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50861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智能制造装备应用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构建“工学交替、技能递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指导思想按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学习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兄弟学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平台,结合智能制造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构建“工学交替、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总体思路1 .以培养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智能制造技术中等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2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制定培养方案。3 .以“实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改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

2、课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4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企业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专业教学模式。5 .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6 .以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7 .构建与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今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育体系。三、具体措施(一)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 .整合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充分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校内外专业人士的意见,特别是向用人单位了解、调

3、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4方面知识所占的比例,形成既能反映专业特色、符合实际要求,同时也迎合现今学生的学情特点的一体化教学课程结构体系。2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加大实践性教学内容的份量。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采用“工学交替”使操作技能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技能递进”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工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学交基地替一体化教学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实践

4、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技基本技能训基本+专业专业技能训综合应用技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能递练技能训练练能训练综合应用+职综合应用+职进业素养培养业素养培养3.坚持订单培养、工学交替、技能递进的培养模式(1)积极推进校企合作,针对企业人才培养要求,举办以企业冠名的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招生、共同制定计划、共同实施教学和评价。(2)加强实践环节,与地域内企业签订实训基地协议,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实践专家分别给智能制造专业学生讲课;重新调整教学计划,在校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采取学生在校内的理实一体的实训场进行“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基础技能学习;在校内生产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短期的“工学交替,技

5、能递进”的专业综合技能学习;最后一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企业思维和素养的培养,并派遣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式和了解、掌握最新的尖端技术,提升专业能力。(二)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树立“质量、效益、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观念,改革的具体目标是: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组织教师深入企业、社会开展三项需求分析,一是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二是中职人才规格需求的分析,三是受教育者的需求分析。经过以上一系列分析,结合怀化社会经济发展对智

6、能制造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基础、办学特色、办学条件的基础上,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具体做法是:(1)针对智能制造行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分解,将其中通用、必需的理论知识点和技能确定为核心技能和核心课程,并设计核心课程模块。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确定为选择性岗位技能,设计为拓展课程模块。(2)吸纳企业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通过职业能力分析、市场调研,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专家研讨会,编制职业能力分析图表,将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确定教学内容,重新制订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校企合作编写实践教学指导

7、书等教学文件,从而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3)专业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做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4)加强核心课程建设。加大教学资源开发,组织专业骨干编撰智能制造专业群符合我校实训设备和学生学情的特色校本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开发核心课程各类教学资源,建立核心课程网络课程;建立47门优质核心课程。(三)人才培养模式保障措施1.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学校改革与建设的整体规划和设想,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本着“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在已建成的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基础上,改建或扩建全面适应现代化教学与实践的、设施完备、设

8、计合理先进、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与环境。同时积极寻找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机会,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成立学校、企业、行业领导、教授、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等,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选择职业环境开展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工作;依托行业(企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2 .合理师资队伍建设为改善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通过教师下企业进行实践技能锻炼,去名校向同行学习取经,再就是参加国内、省级的各种培训I,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3 .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建设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情设计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构架,编写符合学情的以“工学交替,技能递进”为模式的一体化校本教材和课程标准。采用以小组为单位,以过程评价和课题考核,结合综合评价体系进行考核标准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