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文本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套曲《童年情景》的音乐文本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钢琴套曲年情景的音乐文本分析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以个人情感作为导向,音乐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述和刻画,注重艺术间的相互融合,特别是音乐与文学、诗歌等艺术间的融合,作品旋律优美、语言精练、构思新颖、笔法细腻,充满浪漫主义诗意性和幻想性。童年情景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1838年舒曼写给心上人克拉拉的一封信中说道:“不知是否应于你曾经说过的话,对你来说,我有时像个小孩,总之,我突然有了灵感,即席作而成大约三十首精巧的小曲子,我选出十二首(原文如此),将它们起名为童年情景,没有任何作品像童年情景一样,是真正从我心里流出来的。你会感到有兴趣的,不过你必须暂时忘记你是一个技艺精湛的演奏家”1103童年情景由此而
2、产生了。舒曼完成了童年情景这部作品的创作,便立刻致信于克拉拉并写道:“我发现再也没有什么事能像过去几天中我所经历的那样,在期待渴望的神态意境中产生的一系列想象,我一直在等待你的来信,同时写了一部又一部作品一有惊世骇俗,有疯狂怪意的,有温馨宜人的,你演奏它们时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确实如此,我有时觉得自己简直要和音乐一起爆炸了。”256在其他书信中能体会到舒曼的真情用意,他也非常喜欢这些小曲,常说道“每次弹这些曲子,孩提时的许多情景便会在脑海里复苏,使我深深感动。392从这些书信中我们不难意会到舒曼对克拉拉极度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套曲童年情景在他们关系上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传达了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分
3、析童年情景,必须建立在对作品音乐语汇深层剖析的基础上,包括作品音乐的结构、曲式、和声等方面。本章节以苏珊霍伊德拉海姆编订的童年情景(湖南文艺出版社)版本为主,对音乐语汇进行全面分析。全曲旋律主要由三个动机构成:1 .向上六度跳进再反向级进。例如:2 .以一个音为中心的辅助音形式。例如:3 .向上级进音阶。例如:第一首异国和异国人民异国和异国人民是整部套曲的第一首,充当全曲的序曲引言,单三部曲式结构,描写孩提时听到异国故事或见到异国人民时自然流露出一种好奇的神态,不由自主地在脑海里幻想远方神秘的国度。音乐令人感动、令人陶醉,把人们带入美妙的梦境。A段由两个平行句构成,旋律线条分三个声部进行,高声
4、部主题旋律开头以六度跳进,第一小节旋律线条最高点出现在减七和弦上,最终回归于F属和弦。和声新颖而独特,体现了舒曼音响的独特的魅力,其中第一句出现的减七和弦是全乐句的点睛之笔,是全曲的亮点。中声部以三连音来衬托如歌的旋律,应保持整体大线条的连贯性。低声部旋律则是高声部的呼应。B段是A段的发展和扩充,由动机II和动机In构成,主旋律移至低音声部,运用了动机I的节奏型,需要强调突出;高声部旋律由三度音程构旋律走向承旋转趋势,两种结构型及两条不同的旋律走趋向,体现了舒曼复调性思维的创作特色。第二首奇异的故事听大人讲故事是孩子们的乐趣。孩子们瞪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聆听大人们讲故事,眼神里流露出好奇的
5、神情.A段中前两个乐句为4+4为平行乐句,每个乐句由两个小分句构成,从不完整小节开始起句,前句仿佛是大人们在给孩子陈述故事情节,后者仿佛孩子们在提出“为什么”的疑问,形成一种一问一答的对话式语调。第二小乐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816)小节是前8小节的重复,其中特色之处为反复使用的节奏型。B段为不平衡的对比句(4+8)结构,旋律线条以音阶式为主,(1720)小节乐思进一步展开,音乐在情绪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仿佛陷入了安静与沉思中。动机短小、节奏丰富,旋律与A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孩子听到奇异故事后充满好奇的表情和神态。第三首捉迷藏紧跟前曲的思路,孩子们听完了故事一窝蜂地跑到院子里你追我赶的
6、玩捉迷藏游戏,你追我赶拼命地跑,开心地笑作者通过跳跃的伴奏以及上下快速的十六音符跳音,描绘孩子们捉迷藏时你追我赶、开心喜悦的心情。A段由A(4+14)的平行乐句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每个乐句力度上的强后弱,体现出一种幽默的风趣,右手十六分音符的跳动形象刻画了孩子们你追我赶游玩的情境。B段是A乐段的扩充,调式发生变化,旋律走向及构思与A段一致,第一句的四小节采用A段的节奏型,第二句(1316)小节调式发生变化,还原1和还原4的出现使转为C大调,左手节奏型也发生了变化,第15小节出现了#AU|b小调的导音,通过属七和弦导入再现部。第五首无比的幸福天真的孩子们很容易得到幸福和满足感,或
7、是一个糖果、一件礼物,甚至一句鼓励或夸奖的言语,都会使那颗幼小的心灵感到无比的幸福432o此首乐曲是前一首乐曲的发展,音乐在欢快的旋律以及丰富的和声织体中表现了孩子获得满足后的喜悦心情,脸上流露出无比幸福的笑容。(58)小节,动机I在低声部与高声部交替进行,后上升模进,旋律线条以宽广和音程出现,展示出幸福温馨的画面。第二乐句是(916)第一乐句的完全再现重复。第三乐句中(1720)小节调性发生变化,主题在F大调上再现,同名大小调转化(D大调转入d小调)把全曲得到满足后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涨。(2124)小节回归到D大调,嵌入动机III的素材,末尾小节rit渐慢旋律安静地结束。第七首梦幻曲这是一首脍
8、炙人口名作,常常被演奏家单独演奏,也可被改编为多种器乐独奏曲。乐曲一方面体现出舒曼对克拉拉极度的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舒曼对儿时无忧无虑生活的怀念及美好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音乐创作中主要体现了抒情性和幻想性特点。A段(4+4)由两个乐句构成,其中乐思在主题14小节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B段音乐临时转调到g小调,(4+4)分为两个乐句构成,其中第二乐句是全曲的高潮,调性频繁变化使得音乐具有强烈的不稳定色彩,同时也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仿佛在预示美好的梦幻世界时而也会遇到坎坷与波折,需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A充满诗情画意的主题再次呈现,平静舒缓的音乐仿佛把人们带入甜美梦境生活,流露出作者
9、对美好童年的留恋之情。第九首骑木马这是一首短小而精炼的乐曲,音乐用特色的切分节奏和第三拍有规律的重拍律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天真的孩子们骑在木马上欢呼雀跃、前摇后摆的喜悦之情,这首乐曲舒曼使用切分节奏型生动而形象地刻画人物动态。A段(18)小节主题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主题围绕G环绕出现,动机H嵌入其中,旋律在第二乐句时流动到中声部以E为中心,主题是前4小节的低八度变化模仿;节奏上右手使用前八分休止及不规则的重音律动给人听觉上造成一种强烈的不平衡感。B段(916)小节同样由两个乐句构成,旋律在左手流动,是A段的进一步展开,调式转入了F大调,12小节转入d小调后进入主和弦,并在16小节时转回C大调
10、。A,段再现段高、低声部都是以C为持续音;中声部在吟唱主题旋律,前四句是以单音方式出现,后四句是以平行六度出现,最后音乐用ft饱满的力度把全曲推向了高潮。第十首过分认真孩子们对待每一个问题和每一件事情都是会非常认真的思索,幼年的克拉拉也是如此,舒曼曾回忆克拉拉童年情景时说道:“克拉拉是一个有趣的孩子,有时成天淘气和傻笑,有时突然躲进墙角,认真地思索问题。”5190这首乐曲过分认真便因此而命名。音乐色彩暗淡柔美,主要采用了分解和弦的织体,节奏采用切分节奏进行旋律上行流动。A段以八小节为一乐句,前4小节采用动机I与In的素材,第5小节中转入了#g小调的关系大调B大调,而后在第二乐句出现的临时变化音
11、#E、XC使调式由B大调转入了#d小调。B段(1726)调式回归原调#g小调,5小节为一乐句,第一乐句是运用了动机II素材,第二乐句则上行音阶则是动机III的嵌入。第十二首入睡本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A段中(18)小节2个平行乐句构成,乐思嵌入了动机I的音乐素材,左右手形成动机的模仿,音乐突出重音体现出一种旋律上的律动感。B段中(916)小节调式发生了变化,旋律使用了动机I的素材,由原来的暗淡的e小调转入了E大调(同名大小调转化),音乐柔和安静,仿佛孩子入睡后脸上挂着幸福而甜美的微笑。A(2532)主题的变化再现,力度控制需要与前者区别,音乐结束在a小调和弦上,孩子伴随甜美的音乐进入梦乡。第十三
12、首诗人的话这是一首宁静优美且富有诗意的乐曲,音乐语言采用对话音调,旋律体现优雅诗意气氛的同时又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体现出作者对童年时代的美好无暇生活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之情。这首乐曲仿佛一部四声部的合唱曲,其中A段由两个乐句构成,主旋律中嵌入动机【和动机II的素材,乐句间采用模进的方式,仿佛诗人在宣布美好的童年即将结束,体现出惜别时惆怅之情。B段是A的扩充,是一个优美而自由的宣叙调,音乐色彩暗淡,旋律具有较强流动感;内声部采用分解和弦的音型,华彩乐句中装饰音衬托出诗人朗诵的意境,旋律通过e小调的减七和弦导入主题再现。AI再现段(1320)是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二乐句出现了四分音符及
13、十六分音符的休止符,休止符给人以连绵不断的感觉(音断意不断),要保持整体气息的连贯,音乐在下行和弦中渐渐消失,营造一种叹息、惆怅的气氛,表达人们无限的怀念之情。钢琴套曲童年情景重点是在对孩子心理和情绪的描绘,注重体会孩子内心世界的刻化。描绘出孩子们在嬉戏时各种各样的欢快场面,体现出一种热闹的氛围。总之,通过分析可见,舒曼的音乐作品精致而细腻,生动而优美,音乐深入内心情感,处处洋溢着浓厚的激情和浪漫主义梦幻色彩。1方之文.舒曼:诗的音乐,音乐的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2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4匈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5李哲洋.名曲解说全集悌15册M.台北:大陆书店出版,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