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4391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支模施工工艺技术方案指导一高支模技术参数1 .设计方案1.1 高支模架体选型本工程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架体木模板体系。1.2 材料选择(1)模板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2) 次龙骨采用40mm70mm木方,主龙骨采用48X3.0mm钢管。(3)模板支撑架采用扣件式满堂支撑系统,钢管规格为648X3.0mm。(4) 纵横向剪刀撑选用48X3. Omm钢管及其配件。(5) 垫板采用50mm厚脚手板,通长铺设。1.3支模参数结构板支模参数(12Omm板顶标高8.OnO扣件式钢管支撑架体支模参数表结构重要性系数Y。1脚手架安全等级1级主梁布置方向平行立杆纵向方向立杆纵向间距L(mm)900立杆横向间

2、距Ib(mm)900水平拉杆步距hn)1200小梁间距Kmm)300小梁最大悬挑长度L(Inm)150主梁最大悬挑长度L(mm)10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外露结构梁(400800mm,柱间梁最大长度7.5m)支模参数表结构重要性系数Y。1.1脚手架安全等级I级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梁两侧有板,梁底小梁平行梁跨方向梁跨度方向立杆间距L(mm)900梁两侧立杆横向间距lh(mm)1400步距h(mm)1200对拉螺杆2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杆间距L(mm)、lb(mm)900、900混凝土梁距梁两侧立杆中的位置居中梁左侧立杆距梁中心线距离(mm)700梁底增加立杆根数2梁底增加立杆依次距梁左侧立杆距离(

3、mm)550,850梁底支撑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400梁底支撑小梁根数5梁底支撑小梁间距100每纵距内附加梁底支撑主梁根数0结构表面的要求结构表面外露2.高支架构造要求2.1 杆件布置顶板支模高度最高为8.5米。(1) 模板支撑架立杆顶层横杆与模板支撑点的高度不应大于650mm,丝杆外露长度不应大于300mm,可调托撑插入立杆长度不应小于150mm。(2) 梁下主楞:采用648X3.0钢管。(3) 梁下封顶杆:在立杆顶端可调支托的底部处设置。按照规范要求,封顶杆作为梁下水平拉杆,应板底立杆双向延长不小于2个跨距,并与立杆固定。(4) 模板支撑架可调底座调节丝杆外露长度不宜大于200mm,最

4、底层横杆离地高度不应大于500mm。应设置纵向和横向扫地杆,且扫地杆高度不宜超过200mmO(5)立杆采用6m+2m形式架设,连接区域剪刀撑横拉加固,顶丝外露220mm。2.2竖向剪刀撑布置竖向剪力掌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宜为5m6m(本工程为8跨),剪刀撑与横杆的夹角宜为4560。;架体高度大于3倍步距时,架体顶部应设置一道齐平扣件式钢管剪刀撑,剪刀撑应延伸至周边。2.3 水平剪刀撑布置顶部剪刀撑:在立杆顶端,沿板坡度设置顶部水平剪刀撑。目的使梁底及板底水平剪刀撑贯通整个高支模区域,提高架体的整体性。2.4 基础高支架搭设在素土上,立杆下铺设4000*200*5Omm木板。架体基础做法为素

5、土回填夯实,满铺设木板后,再进行模板架体搭设,搭设完对悬空处用木楞两侧对梢。3.架体搭设要求(1) 可调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并保持水平。(2)斜撑必须与架体同步搭设。采用Fl件式钢管构配件做加固件、斜撑时应符合JGJ130的有关规定。(3) 模板支撑架和满堂支撑架搭设注意事项:每搭完一步支撑架后,应及时校正步距、立杆的纵横距、立杆的垂直偏差与横杆的水平偏差。控制立杆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H/1000,且不得大于90m;模板支撑架搭设应与模板施工相配合,可利用可调托撑调整底模标高;建筑楼板多层连续施工时,应保证上下层支撑立杆在同心轴线上;支撑架搭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

6、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自检,并报监理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4.模板安装要求4.1 模板定位根据定位点,投放出十字交叉控制线,再由十字交叉控制线测放出每根偏轴线50Omm的控制线。投放完后,再用经纬仪在其它控制线上检查所放控制线的准确性。其它控制线以最外的轴线为主,中间轴线采取抽查方式检查。待偏轴控制线经核验准确后,再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等资料,将梁、柱等边线引放出,用以控制模板边线。4. 2标高引测根据控制水准点,用水准仪引测出板面标高(建筑标高)加0.5m控制点,并将其标注在柱钢筋上,再根据此点用钢尺或水平管引测出梁底、板底的标高。待铺设完楼板模板、未与梁柱模板固定前,再用水准仪、钢卷

7、尺配合检查其准确性。4.3模板安装流程验收顶板模板4. 4核验标局标高弹出之后,及时核查正误。并由木工工长和质检员核验收。4.5板模板安装(1) 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绑板筋设满红撑果 塔板堂支劣(2) 板模板安装施工要点 板支架的排列、间距要符合模板设计的规定。 沿支架四周外立面应满足立面满设剪刀撑,中部每隔8m设置。将模板上杂物清理干净,办预检。 .6高支模与非高支模部分整体性处理a.为提高整个高支模系统整体稳定性,要求做到以下注意事项:D高支与非高支部分立杆间距尽可能保持统一模数,如若不能保持统一模数减少立杆间距并将水平杆通常连接在一起;2)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

8、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3)在高支与非高支交界处增设竖向剪刀撑,剪刀撑宽度为高支与非高支系统各跨两排立杆;4)施工前按以上要求进行交底,过程中严格按方案要求施工,完成后将此部位作为重点验收部位。b.高支模施工注意事项1)具体布置立杆时,需对支撑立杆间距整体考虑,使二者立杆纵、横方向均在同一条直线上。调整平分立杆间距时,以上述立杆间距为最大极限值,间距只能调小,不能调大;2)立杆之间必须按每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其在两个方向(x,y)均具有足够的设计刚度;3)高支模系统验收合格后,楼板钢筋绑扎前将柱子碎浇捣完毕,以增加高支模系统的稳定性。二混凝土浇筑要求1 .支撑体系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人员

9、要仔细检查支撑架体各个杆件的连接是否牢固结实,有无松动现象,如果有松动现象时及时加固处理,确保整个架体的整体性,保证在进行结构混凝土施工时所有杆件整体受力,使得结构在混凝土浇筑时架体整体稳定、安全。混凝土浇筑前完成对架体的检查验收工作,浇筑过程中禁止人员进入支撑架。2.混凝土浇筑(1) 混凝土采用泵送方式浇筑。(2) 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大于2.500mh,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如因超高而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时,采用串桶、溜槽或振动流管下落,减少混凝土对支撑体系和模板的冲击力。(3) 高支架区域的竖向结构先浇筑,后浇筑梁板混凝土。(4) 梁每层浇筑厚度不大于400mm,楼板局部混凝土堆置高度不得超

10、过板厚100mn1,一确保均匀加载,避免局部超载偏心作用使架体倾斜失稳。(5) 超大梁混凝土应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至梁高中部的混凝土板上皮,余下部分的混凝土第二次浇筑。(6) 采用输送管浇筑混凝土时,宜由远而近浇筑;采用多根输送管同时浇筑时,其浇筑速度宜保持一致;(7) 柱、墙模板内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限值(m),如下表条件浇筑倾落高度限值粗骨料粒径大于25mm3粗骨料粒径小于等于25mm6(8)混凝土浇筑工程中检察人员不得进入支撑架体内。3.混凝土振捣(1) 混凝土振捣应能使模板内各个部位混凝土密实、均匀,不应漏振、欠振、过振。(2) 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或附着振动器,必

11、要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3)振动棒振捣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度不应小于50mm; 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0.5倍;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动棒的作用半径的1.4倍。(4) 表面振捣器移距与已振捣混凝土搭接的宽度不小于IOcmo振捣时要规范操作,严禁拖带振捣器和振捣器直接接触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止水带等情况发生,以免造成模板错动和支架松动的情况发生。(5) 混凝土分层振捣的最大厚度应符合下表的

12、规定振捣方法混凝土分层振捣最大厚度振捣棒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L25倍表面振动器200mm4.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及路线4.1 机械选择:混凝土浇筑的方式采用固定泵。4.2 浇筑及路线:混凝土的施工先从跨中向两端对称进行分层浇筑。三高支模拆除1 .高支撑模板拆除注意事项(1) 模板支撑架和脚手架拆除应经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2) 拆除作业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 拆除时,必须按专项方案施工,在专人统一指挥下进行。(4) 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5) 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6)拆除时应按施工方案设计的拆除顺序进行。拆除必须按照

13、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原则进行,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7) 当分段、分批拆除时,应确定分界处的技术处理方案,保证分段后临时结构的稳定。(8) 脚手架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度差不应大于两步距,如高度差大于两步距,必须增设连墙件加固。(9) 模板支撑架拆除应符合GB50204中混凝土强度的有关规定。(10) 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吊运,严禁抛掷。拆除的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以便运输、维护和保管。2 .高支撑模板拆除条件拆模的时机应是碎达到必要的强度,其强度要求是根据规范规定,现浇碎结构拆模时所需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

14、侧模、柱模拆除时的碎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2)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的模板和支架宜分散堆放并及时清运。(3) 拆除模板前,由木工工长填写好模板拆除申请,项目主管工程师审核后,并附上试块强度报告递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拆除.(4) 楼板模板拆除时应根据试块强度,同时参考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强度,在达到规定强度要求后才可以进行模板拆除工作。(5) 在拆除时,不得中途换人,如果必须换人,必须做好移交工作。每天收工前,对未拆除的部分应及时加固处理。(6) 严禁夜间进行拆架施工。(7) 后浇带所在位置的柱轴间距内支撑架体禁止拆除,后浇带位置混凝土达到拆除强度后才可

15、拆除支撑架体。3 .高支撑模板拆除的工序要求(1) 拆除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由上而下;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拆除时不要用力过猛,拆下来的材料应整理好及时运走,做到工完场地清。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前道工序为后工序创造条件,混凝土模板一经拆除,立即做好现场清理和成品保护工作。(2) 在拆除模板过程中,如发现碎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时,应暂停拆除,并报项目部及监理,待出方案处理后,再拆除模板。(3) 模板要加强保护,拆除后逐块传递下来,不得抛掷,拆下后,即清理干净,按规格分类放整齐,以利再用。(4) 模板的拆除对结构混凝土强度要求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模板拆除分项的如下规定: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