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游”火热背后三大问题亟待重视-区审管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游”火热背后三大问题亟待重视-区审管办.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研学游”火热背后三大问题亟待重视近日,“千元清北研学游连校门都没进”、“北大通报研学团违规预约进校收150万”、“清北兼职学生怒揭研学黑幕”等新闻相继登上热搜。每到暑期,随处可见浩浩荡荡的“研学大军”。相比以往,2023年的“研学游”关注度更高。据同程旅行发布的暑期旅游趋势报告显示,7月“研学”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203%,成为当下的热门之选。“研学游”市场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暴露出价高质低、组织混乱、监管模糊等问题亟待重视。一是旅游路线披“研学外衣价高质低名不副实。2023年7月11日,北京日报客户端刊文研学旅行“只游不学”存在哪些法律问题?法官提醒指出,有的研学旅行实际情况与宣传内容严
2、重不符,行程缩水、住宿降级、导师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只是平常的旅行团穿上了研学的“外衣”,“只游不学”使得孩子的体验感不尽如人意。微信公众号第一财经”2023年7月23日刊文订单同比增30倍!动辄上万元的研学游背后有何商业秘密?指出,56天的研学游价格很多都在5000元以上,即日均至少100O元;还有一些涉及到出境的研学游则报价均过万,比如今年暑期新加坡的研学游大多超过2万元,这个价格是普通新加坡旅游团的23倍左右,不少研学游的价格都比同类路线的普通团要贵至少50%以上。钱江晚报2023年7月14日刊文“与状元面对面”变成穿学士服拍集体照好好的“研学游”,背后却是套路满满表示,由于预约参观的机会
3、“僧多粥少”,某些机构又未能与校方达成合作,“黄牛倒卖”便成了这些机构的潜规则;有部分学校和研学企业合作形成垄断,各种路线的衣食住行、保险费、教育费等价格虚高、名不副实等乱象也由此出现。二是名校研学变,校门打卡,组织混乱人才匮乏。海报新闻2023年8月20日刊文“研学游”割韭菜!是“状元手册”还是“忽悠手册”指出,“挂羊头卖狗肉”的研学游,招式不断翻新,有的变成“到此一游”,旅行团带着孩子四处观光、打卡拍照;有的货不对板,把名校参访变成了校名拍照、学霸同游变成了拼团演讲;有的“师资”难保障,所谓的指导老师根本没有资格证。2023年7月14日潮新闻客户端刊文虚抬价格、倒卖门票,好好的“研学游”怎
4、么就变了味?表示,有些机构的行程安排模棱两可,甚至名不副实,根本无法兑现相关行程。与此同时,由于高校预约入校有人员限制,从中还催生了倒卖“门票”的行为。湖南日报2023年8月5日刊文火爆市场滋生乱象研学之路该如何走指出,现阶段研学指导师大多是导游充当,虽然市场上到处有研学指导师的培训以及发证,但是各地的要求不一样,导致研学指导师证件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大多数景区不认可研学指导师证件,有些机构的研学指导师甚至由连导游证都没有的大学生充当。三是多因共振致“野蛮生长”,边界模糊监管薄弱。2023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刊文“游而不研”的研学游该管管了指出,当下研学旅行出现各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研学旅行
5、市场监管的“五个无”,即:无明确主管部门、无专业资质要求、无服务流程标准、无收费边界限制、无必要保障措施。搜狐网地方资讯2023年7月26日刊文假期研学项目亟待加强规范表示,各方面对于研学旅行的内容以及归属行业尚不清晰,到目前为止还没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行业标准,缺乏科学管理机制,正是由于准入门槛低、监管难到位、市场前景广阔等诸多因素叠加,导致了各类假期研学项目“野蛮生长”。2023年7月5日中国经营报刊文暑期研学项目火爆,政府监管应及时跟上表示,研学项目涉及教育、文化、旅游、体育、市场监管等方面,需要教育部门、文旅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协同监管,目前各地区的研学项目往往由不同部门监管,各个部门各司其职,但是经常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这使研学行业监管既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也面临无人管理问题。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建议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地区协同监管机制,实现研学项目的监管全覆盖;二是建议加强研学从业人员培训和指导,提高研学旅行的水平和质量;三是建议出台研学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对研学的课程设置、组织实施等进行明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