本次道路设计施工图2.2采用的规范标准(1)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
2、2-2018(2)海绵城市绿地设计技术标准DBJ50/T-293-2018(3)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4)低影响开发设施施工及验收标准DBJ50/T-290-2018(5)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6)城市道路与开发空间低影响开发设施(15MRl05)(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8)城市道路-透水人行道铺设(16MR204)(9)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10)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25993-2010)(11)低影响开发设施运行维护技术标准18DBJ50/T-27
3、6-2017(12)重庆市城市道路与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标准设计图集DJBT-103(13)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试行)(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6.11)(14)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DBJ50/T-365-2020(15)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2020年其他相关的国家现行法律法规3设计目标根据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办发2018135号),全市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善城市水生态。本项目地块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周家坝,片区暂无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目前海绵设计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一一低影响
4、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等技术规定及相关管理办法,本项目路侧带宽度比240舟,估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不低于50%。栅相协调。(4)滞留沟每隔一定的距离阻隔带,通过阻隔带达到拦水、蓄水的目的,保证滞留沟的调蓄容积,阻隔带的设置间距详大样图:道路纵坡25%的道路两侧不设置生物滞留带,采用普绿化带,保持景观整体性。(5)进水经由沉砂雨水口处理后溢流进入滞留沟内,降雨后沉砂雨水口内的积水由渗水侧壁排入沟内;超量雨水经由溢流雨水口收集,排至市政雨水管,人行道下的透水盲管收集的渗水也排入溢流雨水口。(6)除雨水系统外的其他管网设施布置于生物滞留
5、带时,需采用防渗措施,防止其他管网因渗水造成的不利影响。(7)道路LID设施的雨水滞留时间不超过24小时,植物尽量选择对污染物去除作用佳的耐旱耐涝本土植物。1.2 设计内容本次设计通过人行道设置透水铺装满足年径流控制率与污染物削减率。1.3 道路断面及下垫面分析5. 3.1道路断面本次设计道路为双向2车道,路幅宽度为14m,具体分配如下:B=3.5m(人行道)+7.Om(机动车道)+3.5Jn(人行道)=14.Ome6. 3.2下垫面分析根据道路相关设计资料,其下垫面情况如下,单位C-):道路总面积(ID2)车行道路面积(m2)人行道(in2)绿化带(m2)综合雨量径流系综合流量径流系1481
6、2.317700.777111.5400.690.66本次设计雨水控制范围为道路红线范围内的汇水范围,总面积为14812.31m2o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LID)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进行建设。按照海绵城市城市理念进行透水铺装。4设计原则(1)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道路设计目标。(2)道路LTD设施的选择应与规划用地性质相协调,因地制宜、经济有效、方便易行,充分结合道路红线内外绿化带进行设计。(3)道路LlD设施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设计道路及周边的土壤、地质特征。(4)车行道透水路面负责收集车行道路面上的降雨,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负责收集透水砖铺装面积上的降雨,地块内部的雨水通过地块内部的LID设施进行综合利用,且
7、地块内部外排雨水通过雨水管直接汇入市政雨水系统;(5)位于泄流通道上的道路应满足洪涝水的顺坡排放至下游泄流通道,且道路不应存在低洼地点,若因地势受限应保证低洼处设计雨水塘等雨水调蓄设施。5设计内容6.1 设计思路(1)生物滞留带在斑马线处设置人行开口供行人通行,公交停车港处不布置生物滞留带。(2)采用路缘石侧型开槽方式将道路雨水引入生物滞留带,公交停车港及道路交叉口处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传统雨水口(转弯处以转弯段及直圆点5m范围内按照雨水口布置原则进行布置)。(3)生物滞留设施或透水铺装与车行道路基之间应按如下原则采用防渗措施:一级边坡的填方段防渗膜敷设在靠近车行道路基一侧(后简称半包);多于
8、一级边坡的高填方防渗膜敷设于整个滞留带下(后简称全包):在填挖交界处防渗应与土工格H设计降雨量,mm,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确定;R、一雨量径流系数,多种用地性质时采用加权平均值。本条道路可控车行道及生物滞留带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取值75,对应设计降雨量根据要求采用23.1mm,雨水径流系数R按下表进行取值。表5.5.1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雨量径流系数Rv硬屋面、未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屋面0.80.9铺石子的平屋面0.60.7绿化屋面(覆土厚度230Onlm)0.30.4混凝土和沥青广场、路面0.80.9块石等铺砌路面0.50.6干砌彼、石及碎石路面0.4非铺砌的土路面0.3透水铺装路面
9、0.150.3绿地O.2水面1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2500m)O.2地下建筑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0.30.4根据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万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按下表取值。表5.5.2万州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一览表城市不同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mmd)50%55%60%65%70%75%80%85%90%万州10.211.914.016.219.523.127.633.542.15.5.3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w计算5.4 本项目属于有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的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宜采用低影响5.5 1.ID设施的选择道路LID设施的主
10、要功能依次是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雨水径流峰值、减少径流产量,本次设计道路标准断面人行道宽度为3.5m,在保证行人通行空间基础上,本次设计采用人行道透水砖铺装。路缘石及路边石等的平面敷设参照道路及配套工程施工设计图。5.6 计算过程5.5.1总体控制指标计算根据道路的现有条件,考虑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道路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如下表:道路总面积(m2)车行道路面积(m2)人行道(m2)综合雨量径流系。综合流量径流系14812.317821.856990.460.690.66年径流总量控制计算表序号下垫面类型面积(m2)径流控制率(%)面积占比(%)加权平均化径流控制率(%)1不受控车行
11、道面积7821.85052.8140.112人行道(透水铺装)6990.468547.193道路总面积14812.31经校核可见,设计生物滞留带能有效控制40.11%的雨水径流。5.5.2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VT计算采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DBJ50/T-292-20184.3.1规定的容积法进行计算。VklOXHXRVXF式中:片一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m3);F-汇水区域面积(ha):规划控制率下所需容积道路总面积(m2)综合雨量径流系4,径流控制率降雨量(mm)所需控制容积(m3)14812.310.6975%23.1236.09经计算,所需下游控制容积为236.09m3,道路的海绵建
12、设控制指标差值可考虑由片区公共绿地、水系加以平衡。5.6 人行道透水砖铺装5.6.1 总体要求(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根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计算,人行道透水砖铺装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85%考虑,对应设计降雨量为33.5mmO根据该地区气象资料分析,日降雨量小于等于33.5nm,暴雨强度不超过五年一遇暴雨强度,即q=404.6L(s104m2)o本工程采用透水病的透水系数不应W2.0102cms,大于q=404.6L(s104m),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285%的要求。(2)人行道所有铺装均为透水铺装,透水砖、基层、垫层及土基做法具体详见道路设计。(3)本次设计道路纵坡大于2船故沿道路坡度方向水平
13、距离L5r设置隔断层,隔断层采用L5mm的防渗膜。隔断层顶端与透水基层顶齐平,底端超出透水基层4cm。5.6.2人行道铺装结构层按照目前城市道路的通行做法,该项目的人行道铺装采用以下结构:环保透水砖25cm15cm6cm3cm厚粗砂透水找平层开发模式来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v=V1,式中:片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汇水区域年径流污染去除率P按下式计算:P=PlXPr式中:冉一汇水区域Ll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巴一汇水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名称单个设施污染物去效率Pv(%,以SS计)生物滞留设施7095渗透塘7080雨水城5080雨水湿地5080蓄水
14、池8090雨水罐8090透水铺装70-90透水铺装径流污染去除率取值为80%,则道路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如下表所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下垫面及LID设施控制面积(m2)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单项设施污染物去除率(%)面积占比()分区污染去除率(%)加权平均污染去除率(%)人行道(透水铺装)6990.4685%80%47.1968%32.09不受控车行道面积7821.85-0%52.810%合计14812.31-100%由上表可见,年径流污染去除率32.09%。本次设计道路人行道采用透水铺装形式,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40.11%,年径流污染物去除率32.09%,低于规划要求。如需满足径流控制率75%,所需控制容积计算如下:透水砖的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接缝用砂级配应符合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表5.2.3的规定,硅砂透水砖接缝用砂级配参照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o2、透水混凝土基层15Cln厚C20无砂大孔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10%,渗透系数不应小于0.2mms,砂砾料和砾石的有效孔隙率应大于20%,连续孔隙不应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