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44985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研究摘要:阶级社会的女性服饰制度大多从属于男性服饰制度,因此对于服饰制度的研究也大多以男性为主体,很少有关于女性服饰制度的专门研究。这种只以男性服饰制度为研究主体的方式忽略了处于被动一方的文化意义。女性作为服饰制度的受用者之一,制度是否规范化、合理化同样有着最直观的体验。事实上,原本女性服饰研究的话题多过于男性,但女性服饰制度研究的话题却因女性并不能直接参与制度的制定,材料不易获得而难以深入。本文尝试在这一研究领域展开初步探索。关键词:宋代;女性服饰制度宋初,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纠正唐五代不良的社会风气,开始倡导复兴儡学,重整儒学思想,重建道德伦理。统治阶层为了

2、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重文轻武”的官僚制度,文人地位大大提高,这切使得儒学礼制得到大力推崇,关于统治的制度更是崇尚古制,变得更加繁琐和严格。理学极端的禁欲主义,在女性伦理道德上更是到了极致。理学对于女性礼仪、伦理道德强调和“文治”下的女性审美文化成为影响宋代女性服饰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统治阶层的意愿在服饰制度上展露无遗,使得女性服饰制度呈现出鲜明的宋代特色。1 .宋代女性服饰中的“权力”印记1.1 被标准化、量化的色彩和纹样宋代女性服饰的色彩和触样根据地位的三六九等被标准化和量化。如皇后的祎衣配九龙四凤冠、大小花各十二枝、左右各两博鬓,纹样为十二等五彩晕雉,深青色,用于受册、朝谒景灵官、朝会等诸大

3、事;后妃的榆翟,配九翠四凤冠、大小花各九枝、并用两博鬓,摇翟为章,九等,青色,用于受册;太子妃的榆翟,花株减少、无龙饰,摇翟为章,九等,青色,用于受册和朝会。色彩的限制不仅在上面的“礼服中表现明显,而且自从唐朝的“品色服”制度开始后,对于民间服饰颜色的限制开始频繁,出现明文禁止的诏令。如宋初是禁止百姓穿紫色的衣服的,而至道元年,复许庶人服紫”。1.2 材料的“等级”相对而言,处于统治阶层的后妃、命妇等女性,拥有对贵重、稀有材料的使用权。在统治阶层内部,这种“材料”的等级并不明显,因为量化、标准化的头饰、纹饰和色彩已经将这种等级区分开来。所以,在材料的使用上,不会有太大的限制,一般都使用比较贵重

4、的纱、罗、锦、毅、绮、绫等,佩饰中则用金、银、玉等,如女性穿礼服时,一般都会在里面穿素纱中单,用罗织成绣文,大带上用朱锦下用绿锦来镶缘。“材料”的等级体现得最突出的莫过于对普通女性了,普通女性即使再有钱却也不能穿戴华丽贵重的衣饰,只能穿黑白皂色素色的衣服,衣服中只能使用棉、麻、缩、绿、绅等较粗糙且无纹饰的材料。1.3 特殊的样式盖头:为唐朝少数民族骑射时戴的帷幕发展而来,宋代普通女性有外出带盖头之俗,后演变为新娘子出嫁时所戴。背子(褶子):隋唐时大体形制已经出现,只是不叫背子,宋代最为流行,有种说法是,背子本是婢妾之物,因为婢妾倚立在主妇背后,所以叫“背子”,是宋代服饰中最没有“权利等级”“性

5、别”之分的形制。霞帔/直帔:唐代披帛演变而来,有彩绣叫“霞帔”,无彩绣叫“直帔”。唐朝时,用霞帔无等级之分,到宋代时,已经成为后妃、命妇的特有服饰。前后二条,上有鸟禽绣文,皇后后等用龙凤,绣文按命妇品级而定。前垂三尺余,二条合处尖端有坠子。宋史舆服志中的“药玉为坠子”即是。弓靴:女性缠足时穿的一种鞋,最初出现于南宋初年上层社会,南宋末流行。2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的具体表现2.1 后妃、命妇的服饰制度后妃的礼服有五种,为祐衣、榆翟、鞠衣、朱衣、礼衣(细钗礼衣)。祎衣:深青质,织成五彩翟文,计用翟十二等,即十二重行。内衬素纱中单,中单之领绣以黑白触文,并以朱色罗毅缘袖及边。蔽膝随裳色。大带随衣色,

6、里用朱色而外侧加滚边,上用朱锦,下用绿锦滚之,带结用素组,革带用青色,系以白玉双佩,双大绶及小绶三,小绶间施玉环三(章彩尺寸同皇帝),青袜,青舄,舄加金饰。冠用九龙四凤冠或龙凤珠翠冠,冠有大小花枝各十二,并加左右各二博鬓,为皇后册封、朝谒景灵宫、朝会及诸大事服之。榆程:用青罗秀翟形编次于衣九等。内衬素纱中单翻领,并以罗毅缘袖及边。蔽膝随裳色。大带随衣色,带不用朱里,仅上用朱锦下用绿锦缘其外,青袜青舄,余同皇后冠服之制。其冠九聚四凤冠,大小花各九枝,为妃受册服之。皇太子妃亦服谕翟,其大绶章彩尺寸与皇太子同,其冠花株减少及无龙饰,受册、朝会服之。鞠衣:黄罗为之,蔽膝,大带、革带及舄随衣色,其余同裤

7、衣.唯无翟文。亲蚕(从蚕)服之。朱衣:以绯罗为之,加蔽膝,革带,大带,佩绶,袜,金饰履,履并随衣色。朝渴圣荣及乘辇服之。如常视事,有大带,绶,金饰履,去蔽膝、革带、佩,其首饰亦各用十二枝。礼衣:钗钿礼衣,十二钿,服通用杂色,制同鞠衣,加双佩小绶,为宴见宾客时服之。后妃常服:除以上所记载的比较正式的礼服外,后妃在日常是却大多服大袖衣,还会同普通女性一样,穿窄袖短襦衫、旋裙、长裙,背子,纱衫,白纱裆裤,披霞帔,药玉坠子等。命妇的服饰比后妃的要简单,主要穿翟衣,根据丈夫的官品来定服饰。花钗冠,用花钗的多寡来区分一品至五品的等级,五品以下的,则花钗逐品减降来区分等差。2.2 普通女性的服饰制度历代以来

8、普通女性都不能穿用贵重的服饰,这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不过宋代对于普通女性服饰的禁止诏令尤其多,且一再强调普通女性以朴素、洁净为美,不能奢靡,不能穿戴胡服等奇装异服,不能戴超过尺寸的高冠。宋代普通女性还有出门壁面的习俗。即在头上戴或头。女性除了冠很高外,还有一特点便是喜戴花冠。在形制上,宋代女性服饰大多承袭隋唐五代的样式,以襦、袄、长裙、裤等为主,只是变成小袖对襟旋袄,颜色也变得淡雅、朴素,整体感觉变得狭长、瘦小。宋代最有特色的要数男女老少皆穿的背子(褚子)和半臂,尤其是女性,首先是一件长巾形抹胸,女性将它裹在齐腋以下的前胸与后背之间,抹胸上缘仪至腋下,然后再穿上一件称为“背子、背儿的长衫。甚

9、至据朱子家礼记载,地位稍低的妾还会用背子来代替皇后妃嫔的常服大袖。女性下装虽然也穿裙,不过却变得有层次感,通常女性会穿一条未开衩的长裤,外套一条两侧开衩的喇叭裙裤,其外再围一条短裙,短裙外复围系薄透的百褶笼裙,长短结合,侧面开衩,让女性的服装在开合里变得很有情趣。宋代最具代表的女性李清照也穿这种服饰。背子和这种开合式的穿戴很可能是在宋代比较保守的社会背景下,女性对于美的追求的另一种形式。3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对前朝(隋唐五代)的继承和改进3.1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对隋唐五代的继承为表正统,统治阶层一般在礼服上很少做大的改动,所以宋代女性服饰制度中后妃命妇的服饰制度大体继承隋唐五代,尤其是朝会、受

10、册、祭祀、亲蚕等诸大事穿祎衣、鞠衣,朝渴、宴见宾客穿朱衣、礼衣都沿袭。神衣、榆翟、朱衣、礼衣、鞠衣等形制、装饰也大都沿袭,只是隋代在某些名称、装饰细节和分配上略有出入。普通女性的服饰中,唐女性爱戴花冠的习俗,宋不仅继承,而且甚为流行,其至许多男性都喜戴花冠。宋代除一些特别的形制变化较大外,基本也沿袭隋唐为襦袄、裙(石榴、千褶、百叠)、裤等,只是穿戴方式上不同。足服上,依旧以履、舄等为主。3.2 宋代女性服饰制度的改进头饰上,隋唐皇后的礼服中只讲到“两博鬓”和“首饰花十二枝,而宋代服饰制度中不仅讲到穿祎衣时要“冠有大小花十二枝,并加左右各二博鬓而且还要戴九龙四凤冠”、穿榆翟时要冠“九聚四凤冠说明

11、隋唐的后妃命妇服饰强调的是博鬓和花钗,而宋代不仅强调要数量对的花钗和博鬓,而且还要戴冠,这很有可能和隋唐时期标志官职身份的汉式冠帽被大力简化,而以不同服色区分身份贵贱、官位高低的“品色服”制度有关。同时,宋代又力倡恢复古制,加强了这种以冠定尊卑、高低的制度。衣服形制上,后妃在隋朝时,朝渴圣容时为青衣,朱衣为宴见宾客的服饰,唐朝时,取消了青衣和朱衣的称谓,增加礼衣为宴见宾客的服饰,到宋朝又恢复了朱衣,只是变为朝谒圣容和乘辇的服饰了,承袭唐朝宴见宾客穿礼衣的制度。宋代女性服饰制度最大的改进要数对普通女性服饰的态度上了。在唐朝,只要不在公庭和正堂上,风俗奢靡可以不依格令、绮罗锦绣,随所好尚,甚至五品

12、以上的命妇,即使没有依照丈夫和儿子而自己加的服饰也可以。而在宋代可是截然相反,关于女性服饰的禁止诏令多得令人瞠目。背子是在隋唐出现,不同的是在宋代变得尤为流行,不仅男女皆可服,而且上至皇后、妃嫔F至奴婢侍从都可穿。唐朝的披帛到宋代时已经演变成了妇女的命服一霞帔,只有命妇的身份才可以佩戴,且纹饰依等级而定。足服上,唐朝穿的少数民族的靴在宋朝已经纳入服饰制度,所以宋代女官穿公服时是穿靴。五代前,男女鞋都是同一形制,南唐后主李煜再看富娘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而致时人竞相仿效缠足,南宋初期,妇女缠足限于上层社会,到末年,缠足已比较多见,“小脚”成为妇女的通称,弓靴成了女性缠足穿的鞋。4 .总语宋代女性服饰

13、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它在理学和文治的背景下,制度如何约束普通女性服饰的变化,又以瘦削、孱弱、朴素、素雅的“女性美学承认了普通女性服饰中新的形制。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和宋代普通女性服饰相差甚远,而后妃命妇的服饰却没有太大的区别。从属性具体表现为它的形成、奖惩等以男性官职地位为主要参考依据,相对普通女性服饰的简单和舒适,宋代后妃命妇服饰的繁琐和复杂让从属性明显化,纹样、定数、色彩等装饰语言均与男性服饰的等级特征一致。参考文献:1周平,唐宋两代女性服饰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8.06.2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窕浙江大学D2006.06.3熊媳,静以藏礼一中国古代设计制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7.06.4上海市戏曲学校中国服装史研究组编著,中国历代服饰M.学林出版社.1984.04.5陈茂同,中国历代衣冠服饰制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08.6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窕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04.7贾玺增,中国服饰艺术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