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六联”工作法构建督查新格局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好“六联”工作法构建督查新格局全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用好“六联”工作法构建督查新格局全文市政府办公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办公厅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开展督查“六联”工作法,积极构建政府督查工作新格局,努力提升督查落实工作质效。01、党政联同抓督查,变“并联推进”为“串联协作”建机制,推动督查效能再提升。与市委办公室建立定期交流会商机制,聚焦重点领域、减少重复督查,保障督查协调高效。建专班,推动工作闭环再提档。针对重点督查事项,及时立项组建督查专班,严密跟踪高质量考核、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建渠道,推动问题解决再提效。与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巡察办等部门建立沟通渠道,及时抄送督查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来信反映
2、的线索,实现“既督事、又问效”,多方发力推动问题实质性解决。02、全员联合抓督查,变“单兵打仗”为“集团作战”“督查室+业务处室”全办参与。建立政府办督查室与各业务处室日常沟通联络机制,既注重工作分工,又注重相互协同,形成“督查主责、处室配合、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综合工作+专项工作”全程跟进。针对政府常务会交办工作等综合性事项,逐项分解任务、限时督查办结;由业务处室针对项目建设、房屋征迁、招商引资等专项工作进行梳理,提出督查要点和建议方案,督查室即时跟进督办工作。“督查督办+调研分析”全面深化。在做到每件督查事项理清事实、查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建议,通过解剖“一个问题”解决“
3、一类问题”,更好发挥“以督辅政”的作用。03、部门联席抓督查,变“多头分散”为“同频共振”争当领跑员。工作既“跟着领导走”也“领着部门跑”,充分调动部门共抓落实的积极性,将业务牵头部门变为督查牵头单位,赋予调度汇总、审核把关、考核评价的职责,进一步压实业务牵头部门的责任。善做分析员。第一时间跟进上级新要求新部署,对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等方面的重点政策措施,会同职能部门专题开展督查,助推全市经济稳中有进、进中向好。当好指导员。紧盯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的工作,主动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如,针对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堵点难点,梳理汇总空中线缆、飞线充电等12类重点问题,会同住建局、公安局
4、、城管局、市监局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逐项开展现场督办、制定解决方案、定期通报进展等工作,推动相关问题整改到位。04、市县联动抓督查,变“传导压力”为“激发动力”营造“赛马氛围”。建立全市重点工作、重点指标推进情况“红黑榜”,既注重挑毛病、查弱项、盯短板,更注重看成绩、选标兵、树榜样,定期梳理排查指标进位明显的地区,对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予以通报表扬,鼓励向第一学习、向一流看齐。校准“考核跑道”。完善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又突出创先争优、正向激励,对重点特色工作设置加分项,及时评价通报各地完成情况,构建“以督促考”“督考合一”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强“上门辅导”。
5、对指标存在短板的地区,转变过去“过堂式督查”“大范围通报”的大水漫灌方式,采用“点对点发提示函”精准式督查,及时指出问题所在,明确整改要求,会同考核办、发改委、统计局等部门,逐一上门会商研究整改举措。提升“作战技能”。建立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汇编全国督查工作先进经验,在相关刊物开辟督查工作专栏,引导全市政府系统督查干部增强“争第一、创一流”奋进意识。05、数字联网抓督查,变“人工操作”为“数据赋能”建立数字系统。探索打造“扬慧督”数字督查系统,将市委市政府民生“1号文件”、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分解立项,实现任务“一体交办”、进度“一网督办“、结果“一
6、键查询”。开展数字研判。应用“扬慧督”系统,定期分析研判高频督办事项变化趋势,数字化评估市长批示、人民来信等事项推进情况,精准化做好问题集中地区、部门的工作提示,确保督查“回头看”更加精准、高效。06、干群联手抓督查,变“跟踪部门”为“直插一线”树牢为民情怀。积极开展“督查为民办实事”活动,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场运营等问题,会同属地开展实地暗访,组织发改委、文广旅局等部门形成解题方案,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群众。强化一线思维。建立“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和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暗访督查”工作机制,针对人民来信、国务院“互联网+督查”核查办理件等开展现场督查。“政事面对面局长上线”融媒体问政直播活动现场汇聚监督力量。依托“政事面对面局长上线”大型融媒体问政节目和“民情直通车”舆论监督节目,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以及市民代表、企业代表化身一线“督查员”,对城市管理、交通出行、农贸市场等问题进行一线监督,切实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发挥督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