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挖隧道上跨地铁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挖隧道上跨地铁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doc(6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明挖隧道上跨地铁1#线盾构隧道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制: 复核: 审核: 某某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二、工程概况2三、与某某地铁1#线交叉情况9四、环境及市政管线调查17五、跨地铁段加固设计方案18六、施工对盾构隧道影响的控制要求19七、项目总体施工安排19八、博学路市政管线迁改保护19九、地下隧道工程与地铁交叉节点施工措施24十、三轴搅拌桩施工32十一、安全保证措施36十二、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38十三、地表监测39明挖隧道上跨地铁1#线盾构隧道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依据1)某某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某某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2)某某市
2、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某某区动力北路道路工程(圃田西路莲湖东路)施工图设计。3)某某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研究院及同济大学:某某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地下道路工程与地铁1#线交叉节点技术处理方案。4)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某某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道路工程一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7)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IJ034-2000。10)城市测量规范(CJJ T8
3、-2011)。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2011版)。1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1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1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 111-98)。17)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8)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2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
4、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21)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22)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23)排水检查井(02S515)。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 18-2012)。2、编制原则1)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土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尽量维持既有交通秩序。2)符合性原则。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要求。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分配工程的工期,搞好衔接;合理安
5、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4)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二、工程概况1、隧道工程概况1)项目概况某某区综合交通枢纽区地下主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位于某某区综合交通枢纽区核心区东广场,地下工程主要由主隧道、次隧道、连接隧道、出入口匝道四部分组成。2)隧道结构形式主隧道:单向组织的环路系统(逆时针),中间2车道为通行车道,两侧2个车道为进出地下车库的交织车道。采用单孔箱涵
6、形式,结构净宽15.5m,局部结合交通及结构受力等因素,设置镂空中隔墙,墙宽0.8m。次隧道:连接与主隧道不相邻的车库,多布设与城市支路下方,净宽为12.25m。连接隧道:为了解决车辆在单向主隧道运行时环圈绕行的问题,在主环中间增设的小环,连接隧道共四条,单向车道布置,结构净宽7.75m。出入口匝道:为主隧道与地面道路连接,结构净宽7.75m。主隧道为钢筋砼闭合框架结构(单孔),结构内净高5.1m,净宽15.5m,结构顶板覆土46m,标准段顶板厚1.3m,侧墙厚1.3m,底板厚1.3m,异形段顶板、侧墙加厚。主隧道横断面内宽15.5米,布置为:0.5m(设备带)+0.25m(安全带)+0.5m
7、(路缘带)+3.25m4(车行道)+0.25m(路缘带)+0.5m(安全带)+0.5m(设备带)。连接通道为单孔箱涵形式,净宽7.75m,净高4.6m,结构顶板覆土约5m,标准段顶板厚0.7m,侧墙厚0.7m,底板厚0.7m,异形段顶底板、侧墙加厚,其中A、B连接隧道局部采用共墙设计(双孔箱涵形式),C、D连接隧道局部采用共墙设计(双孔箱涵形式)。连接通道单孔净宽7.75米,布置为:0.5m(设备带)+0.25m(安全带)+0.5m(路缘带)+3.25m(车行道)+2.75m(应急车道)+0.25m(安全带)+0.25m(设备带)。某某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主隧道及地面道路工程平面图2、地形地貌及
8、气候特征工程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黄河冲击平原,地貌单一,地面整体高程约76.486.5m,沿线多为农田、果园。根据含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水理特征,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地下水类型为潜水。由于受周围在建建筑场地基坑降水的影响,地下水水位有所下降,水位埋深约在地面下5.29.6米左右,实测潜水稳定水位埋深约在现地面下6.910.6米左右(绝对高程77.05米74.66米),呈西低东高走势。项目所在区某某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C。7月最热,平均27.3C;1月最冷,平均0.2C;年平均降雨量640.9毫米,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3、场地地质概况在场地内及其附近
9、不存影响工程安全的不良地质,没发现其它对工程有不利影响的埋藏物。场地土按岩性及力学特征分层情况如下:第1层粉土(Q4-3al),褐黄色,稍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表层有40cm厚左右的耕植物。见植物根系,含云母、铁质氧化物。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2层粉土(Q4-3al),褐黄色,湿,稍密中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锈色铁质浸染,偶见小姜石。该层颗粒较多,局部夹粉砂薄层。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3层粉质粘土(Q4-2l ),褐灰灰色,湿,可塑软塑,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锈色铁质浸染,云母片,偶见小姜石,底部含蜗牛
10、壳碎片,局部夹淤泥质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4层粉土(Q4-2l,浅灰灰色,稍湿湿,中密密实,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片,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砂含量高,局部相变为粉砂,局部夹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5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饱和,可塑,无振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云母片、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局部见植物根系腐殖系。第6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湿,密实,振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片、偶见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局部砂含量高。平均层底标高74.81m,平均厚度1.2m. 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7层有机质粉
11、质粘土(Q4-2l),灰灰黑色,层底局部渐变为黄褐色,饱和,软塑可塑,无振摇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云母片、铁质氧化物、钙质斑点、蜗牛壳碎片及少量姜石,局部夹少量有机质土。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7夹层粉质粘土(Q4-2l),灰色,湿,密实,振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含云母片、偶见蜗牛壳碎片及小姜石。局部分布。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8层粉砂(Q4-1apl),灰色,饱和,中密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分选中等,成分为长石、石英、云母等。层顶局部夹粉土。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9层细砂(Q4-1apl),灰灰黄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分选中等,成分为长石、石英、
12、云母等。该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性质稳定。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10层粉质粘土(Q4-1apl),褐黄色,饱和,硬塑坚硬,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无振摇反应,土中含有姜石,铁锰质结核。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该层在场地内局部缺失。第11层细砂(Q4-1apl),褐黄色,饱和,密实,颗粒级配一般,粘粒含量高,成分为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局部夹有中砂。该层在场地内普遍分布。第12层粉质粘土(Q3al),褐黄色棕黄色,饱和,硬塑坚硬,有光泽,干强度高无摇振反应,韧性高,土中含铁锰质结核,土层粘性较大,上部含较多的姜石,局部地段姜石富集。在40米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厚度4.7米。场地
13、各地层厚度埋深及层底标高统计表层号厚度(米)层底标高(米)埋深(米)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10.83.32.0781.3383.9782.530.83.32.0720.63.21.878.882.3480.741.55.53.8730.42.71.3177.780.779.493.26.55.15414.32.7375.0178.7976.855.69.57.7550.33.71.373.277.9975.566.310.89.0360.52.71.2172.1876.1474.377.71210.24715.93.167.673.737110.717.413.
14、67夹0.62.61.1769.172.6771.5911.11512.9980.96.43.165.2971.9967.8613.719.516.7393.511.16.7258.4864.1761.152125.623.44100.52.91.4557.4461.2759.7123.627.325.051110.416.214.0245.1448.4746.3835.339.538.2812在40米勘探深度范围内未揭穿该层,最大揭露深度为4.7米岩土物理性质指标统计表 表1层号项目W()Y(KNm)GS(-)e(-)Sr()WL()WP()IP(-)IL(-)01n191932191932323219max22.918.72.70.9129827.718.89.30.58min17.916.42.70.6846323.01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