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出使江东失败探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蒋干出使江东失败探因.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出街I东失蝴因摘要:蒋干作为曹操手下一个谋士,出使江东说服周瑜归降,可为何“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甚至还中了别人的圈套呢?一般人都将此因归为蒋干的愚蠢。但笔者通过通读三国演义一书后发现,蒋干的失败除了少一点机智之外,他与邓芝、李肃、诸葛亮等说客相比,还缺“勇”,缺“谋”,缺“援工正因为如此,他不但没有说动对方,反而被对方将计就计,从而害苦了曹操,成就了周瑜,其教训是深刻的,很令后人警醒。关键词:蒋干群英会蒋干中计出使失败探因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说客的形象,但没有一个说客像蒋干那样,出使江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不但没有丝毫说动对方,反而被对方所害,中了别人的圈套,成为后世人的笑柄。一般人读到群英会
2、蒋干中计一文时,总是认为蒋干出使江东失败的原因就在于其愚蠢,但笔者通过对比阅读三国演义中其他说客的描写片段后发现,蒋干的失败,除了少“智”之外,他还缺“勇”,缺“谋”,缺“援”。本文试作具体说明。一、蒋干之于邓芝,其少“勇”勇者,胆识也。虽有“交战双方,不斩来使”之说,但是一方毁书斩使之事也时有发生。作为一名说客,出使之前就应该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凛然之气,用自身的蔚然正气威慑对方,使之屈服,犹如蔺相如出使秦国,头欲于璧同碎,迫使杀人如麻的秦王放下淫威,最终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可以说“勇”字是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作者写蜀国谴邓芝出使东吴。可以说此
3、时吴、蜀两国刚经历过犹亭之战,先主刘备因此战而殒命,两国正处于相互敌视的状态。此时孔明派邓芝去东吴劝孙权弃魏向蜀,如无勇气,怎敢出使?且看邓芝,他初到东吴,对方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立油鼎,命武士立于左右,各执军器,而见此情景,邓芝并无惧色,昂然而行。后回答盛怒中的孙权问话,总是昂然大笑,甚至做出了“撩衣下殿,望油鼎中便跳”的举动,可以说其逼人的气势大大打消了对方的锐气,为自己侃侃而谈蓄势。而蒋干赤壁之战前夕来到江东,企图说服周瑜束手归降,谁知刚一见面,便被周瑜一语道破天机。他表情愕然,不是乘势抖出话题,说明来意,却违心地说:“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后在群英会上,周瑜让太史慈配剑监酒,并有:
4、“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之事者,即斩之!”闻此言,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当周瑜表明决心:“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闻言,已吓得面如土。与邓芝相比,蒋干显得胆小如鼠,此种情形,如何能在敌营中纵论古今,挥洒自如呢?那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说不出”。二、蒋干之于李肃,其少“谋”谋者,主意也,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一个问题的出现,必须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只有把握关键,才能迎刃而解。表现在战场上,是强攻还是智取,是贿赂还是色诱,必须对症下药。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国演义第三回馈金珠李肃说吕布一节中,正当董卓因为对手丁原手下吕布之勇而大伤脑筋
5、之时,李肃站了出来,其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后其用“赤兔”马和金珠、玉带等物作见面礼,吕布见此,果然喜形于色。后李肃用言语挑拨吕布与丁原之间的关系,击中吕布要害,最终促使吕布做出了杀主投敌之举。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李肃的劝说成功在于其对吕布为人的充分认识,并且用宝马、金珠等物利诱之,更进说词,对症下药,果然药效显著。而蒋干在去江东游说之前,与曹操的一番对话与李肃出使前的那番对话相比,有相似之处,但更有本质不同。其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曹操问其要何物,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为何同是同乡,李肃
6、出使马到成功,而蒋干出使却功败垂成呢?显然蒋干没有谋,即没有好好分析所要劝说的对象一周瑜现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更不知道该带点什么见面礼以便使自己的劝说有一个好的入口。周瑜有勇有谋,志向远大,是孙氏家族政权的支柱之一。孙策死后,东吴一直有“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第四十四回)之说。前有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与曹操决战之心己定;近有三江口水战之前,曹操遣使送书至周瑜寨,周瑜气愤填膺,毁书斩使。作为曹操身边的一位谋士,蒋干应该对此等情况有所耳闻。但他却而不见,盲目自信,乱夸海口,去打一场无准备的游说之仗,想赢,岂不笑话?可以此时的蒋干一来到江东,看到周瑜决一死战的信心和决心,能说则说,不能
7、说则回,过多延误,只会坏事。三、蒋干之于诸葛亮,其少“援”援者,帮助也。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尤其与对手打交道,要想成功,如果没有援助,靠自己单打独斗,是很难成功的,正所谓“好手不敌双拳”。如果所要劝说的对手阵营里能有支援,那是更容易成功的,因为堡垒往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而指望对手阵营里能出现援助者,如果不是有意识地去争取,那简宜是天方夜谭,因为很少有人敢出卖自己的主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节中,诸葛亮同样是孤身来到江东,面对以张昭为首的“主降派轮番攻击,总是从容对付,可谓兵来将挡,游刃有余。固然是因为诸葛亮智高一筹,但是其之所以能如此气势恢宏,除了其口才一流外,还有一个重
8、要因素,那就是他有“援工文官方面有鲁肃,武将方面有以黄盖为首的众将领。诸葛亮此番来到江东劝说孙权与刘备一道共抗曹操,这关系到东吴的生死存亡。说得好,孙刘联合共抗曹操;说得不好,孙权不但不会与刘备联合,更有可能一怒之下,杀了诸葛亮,投降曹操。鲁肃自诸葛亮踏上东吴土地始,便一直关心诸葛亮的安危,其不下数次地说:“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见第43回)但诸葛亮用激将法,终于使孙权表态,决心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但当张昭等人又劝说孙权请降时,鲁肃便与诸葛亮站在一个立场上,力排众议,坚定抗曹决心后当周瑜意识到诸葛亮计高一筹,连夜请鲁肃入帐,言欲杀孔明之事,鲁肃曰:“不可,今曹贼未破,先杀贤
9、士,是自去其助也。”可以说诸葛亮孤身来到江东,既没有带宝马也没有带金珠,但其拥有了最大的优势,争取到对方阵营里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援助,真可谓一本万利。而蒋干来到江东,既没有想到带上金银美玉来贿赂孙权身边的文臣武将,也没有事先与东吴方的“主降派”取得联系,争取外援,其不败都难。如果他在周瑜决战之心已定的情况下,真想鼓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作一点说降尝试,那么其不如暗中交结张昭,让其联合更的人多在孙权面前策反,然后在群英会上不惧生死,抓住机会,挑起东吴主战派与主降派之间的争论,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如此一来,周瑜部下尚未巩固的团结之心必将受到动摇,就是孙权之心的改变也不是一点都不可能。由此可见,蒋干之败除了智不如周瑜之外,他还少“勇”,少“谋”又少“援工如此一来,其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岂有不败之理。其教训是深亥帕勺,很令后人警示。参考文献:1白至德著.白寿彝讲历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2罗贯中.三国演义M泗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