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阴阳相互转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阴阳相互转化.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学: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由于阴阳双方本身相互蕴含,互为其根,阴中蕴含着阳,阳中蕴含着阴,双方相互倚伏着向对立面转化的因素,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内部阴与阳比例及主导地位发生颠倒,而呈现出事物阴阳属性的相互转化。另外,阴阳转化作为阴阳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又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过程中实现的,阴阳消长是其转化的基础。如果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过程的话,那么阴阳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因此阴阳的相互转化,一般都出现在事物消长运动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
2、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极”、“重”来表示阴阳转化的条件,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J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故张介宾类经阴阳类说:“阴阳之理,极则必变J阴阳转化既可以表现为渐变形式,又可以表现为突变形式。所谓渐变,是指阴阳双方在其彼此消长的过程中,缓慢地发生着阳转化为阴,或阴转化为阳的过程。如四时寒暑的更替、昼夜阴阳的转化以及人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化,都是以渐变的形式进行的。所谓突变,是指阴阳在其消长过程中,平时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没有显著的质变特征,当消长变化发展到一定限度,或受某种条件的诱导,使阴阳双方迅速地向其相反方面发生质的改变。如临床上阳热之证突然转为四肢逆冷、面色苍白、
3、脉微欲绝、冷汗淋漓的阴证,即属于阴阳突变的形式。阴阳相互转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界中,“日中则反,月盈则食”(易传彖传);夏热至盛则凉,冬寒至极则温,是最为常见的阴阳转化现象。人体生理过程的兴奋与抑制、情绪和智力的高涨与低落等,也都呈现出相互转化、交替的过程。疾病过程中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的转化,也是常见的阴阳转化现象。因此,事物的发展只要超过了一定的“度”,达到了关节点,就可能向各自的对立面转化。综上所述,阴阳的交感相错、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表达了阴阳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它们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阴阳的交感相错是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阴阳间其他关系的前提。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说明了事物之间既相反又相成的关系,并由此构成了阴阳自和的能力,即阴阳自我调节、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的消长和转化是阴阳运动的形式,而消长是在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基础上表现出的量变过程,阴阳的转化则是在量变基础上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