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黑星病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4097 上传时间:2022-12-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树黑星病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杨树黑星病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杨树黑星病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树黑星病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杨树黑星病分布危害及防治措施分布及危害已知分布于#、#、#、#、#、#、#等省(区)。该病主要危害杨(Populusopera)小叶杨(P.simoni)、密叶杨(P.talassica)、苦杨、柔毛杨、念珠杨、额尔齐斯杨等。幼苗受害较重,嫩枝叶变黑枯死,常造成全床苗木死光。1960年南山八一农学院实习林场密叶杨种子育苗,因黑星病当年死苗60%,第二年陆续死亡。原始林区大树发病严重时,嫩叶变黑扭曲,老叶病斑累累,满树枯焦。病症危害叶、叶柄和嫩枝。嫩叶生病,变黑扭曲,很快枯死。老叶生病,常形成圆形斑点,叶正面病斑黄色,中央渐变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四周有一圈黄色晕环,叶反面病斑中,长有一层灰绿色的霉

2、。当发病环境适宜时,叶正面病斑上也长满黑霉,并不断向外蔓延到全叶。嫩枝、叶柄、叶脉生病,形成长条状的病斑,嫩梢生病常变黑下垂,枝叶皆枯,好似沸水烫过一样。病原国内报道有两种:一是杨黑星菌Venturiapopulina(Vuill.)Fabr.另一个是斑点黑星菌Venturiamacularis(Fr.)E.Muller,后者的无性阶段是Pollacciaradiosa(1.ib.)Bald.&Cif.斑点黑星菌的形态如下:分生泡子生在病斑的两面,叶背较多,呈暗橄榄绿色到黑绿色。分生袍子密挤排列成一层,单胞,不分枝,短粗,近顶部有一环痕,1824m1218mo分生电子橄榄绿色。正椭圆形,单胞,

3、少数有一隔,1221m68mo有性阶段在越冬后的病落叶上形成。子囊壳埋于叶中,孔口外露,喙的四周长有刚毛数根。子囊壳120165um0子囊棍棒形或圆柱形,6085m1216Um,内有子囊抱子8个。子囊抱子双胞,一个细胞小,占全抱子长的1/3,1518m69mo发病规律杨黑星病的病菌越冬方式有二种。一是以分生抱子或菌丝在病枝条上越冬,翌年当杨树展叶时,新产生的分生抱子传播为害。另一种是病菌在落叶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子囊抱子传播为害。在#天山中部林区两种越冬方式都存在。该病的发生较重与湿度关系密切。侵染需要湿度大(94%98%)但凡苗圃地湿度大,早春低温持续时间长,该病发生就重。实生苗比插条苗发病重。#平原地区很少发生此病。青杨派的杨树感病重,白杨派、胡杨派的树种抗病。防治措施苗圃地四周不要有青杨派树木;用插条育苗;放叶后喷药防治,用多菌灵1:500800倍液,或用代森锌,粉锈宁均可,粉锈宁可兼治锈病。造林地首先开展苗木检疫,不用有病的苗木。幼林及时修剪下部枝条孽条,保证林内通风透光。重病区造林用白杨派树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冶金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