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和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和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目录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总结汇报*县位于*市西南边陲,受地理位置影响,区域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看病难、看病远”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以党建引领促进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通过党建赋能、人才引进、帮建基层等举措,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一、整合资源,党建引领医共体建设。为整合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2023年*县以“党建+医共体”模式,推动成立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统筹医共体运营管理,组建起以县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成员,村卫
2、生室为网底的紧密型医共体,医共体总医院“两室六部”统筹医共体内管理、业务、人事、财务、信息等八统一。与医共体建设单位党支部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书,派出相应专家指导党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服务发展。从外部引进管理咨询专业团队,提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体系赋能指导、改革持续优化及流程持续改造等专业支撑,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整体运营管理能力。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开通县乡村三级联动“云上门诊”,由县人民医院首诊开具电子处方,乡镇卫生院负责药品采购、配送,并对患者跟踪观察、服务,累计开展“云服务”6000余人次,有效破解老年群体就医难问题。二、筑巢引凤,从根本上增强县级专科能力。在县委、县政府人才引进相关政策
3、基础上,配套出台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系列措施,对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围绕引进人才全面做好引凤政策。制定县级医院相关技术发展规划,优化科室设置,配套重点专科发展机制,全力为现有人才搭建技术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围绕留住人才全面做好筑巢工作。目前,从各级医院共引进优质医疗人才2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临床科室主任比例50%以上,创建了4个县重点专科,2个市重点专科,推进9个省重点专科培育项目,新开展临床重点技术15项,县级医疗服务水平迅速提升。近年来,住院患者床日数、住院均次费用、药品均次费用均为全市最低,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脑卒中急救急诊病历成功入选全国百家病案评选,全市唯一。三、结对
4、共建,全面增强基层医疗综合实力。实行县级医院医师、乡镇卫生院医师、乡村医生结对帮扶包村的“一村三医”团队,实行三级医生联动包村,签订包村服务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助力医共体成员单位,157名县医院医师下沉到村卫生室,为基层村医提供技术指导,切实规范村卫生室管理,提升村医技能。县域医共体总医院共派出医师700余人次,结对包村覆盖率100%,分级诊疗和医防融合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诊疗量明显提升,县域外就诊病人回流呈增加趋势。先后投入2.4亿元推进“村村达标”工程,建成示范型、标准型、普通型村卫生室96所,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率100吼针对有需求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组团
5、为乡镇卫生院提供技术支撑、教学查房、远程带教及定期能力提升培训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关于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调研报告根据202*年市政协工作要点安排,12月中下旬,市政协副主席王续旺率教科卫体委部分委员,深入到*中心卫生院、市立医院新区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赴霍山县、滩溪县考察学习,为推进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建言献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基本情况*市于201*年被列为*省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一年多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上级政策要求,以“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分别组建了以市立医院和市中医院为龙头,16家乡镇卫生院及1
6、76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成员单位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有效提升了市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和服务管理水平。1、坚持政策引领,高位推动医共体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市紧密型医共体党建工作方案、*市紧密型医共体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案、201*年*市紧密型医共体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总额预算方案和*市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总额预算方案,制定了*市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为推进发展我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2、坚持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医共体建设。一是制订紧密型医共体章程。明确牵头医院
7、和成员单位的管理模式、义务、职责等,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导向,以医共体管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为纽带的运行机制。二是推行紧密型医共体人、财、物的统一管理。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落实人员编制周转池制度,调动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积极性,建立了村医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稳定了村医队伍,总体上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三是加强牵头医院的特色专科建设。市立医院、市中医院两家公立医院坚持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实现了人才与学科齐头并进。市立医院启动了胸痛、检验、影像等三大中心建设,市中医院启动建设了检验、影像中心,还利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的契机,积极在县域加强推广应用中医药服务。目前,
8、全市13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实现全覆盖,配置中医药设备,夯实中医药硬件设施。四是信息化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为实现互联互通,我市两家牵头医院初步制定了两年建设计划,构建省市县乡村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市立医院、市中医院实现了医保卡“一卡通”等功能,通过院内自助终端设备,为患者提供线上预约、就诊提醒、健康查询、移动支付、影像胶片自助打印等便捷服务,有效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真正实现了“看病少排队”“检查少跑腿、同时着力推进“智医助理”工作,制定阶段性任务清单,202*年底前规范完成了“智医助理”常态化应用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对口帮扶工作。我市将帮扶工作作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途
9、径,两家牵头医院根据各分院的特点和需求,从诊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等方面入手,采取“一院一策”方式,提供个性化帮扶措施。强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安排11位专家到重点分院驻点帮扶,安排乡村两级医疗机构139人参加全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等业务培训,在牵头医院的帮扶下实现了中心卫生院外科技术水平质的提升,截止202*年12月份,已有6家中心卫生院能够开展外科手术,基层诊疗量较去年同期上涨18%。3、构建医防融合体系,有效推进医共体建设。自201*下半年开始,两家牵头医院积极组织开展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工作,通过建立县、乡、村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医疗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充分融合。出台了紧密型医共体公
10、卫工作意见,明晰了公卫工作目标、工作路径,进一步促进医防融合。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良好的医防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了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作用,有效加强了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城乡统筹安排。当前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信息系统还没有完全实现上下贯通。信息系统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运营管理等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没有实现连续记录与信息共享;远程会诊、心电、检验等远程诊断中心还没有建立,紧密型医共体基本医疗和运行管理还不能真正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二是人才招录、引进难。受就业观念、经济基础、区域位置等多方面影响,急需的医学类本科生招不进、难
11、留住,优秀专业人才也难以引进。市级医院进人计划招不满,乡镇卫生院尤其是山区卫生院一些岗位无人报考,面临人员紧缺、科室无人;村卫生室村医无后备力量,随着村医年龄老化,部分卫生室将面临关门局面。三是帮扶工作还存在短板。两家牵头医院各带动、帮扶八个乡镇卫生院,受牵头医院自身能力的影响,在人员、技术和资金上,帮扶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二、意见建议(一)进一步持续强化党的建设,不忘初心,服务人民。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安庆市委和*市委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要求,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配齐配强两个牵头医院领导班子,落实牵头医院人、财、物的高度自主权。突出政府办医的主体
12、责任,加强党对公立医院的领导,无论医改如何改,紧密型医共体如何建设,公立医院姓“公”的属性不能改,服务群众的初心不能改,体现公益的价值不能改。(二)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了医疗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就必须以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优化配置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首先要全面梳理我市前期已建的信息化系统,深度整合各级医疗机构系统,打破信息模块和各医疗单位之间的信息壁垒,统建全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真正实现市乡村三级互联互通。其次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
13、智慧医院、智医助理、远程医疗等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三)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稳固源头活水。一是落实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制度,针对市、乡两级公立医院引进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完善使用编制“周转池”制度,提高编制“周转池”应用效率。通过“周转池”政策,要逐步建立完善乡村医生后续人员的补充机制。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引进培养我市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村医定向培养计划。三是完善市、乡两级医疗机构绩效薪酬制度改革。绩效分配要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体现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的价值。健全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
14、机制,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挂钩,同时兼顾效益和公平。通过绩效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焕发医疗机构改革和发展的活力。(四)进一步做强牵头医院,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首要任务。随着市立医院新建扩容,市中医院功能性不强问题将日益凸显,对此应利用“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制定契机,早谋划,早统筹。*市立医院和市中医院要充分发挥龙头医院带动作用,全力实施县级医院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提升工程,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推动建立我市医师培训统筹资金项目,与省内外三甲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落实派遣医生外出进修、聘请省内外三甲医院专家来院指导、成立名医工作室等措施提升牵头医院服务能力;对各分院,要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推进中心卫生院特色专科建设,落实医师驻点帮扶措施,制定有含金量的驻点帮扶管理制度和帮扶计划,提升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同时实行科学规范的双向转诊方案,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促进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五)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工作理念,各相关部门要站位全局、明晰职责、统筹协调、联动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不断开创健康*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