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2807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韦嗣立谏滥官疏(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材料一:臣闻设官分职,量才择吏,此本于理人而务安之也。古者取人,必先采乡曲之誉,然后建于州郡;州郡有声,然后辟于五府;才著五府,然后升之天朝。此则用一人所择者甚悉,擢一土所历者甚深。孔子日:“譬有美锦,不可使人学制。”此明用人不可不审择也。用得其才则理,非其才则乱,理乱所系,焉可不深择之哉!今之取人有异此道多道甚试效即顿至迂擢。夫趋竞者人之常情,侥幸者人之所趣,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有文者用理内外,则有回邪赃污上下败乱之忧:有武者用将军戎,则有庸懦怯弱师旅丧亡之患。古者悬爵待土,惟有才者得

2、之,若任以无才,则有才之路塞,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常怀叹恨者也。且贤人君子,守于正直之道,远于侥幸之门。若侥幸开,则贤者不可复出矣;贤者遂退,若欲求人安俗化,复不可得也。人若不安,国将危矣,陛下安可不深虑之!又刺史、县令,理人之首。近年已来,不存简择。京官有犯及声望下者,方遣牧州;吏部选人,期年无手笔者,方拟县令。此风久扇,上下同知,将此理人,何以率化?臣望下明制,具论前事,使有司改换简择,天下刺史、县令,皆取才能有称望者充。自今已往,应有迂除诸g侍郎、两省、两台,及五品已上清望官,先于刺史内取;刺史无人,然后余官中求;其御史、员外郎等诸清要六品已上官,先于县令中取。制中明言如是,则人争就刺

3、史、县令矣。得令天下大理,万姓欣然,岂非太平乐事哉?事陛下详择!(节选自韦嗣立谏滥官疏,有删改)材料二:长安中,(嗣立)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州县非其人,后以为忧。李崎、唐休璟日:“今朝廷重内官,轻外职,每除答守,皆诉不行,非过累不得遣。请选台阁贤者分典大州,自近臣始。”后日:“谁为朕行?”嗣立日:“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后悦,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悉补外。(节选自新唐书韦嗣立传,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今之取人A有异B此C道D多

4、未甚E试效F即顿G至迁擢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辟:征召,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与“辟邪说,难壬人”中的“辟”词义不同。B.曹: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与“尔曹声与名俱灭”的“曹”词义相同。c.唯:表示希望、祈请。与“唯君图之”中的“唯”词义相同。D.牧守:治理,守护。后用来指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韦嗣立认为,正如让不懂裁缝的人裁剪会糟蹋美锦,让无德无才的人充任官职,也必然败坏国家体制。B.韦嗣立认为,那些靠侥幸做官的人多无才无德,用他们当文官治理内务外事,当武官领

5、兵都会有忧患。C.韦嗣立认为基层的刺史县令需要有德行和声望的人担任,不能粗挑滥选,成为犯错或无为官员的去处。D.韦嗣立以才能有限不堪执内为由,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为朝廷解决州县官员不堪用的问题。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任以无才,则有才之路塞,贤人君子所以遁迹销声,常怀叹恨者也。译文:(2)内典机要,非臣所堪,请先行以示群臣。译文:14.谏滥官疏是时任同平章事(宰相)的韦嗣立针对中唐冗官泛滥现象提出的主张。请概括韦嗣立有哪些用人思想。(3分)【答案解析】10. ADF(本题难度小,考查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理解能力。属于基础性考查。整句话讲的是“现在选取人

6、才”的做法和结果。主语应为“今之取人”,故于A处断开;“有异此道”是指和前文中作者提出的“取人理念”不同,“此道”指代上文提出的观点,应于此处断开,故选“D”;后文是陈述现今做法及结果,“即”字及后所接“很快地提升重用”应为最后结果,故于“即”字前断开,故选“F”。)11. B(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对官职制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性考查。曹:官署。诸曹,材料中指尚书省六部。“尔曹声与名俱灭”的“曹”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尔曹”即“你们这些人12. D(本题难度小,考查对文本内容整体把握的能力。兼具基础性与综合性考查。”与十八京官主动请求外调”于文无据。原文“由是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

7、人悉补外”并未言明杨再思等十八人是如韦嗣立一般主动请求外调,还是迫于命令接受外调。)13. (1)假若用没有德才的人充任(官员),那么有德才的人的入仕之路就被堵塞了,这就是贤人君子销声匿迹,时常感叹怀才不遇的遗憾的原因啊。(采分点:“以无才”介宾短语后置、“若则”表假设、“塞”字表被动、“所以“译为“的原因”,各1分)(2)在内执掌机要(的职位),并不是我所能胜任的。请允许我先出任地方刺史给其他臣子做个示范。(采分点:典、堪、请、以示,各1分)【解析】本题难度中等。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等关键信息的理解掌握能力。兼具基础性和综合性考查。14. 不要随意选用人才,要用通过层层选拔确定可用的人才,确保

8、用人的准确无误;不要让冗官充斥官场,要为贤才留出任用的机会和途径;不要用犯了过失或没有功绩的人担任基层的刺史县令,要选取德才相称又有声望的人充任基层官员并给他们升迁的通道。(每点1分,意近即可)【解析】本题难度大,考查对文本关犍信息的整合能力,属于综合性考查。难点有两个,一是每一个用人的主张都是针对已经存在的“滥官”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案,要把存在的问题点出来;二是如何用人要有概括性、有内在逻辑性,分点作答。可关注每一段的最后一句话。【参考译文】材料一:据微臣所知,设立官阶区别职务,按照德才选任官吏,这是来自治理人民而务求国家安定这一根本。古时取用人才,必定首先选任远避地方有美誉的人,此后征召为州

9、郡一级官员;州郡有了声望,此后,征召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等五府官员,才能卓著于五府的官员,这以后才能升到天朝为官。这就是选用一个人必须是对所选择的人非常熟悉,提升一个文人士子其阅历要很深。孔子说:“好比有了美丽的织锦,就不可随便让人用来学裁剪这表明用人不可不审慎选择,用得上他的才能就使天下得到治理,用不上他的才能天下就混乱,这是关系到国家治理安危的重要问题,怎么可以不审慎抉择呢!现在选取人才,却背离了这个道理。大多未能进行非常认真的测试检验,就很快地提升重用。趋向竞争是人们的惯常心情,贪图侥幸是人的行为取向。然而,如今务求进入官场的人互不谦让,侥幸钻营当官的人络绎不绝,遍布文武官职的

10、各个序列。这些人做文官用于治理内务外事,就会有奸邪贪赃的污吏,弄得上下有衰败纷乱的忧虑;做武官用于率领军中士兵,就有庸俗胆怯的将领使军队衰弱败亡的祸患。古时候,高悬官爵职位以等待贤士就职,只有有德有才的人才能获得官位。假若用没有德才的人充任,那么有德才的人的入仕之路就被堵塞了。这就是贤人君子销声匿迹,时常感叹怀才不遇的遗憾的原因啊。再说,贤人君子,恪守于正直为人的道义,避开侥幸钻营的歪门邪道。如果开了侥幸钻营的门路,那么贤良的人才就不可能再出来了;贤良的人才就此退隐,如果希望求得人心安定风俗淳化,就再也不可能办到了。人心如不安定,国家就要发生危险了,皇帝陛下怎么能不为此而深刻地考虑呢!另外,刺

11、史与县令,是为州县治理百姓的父母官。最近几年来,粗挑滥选。京城官员中犯了过失的,声望低下的人,才能派遣担任州郡长官;吏部选任人员,对那些约定期限整年没有功绩的人,才打算任为县令。这股风气已流行了很久时间了,从上到下都知道,让这些低劣的人当官治民,怎么能为民表率净化风气呢?我切望颁下明确的制度,详细地讨论以前的旧事,促使有关官署部门更改选择旧制,国家的州府刺史、县令,都应选取德才相称又有声望的人去充任。从今以后,所有应当升迁或授予的尚书省六部官署的侍郎,中书省、门下省,右御史台、左御史台和五品以上级别的官职,先应从刺史里选取;刺史中选不出了,再从余下的官员中寻求;御史、员外郎等清贵重要的六品以上

12、官职,先从县令中选取。公开宣布这样执行的制度,那么人们就争相就任刺史、县令了。这样,使得国家得到大力治理,万民百姓欣喜,这难道不是天下太平使人高兴的事吗?希望皇帝陛下详细慎重地考虑选择。材料二:长安年间,(韦嗣立)拜授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堂事。当时州县官大都是不称职的人,武后为此感到不安。李崂、唐休璟说:“现在朝廷重视内官,轻视外官,每当(官员)受任刺史,都是推托不愿赴任,不是犯了过错就不能派遣(任外职)。请挑选台阁中的贤能之人分别掌管大州,从近要之臣开始选任。”武后说:“谁替朕出行?”韦嗣立说:“在内执掌机要(的职位),并不是我所能胜任的。请允许我出任地方刺史给其他臣子做个示范。”武后听了很高兴,(韦嗣立)也以本官检校汴州刺史,因此左肃政大夫杨再思等十八人全都授任外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