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48927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创新教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3、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知识(以、尔、乎、方、如、夫、贝h而、作、撰、伤、与、让等)。2、品析人物象,从而,树立正确人生观,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一、导入:北宋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让我们想起了有这么一位老师,在他的课堂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如春风般的语短情长,他循循善诱、可亲可敬、尊重个性、善待学生,也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个

2、性鲜明、胸怀志向、尊师有礼,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论语,感受孔子及弟子的对话。二、论语有关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二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三、孔子简介:有道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他,一个老人,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那么孔子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孔子,名丘,字仲尼(

3、公元前551-479年),鲁国瞅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二曾在鲁国做官后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但未被采纳。晚年创办私学,致力教育工作,相传有“弟子三千,七十二人贤士同时整理了“六经四、解题:学生看注释后,说出四人的姓、名、字,解释“侍坐”。五、词句理解: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词句意思: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3、教师检查学生对词句的掌握情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第二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四位弟子所述之志,以及孔子对他们志向的评价。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

4、,学习本文成功运用动作描写、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儒家思想中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孔子历经坎坷而不放弃理想的经历来激励自己。教学重难点:1、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性格的分析,以及孔子对三人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2、理解“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内容。一、导入新课“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人有志,就可以拨开人生的迷雾,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二上节课我们知道,文章围绕“志”展开,以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为线索展开,这节课我们围绕“志”进行分析。二、细读文章,分析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述之志以及从中体现出的三人的性格,孔子对三人

5、的态度。1、齐读文章的27自然段,思考: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是什么?结合他们的语言、动作分析三人的性格特点?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即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三年,就可以治理的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可以看出他有抱负,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直率的性格。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对日,也反映了他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冉有:在孔子指名后才发言的。冉有说治理一个小国,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十分谨慎,三年之后,他取得的成绩是“足民”,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他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有

6、志于礼乐教化,但因为冉有说“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很谦虚,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原为小相焉二言辞简短,“愿”字、,学”字、“小”字,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善于辞令。2、三人各述其志,那么孔子对这三人的志向持什么态度呢?齐读文章的1316段,思考回答。(1)孔子对子路“哂之”,原因是什么“治国以礼”,而子路却不谦让,以勇为治国之策。重勇轻礼。(2)对冉有的态度又如何呢?对冉有的态度没有明确地表示,引导学生注意“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方圆六七十或者方圆五六十的国家就不是国家吗?即使治理小的国家,也不容忽视“礼”,为国应以礼。提问:冉有治理

7、国家的重点是什么?“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他知道足民是基本保障,礼乐是大事,却等待别人去做,如果没有君子来推行礼乐教化呢?难道你就不去推行?知礼而不做,孔子“叹之二(3)对公西华的态度又如何呢?引导学生注意“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反问句,孔子想说的是,这些就是诸侯之间的大事。宗庙祭祀应以礼、诸侯会盟应以礼、朝见天子应以礼,孔子认为礼是一件大事,无论涉外事务还是涉内事务,都应依礼而行。但孔子又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一句该怎么理解?委婉指出他低估了自己的能力,他有能力去做更大的礼却不去做。行小礼,弃大礼,孔子

8、“惜之”。小结:从孔子对公西华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弟子们出仕从政,孔子是赞同的,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更希望弟子们在从政的过程中以“礼治去教化百姓。三、结合重点段落分析曾皙的志向,并通过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四位弟子个述其志,那么曾皙的志向又是什么?齐读812段,思考。没有具体说自己的志向是什么,而是描绘了一幅和乐的生活图景。舞零台是祭祀的地方,他说在那里吹风,可见生活比较好了,不用求雨,因为求雨总与灾荒、贫穷等联系在一起,这说明人们生活富足安乐。从曾皙的描绘中我们还可以推测,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们其物质必是富足的,精神方面是丰

9、富的,也一定是有礼有序的。这幅图景本身,人与人的关系是和谐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生活的缩影,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缩影,是“礼治”的最高境界,不是秦朝的严刑峻法,不是杜甫时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乱,不是白居易笔下“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贫苦不堪。曾皙希望天下大同,礼无处不在。2、细读文本,曾皙是怎样言志的?引导学生找到第9段。从这里看到的是一整套合乎礼的动作。琴声不是戛然而止,是声音慢慢的舒缓,最后停止,回答孔子的话时,“曾皙舍瑟而作“,也体现他对礼的遵循。小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人处事要以礼,为国也要以礼。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幻灯片出示

10、“礼儒家礼乐治国的理想礼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之一。孔子主张礼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孔子为推行自己的礼治,周游列国,授徒讲学。既然为国要以礼,师生之间的对话要以礼,那么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有应如何呢?幻灯片出示“名人趣事”阳货(季氏家臣,而专鲁国之政)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孔子时(趁着)其无(不在家)也,而往拜之。教师提问: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孔子对礼的遵循。3、补充相关资料,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而这个“礼”为西周之礼。幻灯片出示:周礼周礼是表示等级

11、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的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数量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周公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为维护周礼,儒家还有与此有关的思想主张,幻灯片出示。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晋国铸了刑鼎,孔子尖锐地反对)。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J

12、孔子认为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孔子主张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J(2)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对理想的努力幻灯片出示: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前770年前221年)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教师提问:孔子生活的时代,他想维护周礼,能成功吗?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明确:春秋时期,那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人口、土地一级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

13、兼并战争,谁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位。历史上的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时代结束与公元前476年,而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生活的时代,春秋五霸已经兴起,他们以实力挑战着周王室,对小的诸侯国虎视眈眈,周礼很难维持,但是孔子依旧为此而努力。幻灯片出示:孔子坎坷的仕途。(共五张)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子对季氏的僭(jidn)越(古时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礼仪或器物)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J

14、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手中,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在出示幻灯片时,对“君君,臣臣”进行解释。即君主应有君主的尊严与地位,臣子应有自己的礼仪与忠诚,不超越本分。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J结合前面的“名人趣事”进行理解。孔子不欣赏阳货,是因为他越权,在阳货专政时期,孔子未出仕。鲁定公九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

15、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孔子计划受挫。“堕三都”计划的实质是削弱大臣的势力,加强国君的统治,维护君主尊严与地位。但是以失败而告终。孔子仕鲁,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颠沛流离,只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能够实现。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孔子年六十八。从孔子三十多岁最初在鲁国出仕开始,至六十八岁返回鲁国以后编书教书,他的为政时间只有四年半。历经艰辛,只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3)现在,你对“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J”,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