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有礼之孝悌之道.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34699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有礼之孝悌之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有礼之孝悌之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有礼之孝悌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足下有礼之孝悌之道.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燧履趣谈之_足下有礼孝悌之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传统古代社会是一种孝道社会。在农耕文明的背景之下,为养育家庭和子孙繁衍付出了全部劳动力的老人,被整个家族和社会视为最值得尊重的人物。百善孝为先,不仅被认定为一种高尚且通行的行为准则,同时也被极为认真地灌注到像衣食住行这样的生活寻常细节之中。鞋,作为一种人们生活无法离开的物件,自然也就成为了人们诠释孝悌之道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文化中,几乎包括靴、履、屐等在内的所有鞋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都格外重视诠释孝的内涵。比如在汉魏以及隋唐之际,人们便开始将一定样式的鞋饰作为孝的重要象征,用以表达子女的寸草之心。除此之外,在生产力还不够发

2、达的古代,老人举行祝寿仪式时,子女往往会赠送鞋履表达自己的孝心。有趣的是这样的习俗不仅盛行于民间,连皇室之中亦是如此。传闻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之际,在临近出发的前一天晚上为自己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送上了许多双亲手缝制的六合靴以示孝道,并表示此去路途遥远,恐难再见,唯有将每年寿宴之时奉上的寿靴提前送给父皇,聊表自己的孝悌之心。古人在利用鞋履传递孝道的时候,不仅注重生孝的表达,同样死孝也一样重视。在丧葬礼仪中,鞋履被人们视为一种标识血缘和情感的替代物。一般而言,老人去世之后,家属会穿草鞋或麻鞋作为丧鞋。这种丧鞋又被成为“苞履”,变称“菲履工在古代汉族丧葬仪式中,丧鞋源自“五服”规范,其始自周代。五服范礼

3、之中,老人去世后,生者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定穿孝时间和衣服类型。服饰主要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缠麻5种,其中也规定了每种服饰中所穿的鞋饰:斩衰、齐衰所穿的鞋子,制作十分粗劣,古称“散履”;大功,亦称“布衰”,其丧鞋为人工制作较粗的鞋子,古称“功履”;小功同缠麻,亦称“麻衰”,其丧鞋一般为草鞋。在民间将这种丧鞋又叫做孝鞋,鞋子的布面通常为青灰色或白色。晚辈为长辈戴孝则在白鞋面后跟部中央饰一红布条,意为“后来红”或“后代红”。在古代守孝三年的背景之下,越是近亲越是要穿上白鞋,旁系属戴孝,且即使是近亲也要按亲疏远近来区分穿上白鞋的时间。由此可见,单单是一个白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人情世故。对于重生死的古人来说,丧礼是孝道的终极表现,而在这个终极表现里面,鞋无疑担纲了重要的主角。无论是颜色的选择还是鞋子样式都在体现着人伦孝悌。鞋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在古老先民的过往生活的里面贯穿着生命的始终。在人生所经历的几大仪式之中,均有鞋履的参与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些习俗在历史长河的滚滚河流之中,又被固化为了传统习惯延续至今。孝悌之道是人类最为朴实和真挚的情感,一双鞋履或是寄托子女的祝福,或是传递无尽的思念,总之鞋化身为了具象化的孝悌之道,让人慢慢品味和沉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