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19313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ICS93.140CCSP67T/CPHA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T/CPHA152023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onitoringOfreinforcedconcretequaywallofsheetpile2023-09-01 实施2023-06-06发布中国港口协会发布目次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5监测方案设计26结构变形监测37结构外力监测58结构内力监测69监测报告7附录A(资料性)监测仪器安装与埋设考证表8附录B(资料性)监测记录表9附录C(资料性)气缸顶出法安装与埋设土压力计方法10附录D(

2、资料性)监测报告格式13参考文献1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港口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察正银、关云飞、曹胜敏、李景林、焦志;咸、任杰、侯伟、杨杰、吴志强、龙玉桥、张晨、武臂、马瑞、韩孝峰、成磬虽、m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方案设计、结构变形监测、结构外力监测、结构内力监

3、测、监测报告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钢筋混凝土板桩码头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JTS131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167码头结构设计规范JTS235水运工程水工建筑物原型观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JTS16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前墙frontwall板桩码头临水面的墙。3.2遮帘

4、桩CUrtainpile设在前墙后侧,以减小前墙土压力的桩。3. 3港池泥面harbourbasinmudlevel港池底部土层的表面。3.4深层水平位移Iayedhorizontaldisplacement土体表面以下结构不同深度发生的水平向位移。3. 5剩余水头residualwaterhead前墙后地下水位与潮位的差值。4基本要求4. 1板桩码头监测应包括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施工期监测和运营期监测应保持连续性。4. 2监测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设计一致。4. 3监测单位应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工程概况;b)监测目的与监测方案编制依据;c)监测项目、

5、监测仪器与监测方法;d)监测点布置与保护;e)监测期限与监测频次;f)监测人员信息;g)资木铿理;h)监测结果提交形式;i)质量、安全及其他管理措施。4.4监测仪器的量程、精度、信号电缆长度等技术要求应满足设计要求和监测需要,并满足强度、防腐和耐久性要求。4.5监测单位应根据监测方案和现场条件安装与埋设监测仪器,并应及时填写监测仪器安装与埋设考证表,考证表格式见附录A。4. 6监测仪器、监测方法应保持相对固定,监测资料应保持连续,施工期监测人员宜相对稳定。4.7监测人员应了解和遵守现场安全规定。4. 8监测记录应注明监测时的施工、运行工况和环境条件,监测记录表格式见附录B05. 9应及时整理和

6、分析监测资料。监测数据异常时,应及时复核和复测,并及时处理。5监测方案设计6. 1一般要求6.1 .1监测方案应根据设计文件,结合工程勘察、工程和施工特点、场地条件和运营情况等进行设计。6.2 .2监测断面间距宜为IOom200m,且每个泊位宜不少于1个监测断面。6.13 监测方案设计应确定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预警值,其变化速率预警值应满足以下要求:a)表层沉降变化速率预警值为3mm/d;b)表层水平位移和深层水平位移变化速率预警值为3mmdo6.14 测类别、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监测类别、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监测类监测项目和监测对象监测类别监测项目监测对象前墙遮帘桩卸荷板灌注

7、桩锚旋结构拉杆结构变形表层沉降OOOX表层水平位移XOX-X深层水平位移-XOOX结构外力土压力-XXOX孔隙水压力XXOX剩余水头XXXXX波浪力OXXXXX结构内力钢筋应力和混凝士应变XOX拉杆拉力XXXXX-注:.表示必测项目,。表示选测项目,X表示无规定监测项目。6.15 面监测点布置5. 3.1表层沉降监测点和表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被测结构顶部。5. 3.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应布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5. 3.3土压力监测点应布置在被测结构表面,前墙港池泥面以下,海侧和陆侧对称布置,港池泥面以上,仅布置在陆侧,对于遮帘桩和锚旋结构,海侧和陆侧对称布置。监测点竖向间距2m3m06

8、. 3.4孔隙水压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土压力监测点附近,安装与埋设高程应同土压力监测点安装与埋设高程一致。7. 3.5剩余水头监测应包括潮位监测和前墙后地下水位监测。潮位监测点应利用现有监测设施,没有监测设施时,宜在港池内布置。前墙后地下水位监测点宜布置在前墙后1m2m内。5.3.6波浪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前墙海侧表面,在前墙极端高水位、设计高水位、设计低水位和港池泥面处应各设置1个监测点,设计高水位至前墙顶之间的监测点应不少于2个。5.3.7钢筋应力监测点应布置在钢筋笼最夕Hi主筋上,海侧和陆侧对称布置,监测点竖向间距2m3mo混凝土应变监测点应布置在钢筋笼最外侧主筋内侧,高程与钢筋应力监测点高程一

9、致。5.3.8拉杆拉力监测点宜布置在拉杆的两端。5.4监测频次监测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a)施工期:每13天1次;b)施工间歇期:每周1次;c)运营期第1年:每12周1次;d)运营期第2年起:每季度1次。6结构变形监测6.1一般要求6.1.1结构变形监测应布置高程监测控制网和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6.1.2结构变形监测点应选择在能反映变形体变形特征、便于观测的位置。6.1.3结构变形监测工作基点和监测点附近应设置醒目的注意保护标志,发生破坏时,应及时恢复,并保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6.1.4结构变形监测点埋置后,应及时测量初始值。6.1.5表层沉降和表层水平位移监测的等级划分

10、及精度要求应符合JTS131和JTS235的规定。6. 1.6监测深层水平位移的测斜仪的测量范围宜不小于150,精度宜不低于0.25mm/m,信号电缆长度应满足测量要求。6.2 监测控制网6. 2.1高程监测控制网应布设成单一闭合环形或环形网,可采用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结点网及支水准路线等形式,布设技术要求应符合JTS131的有关规定。7. 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可采用边角网、三角网或全球定位系统等形式,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布设成导线网形式,布设技术要求应符合JTS131的有关规定。8. 2.3监测工作基点应选择监测点附近已有的基准点,没有基准点时,可在被测结构影响范围之外设置。工作基

11、点的标石埋设应符合JTS131和JTS235的有关规定,数量应不少于3个。9. 2.4结构变形监测控制网应每半年复核一次。监测值发生异常时,应及时复核和复测。6.3 表层沉降6.3.1监测方法6.3.1.1表层沉降监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法或静力水准法。6.3.1.2几何水准法监测方法应符合GB/T12897和GB/T12898的有关规定。6.3.1.3静力水准法宜采用两台仪器对向观测,也可采用一台仪器往返观测。6.3.1.4静力水准法应待液面稳定后开始测量。6.3.2标志点安装与埋设6.3.2.1表层沉降监测标志点宜提前布设,标志点顶部宜低于码头工作面3cm5cm,宜作长期观测用。6.3.2.2前

12、墙表层沉降监测标志点宜在前墙胸墙浇筑过程中埋入。6.3.2.3遮帘桩和锚旋结构的表层沉降监测标志点可采用安装混凝土柱的方式延伸到码头面。6.3.2.4灌注桩表层沉降监测标志点宜在灌注桩上部导梁浇筑过程中埋入。6.3.3资料整理6.3.3.1表层沉降监测应绘制监测点布置图。6.3.3.2表层沉降监测应填写表层沉降监测记录表,见表B.l6.3.3.3表层沉降监测应计算本次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6.3.3.4表层沉降监测应绘制表层沉降过程线图。6.4表层水平位移6.4.1监测方法6.4.1.1监测点表层水平位移可采用视准线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等方法测量。6.4.1.2当监测点与基准点无

13、法通视或距离较远时,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或三角、三边、边角测量与基准线法相结合的方法测量。6.4.1.3表层水平位移监测应与同一监测断面表层沉降监测同步进行。6.4.2标志点安装与埋设表层水平位移监测标志点的安装与埋设方法可按照6.3.2相关要求执行。6.4.3资料整理6.4.3.1表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绘制监测点布置图。6.4.3.2表层水平位移监测应填写表层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见表B.26.4.3.3表层水平位移监测应计算本次水平位移量和累计水平位移量。6.4.3.4表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绘制位移过程线图。6.5深层水平位移6.5.1监测方法6.5.1.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设施可由测斜仪和安装在钢筋混

14、凝土结构内部的测斜管组成。6.5.1.2测斜管的刚度应能与被测结构变形相适应,宜采用聚氯乙燎塑料管或铝合金管。6.5.1.3采用活动式测斜仪测量时应每50cm测读一次,并应测量测斜管正、反两个方向。6.5.1.4采用固定式测斜仪时宜将信号电缆收集到集线箱,外接读数仪进行测读。6.5.1.5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同时,应测量测斜管顶端水平位移。6.5.2测斜管安装和埋设6.5.2.1采用活动式测斜仪测量时,应在被测结构内部预埋测斜管。6.5.2.2采用固定式测斜仪测量时,应在被测结构内部预埋测斜管和测斜仪。6.5.2.3测斜管应固定在钢筋笼主筋上,随钢筋笼一同下放到设计位置。6.5.2.4测斜管安装与埋设时,测斜管应固定和竖直;测斜管导向槽的方向应与所需测量的位移方向保持一致;测斜管接头处应上、下管段导向槽相互对准、顺畅,各段接头密封;测斜管底端应设置管底支撑板,管底密封。6.5.3资料整理6. 5.3.1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绘制监测点布置图。7. 5.3.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填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记录表,见表B.38. 5.3.3被测结构的深层水平位移应根据测斜管顶端水平位移计算。9. 5.3.4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绘制水平位移沿深度分布曲线。6. 5.3.5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应绘制前墙、遮帘桩、锚旋结构处水平位移过程线图。7结构外力监测7. 1一般要求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