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诗歌的意象分析--以《红烛》和《致云雀》教学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现代诗歌的意象分析--以《红烛》和《致云雀》教学为例.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浅谈现代诗歌的意象分析-以红烛和致云雀教学为例闻一多的红烛和雪莱的致云雀,都采用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属于单一意象的诗歌类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将这两篇做群文阅读,教学重点可以放在现代新诗的意象分析上面。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不管在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中,对于意象的分析都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现代新诗的文本细读来说,笔者认为意象分析是最基础的方面。在实际教学中,面对一首现代诗歌,首先要指导学生寻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在红烛和致云雀这两首诗的教学中,当学生诵读文本之
2、后,就问学生:这两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红烛”和“云雀”。这个时候,可以趁机询问学生意象的内涵。然后点拨,告诉学生:现实中的人事物,一旦被诗人看中,选取,写入诗歌,它就成为了“意象它在诗歌中将被赋予新的意义,真正意思就不再是它原来的意思,而是诗人赋予它的含义了。那么,紧接着就需要来分析和感悟,闻一多和雪莱分别赋予了“红烛”和“云雀”哪些新的含义。笔者认为,现代诗歌的意象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对意象具体的形象进行分析,二是对意象背后诗人情感的分析。在分析意象的具体形象时,就要借助于诗人对意象的描述,概括出意象形象地具体特征。当分析意象背后诗人的感情时,就要发挥想象和联想,
3、就要求我们“移情二“移情”就是把自己转移到诗人当时的情景,感受诗人当时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的喜悦和忧愁。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只有真正的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才能体会诗人的情感。“移情”要求我们知人论世。在解读诗歌时,要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积累起来的背景知识越丰厚,就越容易进入文本,分析出诗人的“情志”。具体在这两首诗的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分别概括出“红烛”和“云雀”的具体形象。只要学生能正确理解诗句,概括其具体形象并不难。比如在闻一多的红烛一诗中,诗人给我们展现出了一个“流着泪,却依然要燃烧成灰”的红烛形象。而雪莱的致云雀里面,则描绘的是一只“唱着歌,还要飞翔”的云雀形象。
4、而现代诗歌文本细读的重点和难点,是去分析和感悟意象背后诗人所要表现的情感。比在红烛的教学当中,当学生理解了诗句,抓住了主要意象之后,就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重点是“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所以就可以联系诗句,来尝试分析“红烛”意象的内涵。知道“红烛”,原来就是诗人不断为理想而探索的自我的象征;红烛烧蜡成灰,为创造光明而彻底牺牲自我;红烛伤心落泪,为创造光明而忍受各种苦痛;红烛“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其背后表达的是诗人将自己无私奉献于当时那个并
5、不美好的时代的决心。致云雀写于1820年的夏天。据说一天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鸣叫有感而作。当时黑暗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严重的经济危机等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而这首诗中的“云雀”,就不只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着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露,播洒歌声体现着诗人不求名利,只为唤起人间的爱与同情。云雀的歌声自然清新,雪莱的作品也是简单不做作,挣脱技巧的束缚,自然而然地放歌。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雪莱表达了他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以及他为伟大理想牺牲的决心。由此看来,红烛和致云雀这两首诗,不但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而且所抒之情还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份“为理想宁愿牺牲的决心”,而这份决心就是青春的力量。同时,鉴赏这两首诗时,都用了意象分析法,而这正是现代诗歌文本细读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