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4-2《我们的身体》(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4-2《我们的身体》(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4-2我们的身体(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2.身体的运动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健康生活课题2.身体的运动课时1核心概念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及要求6.2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56年级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责任(科学态度社会责任)科学观念通过身体运动和建模活动知道身体的运动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的,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促进骨、关节和肌肉的健康生长有着重要
2、的作用。科学思维通过模型建构的方法,能阐明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及人体运动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探究实践通过感知人体运动时的工作原理,能制作一个实物模型呈现出人体运动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态度责任对设计和制作模型的活动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研究结果,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改进意图和方法。知道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与人体有相似的运动结构,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认识到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完成运动。教学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通过自制的模型将自己观察、感知、思考的结果呈现出
3、来。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人体上臂模型。学生:1.每组提哑铃、小木棒、橡皮筋、塑料弯管、剪刀、工字钉、透明胶等材料;2.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思路教学备注上课仪式教师自我介绍:同学们好!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大家坐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要一起研究自己的身体。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孔雀舞视频1.教师播放孔雀舞视频。学生跟随视频学做孔雀舞动作(上肢)。提问:刚刚这段孔雀舞中,手臂内部哪些主要的器官参与了运动?(学生重复动作,反复体验并回答)2.谈话:骨、关节、肌肉共同组成了我们的运动系统,它们是
4、怎样完成运动的呢?(学生自由讨论回答)3.讲述:骨、关节、肌肉协同配合才能完成各种动作。它们是怎样默契配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身体的运动。揭示课题:身体的运动(板书)。以孔雀舞视频为导入,通过观察和体验孔雀舞的活动提出聚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人的身体是怎样完成各种动作的欲望。二、制作运动模型(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观察记录单、哑铃、小木棒、橡皮筋、塑料弯管、剪刀、工字钉、透明胶等材料。(一)举哑铃活动(预设5分钟)1.谈话:同学们,你举过哑铃吗?你知道举哑铃过程中上肢是怎样运动的吗?2.分小组进行举哑铃活动。强调动作过程:(1)用右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慢慢地移到胸前。(2)观察在移动哑
5、铃的过程中,右上肢是怎样运动的。(3)反复做上述动作,并在运动时用左手按住右上肢的不同部位,感受骨、关节和肌肉变化。3.学生进行充分交流。4.小结:原来是我们上臂中的肌肉收缩带动了骨运动,从而将负重的前臂抬起。(二)迁移活动(预设3分钟)1.每个小组自选一个肢体动作,如直体屈膝抬腿、蹲起运动等,感受在这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同配合的。2.小组自选动作,重复动作,反复体验。3.小组上台展示动作,并说一说内部的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相互配合完成这个动作的。(三)制作运动模型(预设17分钟)1.绘制内部结构图谈话:刚刚我们进行了丰富的体验活动,那么在举哑铃的过程中,我们上臂内部的骨、关节、肌肉
6、到底是怎样协同工作的呢?请将你的猜测画下来。2.自制运动模型(1)谈话:我们的结构图是平面的,现在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分别模拟骨、关节和肌肉来制作立体的运动模型吗?并试着让我们的模型运动起来。(2)学生自选材料进行制作。若学生制作困难,教师给予一定的提示或播放微视频进行指导。(3)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所选材料与骨、关节、肌肉有什么相似性。在操作模型运动时,指导学生观察木棒上下运动过程中橡皮筋的变化,进一步理解骨、关节和肌肉是如何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的。(4)学生展示模型及运动过程,并说一说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该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5)提问:在手臂抬起的
7、过程中,橡皮筋怎样变化?(预设:内侧的橡皮筋收缩,外侧的橡皮筋舒张。)在建模前,通过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再次观察、感受,以推测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在制作模型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引导其思考用什么材料模拟什么部位。三、交流身体的内部运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人体上臂模型1.教师出示人体上臂模型,并展示抬起运动。提问:在这个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肌肉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预设:骨支持人体的运动,是人体运动的基础;肌肉收缩带动骨产生运动,为人体运动提供了动力;关节使骨的运动更灵活,使其可以做屈伸和旋转等不同动作。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2.谈话:看来骨、关节和肌肉非常重要,那
8、么为了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我们应该做什么?(预设:经常进行身体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通过对骨、关节、肌肉运动机理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为了促进骨骼、肌肉的健康发育,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正确的坐、立、行等姿态,全面均衡地摄取营养等认识。四、生活中的类似结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教室门、塔吊运作视频1.谈话:生活中有许多与我们身体运动的结构相似的物体,比如我们教室门上面的合页。2.请同学上来操作一下。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人体运动的相似之处?(预设:合页与关节相似。)3.出示塔吊运作视频,提问:塔吊的哪一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骨、关节或肌肉的作用相似?4.你还能
9、举出类似的例子吗?将科学学习拓展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四、练一练一、判断题1.人体内共有600多块骨头,他们连接构成骨骼。()2.扫地时只有骨骼参与了运动。()3.人体内,不同地方的关节,活动的方式都是相同的。()4.人体骨骼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5.捏手指,能感觉到手指里头硬硬的,这告诉我们手指的皮肤里包着硬东西。()答案:1.X2.X3.X4.5.选择题1.我们之所以可以灵活地转动手腕,主要是()在发挥作用。A.骨骼B.关节C,肌肉D.经脉2.连接在骨与骨之间,能使骨骼产生曲伸运动的是()oA.软骨B.关节C.肌肉D.血液3.合页(如图所示)与我们身
10、体中()的作用相似。A.关节B.肌肉C.骨骼D.韧带4,骨、肌肉、关节组成了人体的()系统。A,神经系统B.血液循环系统C.运动系统D.以上都不是5.骨头中间的软物质是()oA.骨髓B.血管C.肌肉D.血浆答案:1.B2.B3.A4.C5.A五、整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整理。培养学生使用整理材料的好习惯。六、板书设计2.身体的运动骨一一支持人体的运动肌肉一一提供动力关节一一使运动更灵活骨、关节和肌肉协同工作完成肢体动作七、课堂反思【教材简析】在上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能运用合适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从整体的视角审视评估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本课开始则是继四年级“呼
11、吸与消化”单元学习之后,又一次站在人体系统、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学生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肌肉收缩带动骨运动,是在机体内部完成的,抽象而复杂,学生无法直接观察。因此本课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举哑铃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举哑铃过程中上肢不同部位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推演出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过程。第二个活动制作模型,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用模型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以此验证自己的推测。通过制作运动模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肢体完成运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认识人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12、引发学生关注自己骨骼、肌肉、关节的健康生长。本课重在让学生认识骨、关节、肌肉的协同工作,为学生逐步建立“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概念搭建阶梯,培养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学情分析】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从整体的视角认识了自己的身体,并评估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本课将视角从整体移向局部,学生将在四年级“呼吸与消化系统”的认知方法经验和日常运动中对骨、关节和肌肉的感受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复、典型的身体活动,多次观察与体验,以此触发对内部机体运动机制的思考和推测,进而从人体系统和器官的角度认识人体,了解人体的工作机制,提升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二、教学反思1.本课三个活动,所以开课直奔主题,根据制作模型评价表明确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测试模型评价表里的项目该如何测试呢?建议如下处理:1.设计图及文字说明、分工合作、材料成本统计,无需工具,当堂自评;建议材料成本按(吸管0.1元/根,构件0.1元/个,胶带1元/个计算)2.美观,由学生评委打分;3.塔高、顶端承重、抗风能力、抗震能力,需要工具,明确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方法及标准见下图);塔高测量工具配送的是皮尺,操作不太方便,推荐改用直尺。测量时需要注意测量桌面到塔顶的垂直高度。建议配送可以折叠的米尺,不仅方便测量,也便于保存。测量抗风能力配送的是手持式小风扇,有3档风。下水实验时发现风
14、量太小,于是改用家用电风扇。我认为抗震能力指抵抗震动时结构主体不损坏的能力,测试时塔台模型不出现散托即为合格。但配送的抗震测试仪只有一档,震动幅度也不大,建议配送能旋转、有三档、台面更大一些的抗震测试仪。可以这样处理:1.震动时间5秒内损坏的得1分2.震动时间5T0秒内损坏的得2分3.震动时间15秒以上不损坏的得3分活动2:各组完成测试,汇总测试结果,并分析模型表现最佳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成因。根据测试结果汇总表,研讨:1.模型表现最佳的来说说怎么做到的?2.模型中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汇总结果后可以发现:1.塔顶承重是差别最大的,从5本活动手册-18本活动手册。按照3:4:3分别赋分:1分,2分,3分。2.塔顶承重好的,材料成本也更高;也存在材料成本低且塔顶承重好的,这样的设计会更合理。3.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连接处没有用胶带粘好和塔体倾斜,导致塔顶承重能力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