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猩红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猩红热.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猩红热本病为由A组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病原学GAS也称之为化脓性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其菌壁上具有多种蛋白抗原成份,以M蛋白最重要,据其抗原性不同分为100余种血清型。GAS可产生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使皮肤出现红疹,此外还可产生溶血素、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起到协同致病作用。GAS在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可寄居在人体口咽部,在痰液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之久,56。C加热30分钟及一般化学消毒剂均可将其杀灭。(二)流行病学猩红热全年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冬春季多见,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多为散发,学校等集体机构可发生流行。急性期患者及健康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鼻
2、咽分泌物飞沫传播或直接密切接触传播。病菌也可通过污染的玩具、生活用品和食物等经口传播,还可以通过皮肤创伤或产道入侵,成为“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猩红热患者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三)发病机制三种机制与GAS所致疾病有关:化脓性炎症导致咽炎、脓皮病、淋巴结炎和蜂窝组织炎;细菌产生外毒素由局部吸收入血产生全身中毒症状;免疫介导的炎性反应导致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机体可获得血清型特异性抗菌免疫,且较持久。(四)临床表现潜伏期7天,通常2-4天。典型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咽峡炎、皮疹为特点,骤起发热,体温高低不一,伴明显咽痛,扁桃体充血可伴脓性渗出,有“杨梅舌”改变,可
3、伴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发热24小时内皮肤出现红疹,1天内遍及全身,皮疹呈猩红色细小丘疹,疹间皮肤潮红,压之褪色,皮肤皱褶处出现“帕氏征”,面部充血无皮疹,口周不充血呈现“周苍白圈”,2-4天皮疹消退,可出现碎屑样或膜样脱屑。轻型患者发热短暂或无热,咽峡炎和皮疹等临床表现轻,病程短,近年来多见。中毒型患者病情重,常伴高热,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或昏迷,咽、扁桃体化脓炎症明显,易并发心肌炎、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肝损害及中毒性休克,临床病死率高。“外科型”或“产科型”病菌自皮肤创伤处或产道侵入致病,可由局部化脓性病变。皮疹从创口先出现且明显,由此波及全身,无咽峡炎。(五)并发症化脓性并发
4、症包括中耳炎、乳突炎、淋巴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咽喉壁脓肿及蜂窝组织炎,严重者细菌随血行播散引起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和心包炎。非化脓性并发症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生在患病后2-3周。目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已少见。(六)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严重者出现核左移及中毒颗粒。咽扁桃体及伤口处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到GAS,有助于明确病原。检测血清中抗溶血素O抗体、抗DNAaSe抗体、抗透明质酸酶及抗链激酶抗体,可提示链球菌属近期感染。(七)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典型皮疹和外周血象,临床可作诊断。咽拭子细菌培养可以确诊病原
5、。2.鉴别诊断:需要与麻疹、风疹、药疹和川崎病鉴别(详见麻疹鉴别诊断),还需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鉴别,后者也可发生猩红热样皮疹、杨梅舌等,但皮疹持续时间短暂,疹退后全身症状不减轻,病情进展快,常有脓毒症表现。需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八)治疗GAS对青霉素等其他B-内酰胺类抗生素都敏感,因此应首选青霉素治疗,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第一代头抱菌素,如对头抱菌素也过敏,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或克林霉素,但应注意国内GAS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抗菌疗程10天。早期和足疗程治疗可有效预防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九)预防与隔离措施对咽炎患者采取呼吸道隔离,对于伤口继发感染,采取接触隔离,有效抗生素起始治疗24小时后可解除隔离。密切接触者需检疫一周,在流行机构,对带菌者给与抗菌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