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禹之决江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用芳*竺。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孔子始用于鲁,鲁人诵之日:“糜裘而舞,投之无戾。幄而廨裘,投之无邮。”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率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固难逾也。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湎,都鄙有服。民相与诵日:“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日:“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
2、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譬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非徒不能也,虽罪施,于民可也。今世皆称简公、哀公为贤,称子产、孔子为能。此二君者,达乎任人也。(节选自吕氏春秋乐成)材料二: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而听之。有间,遗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日:“夫子何以知之?”子产日:“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即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是以知其有奸也。”或日:子产之治,不亦多事乎?奸必待耳目之所及而后知之,则郑国之得奸者寡矣。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
3、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遍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老子日:“以智治国,国之贼也。”其子产之谓矣。(节选自韩非子难三)【注】鲁人歌词的意思是: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W,蔽膝,古代一种遮蔽在身前的皮制服饰。贮:古代一种财务税。典成:主管诉讼案件。参伍:错综比较,以为验证。10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郑子产A晨出B过东匠之C闾D闻妇人之E哭F抚G其御之手H而听之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
4、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莫之知,与贾谊过秦论中“秦人不暇自哀”的句式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B.涂,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C.手,文中指亲手,与项脊轩志中“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的“手”意思相同。D.文中“始病而忧”与“下众而上寡”中的“而”,都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禹在疏导江水的时候,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效果显著,使百姓长久得益。B.孔子在鲁国刚被任用时,并未得到人民的爱戴,但他坚持用礼的方法将鲁国治理得相当好。C.郑国子产能发现妇女就是凶手,其原因在于他通过妇女的
5、哭声,察觉到了隐藏的真实心理。D.尽管子产在治国时体现出非凡的才能,但韩非子却引用老子的话来批判子产治国的具体做法。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三年,民又诵之日:“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译文:(2)恃尽聪明劳智虑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译文:14 .两则材料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理念,请结合材料分别简要概括。【答案】10. BDF11. D12. A13. (1)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2)依靠竭尽聪明劳心费神去获知奸情,不也是缺少治国办法吗?14. 材料一:吕氏春秋认为,君主要力排众议,唯才是任。材料二:韩非子认为,要依法治国,利用事物来治理
6、事物,依靠他人来了解他人,不能只靠个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郑相子产早晨出门,经过东匠闾时,听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按住车夫的手,示意停车,仔细听听。“郑子产晨出”为主谓结构,句意完整,其后B处断开;“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为两个完整的动宾结构,分别在其后DF处断开。所以应在BDF三处断句。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句式及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正常句式应分别为:民莫知之/秦人不暇哀自。句意: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秦人还没工夫哀悼自己。B.正确。均为“道路”的意思。句意:女子在道路左边行走。/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
7、C.正确。句意:她就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我妻子去世那年她亲手种植的。D.错误。表顺承,就/表转折,却、但是。句意:刚病时忧愁。/臣下多但是君主少。故选Do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A.“当地百姓用堆积瓦砾的办法加以协助”错误。根据文意应该是“人们堆积瓦砾加以阻挡二故选A。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后三年”,三年以后;“诵二歌颂;“殖二生长、繁殖。(2) “恃”,依靠;“尽聪明劳智虑“,竭尽聪明劳心费神;不亦乎”,不也是吗?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材料一中体现治国理念应结合“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誓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
8、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这是在肯定郑简公、鲁哀公力排众议,任用子产、孔子的做法,据此可概括为:君主要力排众议,唯才是任。材料二中体现的治国理念应结合“不任典成之吏,不察参伍之政,不明度量,恃尽聪明劳智感而以知奸,不亦无术乎?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下众而上寡,寡不胜众者,言君不足以通知臣也,故因人以知人。是以形体不劳而事治,智虑不用而奸得,不修其理,而以己之胸察为之弓矢,则子产诬矣”,抓住关键词“明度量”“因物以治物”“因人以知人”“不修其理”等可概括为:要依法治国,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依靠他人来了解他人,不能只靠个人的智慧来治理国家。参考译文:材料一:最大的
9、智慧不显现,担当大事的人成就较晚,最优美的乐音听来无声。当禹硫导江水的时候,人们却堆积瓦砾加以阻挡。等到治水的事业完成,功业建立以后,给子孙万代带来了好处。禹目光远大,可是人们却没有谁知道这一点。所以,不可以跟普通的百姓商讨改变现状、进行创业开拓的大事,却可以跟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孔子在鲁国开始被任用时,鲁国人怨恨地唱道:“穿着鹿皮衣又穿蔽膝,抛弃他没关系。穿着蔽膝又穿鹿皮裘,抛弃他没罪尤。”被任用三年之后,鲁国男子在道路右边行走,女子在道路左边行走,遗失了的财物,没有人拾取。大智的运用,本来就难以让人知晓啊。子产开始治理郑国时,让田地有沟渠疆界,让城邑、鄙野有规定的服色。人民一起怨恨地唱道;
10、“我们有田亩,子产征军赋。我们有衣冠,子产收赋税。谁要杀子产,我们去帮助。“三年之后,人民又歌颂他说:“我们有田亩,子产让它增五谷。我们有子弟,子产对他们施教育。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假使郑简公、鲁哀公面对人民的诽谤非议,就不再任用子产,孔子了,那么国家一定无所成就,子产,孔子也一定无法施展才能了。不只是不能施展才能,即使被治罪,人民也会赘同的。如今世上都称赘简公,哀公贤明,称赞子产、孔子有才能。这两位君主,很懂得任用人啊。材料二:郑相子产早晨出门,经过东匠闾时,听见有妇女在哭泣。子产按住车夫的手,示意停车,仔细听听。过了一会儿,子产派官吏把那个妇女抓来审问,她就是亲手绞死丈夫的人。
11、另外一天,车夫问他说:“您凭什么知道那妇女是凶手?“子产说:“她的哭声显得恐惧。一般说来,大家对于亲爱的人,刚病时忧愁,临死时恐惧,既死后悲哀。现在她哭已死的丈夫,不是悲哀而是恐惧,所以知道她有奸情J有人说:子产治国,不也是太多事了吗?奸情一定要等亲自听到和看到,然后才了解,那么郑国查到的奸情就太少了。不任用主管狱讼的官吏,不采用多方面考察验证的政治措施,不彰明法度,而依靠竭尽聪明劳心费神去获知奸情,不也是缺少治国办法吗?况且事物众多而个人智寡,寡不胜众,个人智力难以普遍地了解事物,所以要利用事物来治理事物。臣下多而君主少。少不胜多是指君主难以普遍地了解臣下,所以要依靠人来了解人。因此不劳累身体就办好事情,不使用脑力就得到奸情。不整顿法制,而用自己的主观判断作为察奸的手段,那是子产在胡干。老子说:“凭个人智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患。”大概就是说子产这种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