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根据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修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根据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修订).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山东省气象管理办法(2004年1月1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165号公布根据2018年1月24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号修订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了发展气象事业,规范气象管理与服务活动,防御气象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气象探测、预报、服务、信息传播和气象灾害防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科学技术研究等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第三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非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对其气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行
2、业管理。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下列地方气象事业:(一)不属全国统一布局,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监测及相关的信息处理和服务业务系统;(二)不属全国气象骨干通信网,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通信网及天气警报系统;(三)为当地农业生产、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服务的气象探测、预报和服务项目;(四)人工影响天气、防御雷电等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五)城市、农村气象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六)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七)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增加的专项气象服务项目;(八)国家规
3、定由地方建设的其他项目。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建立和完善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促进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协调发展。地方气象事业所需基建投资和有关事业经费应当分别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第六条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场、高空探测场及气象专用仪器、设备、标志、气象卫星接收设备、气象信息网络设备、气象雷达等气象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第七条因实施城市规划或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迁移气象台站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手续。迁建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迁移气象台站的,新旧站址气象对比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一年。对比观测期内,旧站址保护范
4、围内的建设项目不得开工。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法定标准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并将保护范围纳入城市规划或者村庄、集镇规划,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第九条气象探测环境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建设或者种植影响或者可能影响气象观测环境的建筑物、高秆作物、树木和其他遮挡物。第十条经省气象主管机构认定,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不符合标准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予以改善;无法改善的,应当组织建设符合标准的探测场地及相关基础设施。第十一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严格执行法定的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不得审批违反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法定标准的建设项目。第十二条从事气象探测活动的,应当遵
5、守国家规定的气象探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以及气象资料的保护规定。禁止涂改、伪造、毁坏气象探测资料。第十三条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统一发布,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或者订正。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发布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采用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提高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服务水平。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台站和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报纸,应当安排专门的时间或者版面,播发或者刊登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和补充、订正的气象预报,广
6、播、电视台站应当及时增播或者插播。气象预报节目的播发时间、时限及次数,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会同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共同商定。广播、电视台站应当按照商定的时间、时限及次数播发气象预报节目;因特殊情况确需改变播发时间、时限及次数的,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气象台站的同意。第十五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制作电视气象预报节目,并保证制作质量。电视气象预报节目的内容、形式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规范标准。第十六条广播、电视、报刊、无线寻呼、电话声讯、移动通讯、电子屏幕以及其他面向公众的媒体向社会传播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标明提
7、供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名称和发布时间。未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同意,媒体不得相互转传气象信息。通过传播气象信息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发展气象事业。第十七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警报时,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通报有关部门,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建议。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制定防御与减轻气象灾害应急方案,并及时组织实施,避免或者减轻灾害损失。第十八条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后,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参与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组织的灾情调查,并根据气象资料和灾害标准确定气象灾害程度。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领导
8、和协调,鼓励和支持人工影响天气科学技术研究,并组织专家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估。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下,负责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组织实施。公安、民航、农业、水利、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第二十条从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具备省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条件,并严格遵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第二十一条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协调处理。第二十二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管理,具体的管理工作按照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9、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对下列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一)城市规划项目;(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三)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四)大型太阳能、风能、云水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承担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需要进行现场气象观测的,必须符合气象技术标准和规范。第二十四条从事施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以下称气球)活动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第二十五条施放气球的,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储运气体及充灌、回收气球严格遵守消防、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管理规定;(二)施放地点与高大建筑物、树木、架空电线和其他障碍物保持
10、安全的距离;(三)在施放气球的球体或者附属物上设置识别标志;(四)具备适宜的气象条件;(五)除低于距施放地点水平距离50米范围内建筑物顶部高度的外,系留气球升放高度不超过地面150米。(六)在升放高度超过地面50米的系留气球上加装快速放气装置;(七)确保系留牢固。第二十六条气象台站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在确保公益性气象无偿服务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气象有偿服务。有偿服务收费范围和标准,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侵占、损毁或者未经批准擅自移动气象台站的地面观测场、高空探测场及气象专用仪器、设备、标志、气象卫星接收设备、气象信息网络设备、气象雷达等气象设施的,由
11、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广播、电视、报刊、无线寻呼、电话声讯、移动通讯、电子屏幕以及其他面向公众的媒体向社会传播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不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的,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施放气球的,由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第三十条县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迁移气象台站,未按照规定进行新旧站址气象对比观测的;(二)涂改、伪造、毁坏气象探测资料的;(三)因失职导致重大漏报、错报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的。第三H一条本办法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