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建设工程检测智能化技术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建设工程检测智能化技术导则.docx(6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建设工程检测智能化技术导则1总则一_12术语一一23基本规定-44检测试样受理智能化一一54.1一般规定一54.2试样识别智能化一64.3试样标识标注智能化一64.4试样的智能分拣一64.5试样的智能化传递一85检测环境控制和监视智能化一105.1一般规定一105.2环境条件的控制一一105.3环境条件监测一116钢筋检测智能化一136.1一般规定一136.2试验前的准备一136.3试样标识的识别一一146.4重量偏差的检测一一146.5力学性能的检测一一147混凝土检测智能化一167.1一般规定一167.2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智能化一167.3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智能化一198门窗检测智能化一一
2、218.1一般规定一218.2门窗反复启闭性能一一219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检测智能化一239.1一般规定一239.2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2310 地基及基桩检测智能化-2510.1 一般规定一一2510.2 静载试验一一2511 市政检测智能化-2711.1 一般规定一一2711.2 道路检测一一2711.3 市政管道检测-3411.4 钢筋检测智能化流程工作流程-36B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智能化工作流程-3711.5 门窗反复启闭性能检测智能化的工作流程3811.6 静载试验检测智能化的工作流程-39录录录录录附附附附附11.7 路基路面检测智能化工作流程-401总则1.0为规范山东省建设工程
3、检测智能化工作,做到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结果准确,制定本导则。1.0.2本导则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智能化。1.0.3建设工程检测智能化工作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山东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检测智能化intelligenttesting利用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相关仪器设备,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检测过程。2.0.2检测智能化系统intelligenttestingsystem实现检测智能化的软硬件系统的总称,包括但不限于标识识别单元、检测智能化控制单元、检测设备单元、数据管理单元、通信单元、异常情况
4、报警单元等子单元。2.0.3子单元sub-unit检测智能化系统中由组件或零件等构成,通常能够自为一体或自成系统,独立工作的组合体。2.0.4标识识别单元Iabelingidentifyingunit利用光学或无线射频等原理,对检测样品标识进行读取、解码,完成检测样品信息识别的设备。2.0.5控制单元intelligenttestingcontrolunit在检测智能化系统中,对各子单元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设备总称。2.0.6检测设备单元testingequipmentunit在检测系统中,对样品的性能进行检测验证的试验设备、标准物质以及辅助设备的总称。2.0.7异常情况报警单元abnorma
5、lconditionalarmunit在检测过程中,当检测系统的设备、通信等软硬件的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会发出相应通知信息的设备。2.0.8机器人robot一种能够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的智能机器,通过编程和自动控制来执行诸如作业或移动等任务。机器人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基本特征,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服务人类生活,扩大或延伸人的活动及能力范围。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检测智能化功能。2.0.9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由加权链路且权值可调整连接的基本处理
6、元素的网络,通过把非线性函数作用到其输入值上使每个单元产生一个值,并把它传送给其他单元或把它表示成输出值。3基本规定3.0.1检测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并授权后方可操作检测智能化系统。3.0.2检测智能化系统中的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功能正常;涉及量值溯源的设备应进行有效的量值溯源。3.03检测机构应制定检测智能化系统的仪器操作规程、检测细则等作业指导书。3.0.4检测智能化系统的使用环境应无强烈震动、无较强电磁场干扰、无腐蚀性介质、无明显粉尘等。3.05试样标识的材质应具有防水、防污、防刮擦、防脱落、防变形等性能。标识应信息齐全,便于读取识别。3.0.6检测智能化系统中任一子单元出现故障
7、时,系统应能立即停止运行,并通过报警或其他方式通知检测人员。3.0.7检测智能化系统软件应实时采集检测数据、进行日常情况记录和操作记录等,并实时上传至监管平台系统。4检测试样受理智能化4.1 一般规定4.1.1 检测试样受理智能化通过检测试样受理智能标识、分拣传递系统实现,该系统应包括运输机构、指定区域、识别判断模块、标识标注系统、分拣机、智慧分拣管理系统、智能传递系统等功能模块。4.2 .2检测试样受理智能标识分拣传递系统各功能模块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输机构应由能将待分拣检测试样、分拣后检测试样及标识完毕的检测试样运送至指定区域的设备组成。运输机构可为运输车、轨道机器、刮板输送机、链板输送机
8、、皮带输送机中的一种或者组合。2指定区域应由待分拣区域和分拣区域组成。待分拣区域应包括常规堆放区域、二次堆放缓冲区域以及智能处理区域。分拣区域应为分拣设备工作区域,用于待分拣检测试样的分拣,其前端为待分拣区域,后端应包括用于对符合条件的一种或者多种试样进行堆放的区域。3识别判断模块应由扫描、称重、识别摄像头等设备组成。该模块可对检测试样进行识别判断及分类,所生成的数据信息应能用于标识标注系统。4标识标注系统应能与系统其他子单元实时联动、信息交互,应具备接收识别判断系统识别信息数据;能生成对应试样的电子标识,并有效标注;可进行分类装载。电子标识内容包括检验试样的基本信息及唯一性标识信息。5分拣机
9、应设置于分拣区域内,可用于对待分拣区域送入的待分拣检测试样进行取、放、识别并送至运输机构上。分拣机应采用适宜的方式识别并判断分拣试样是否为检测试样并识别检测试样类别。6智慧分拣管理系统应由数据库和用于输入数据、运算以及控制分拣机运动的控制设备组成。数据库中应包括指定区域的位置数据、不同尺寸范围的标准检测试样对应的落料堆放区域的配对信息以及备份数据,并且数据库与控制设备应可进行通讯连接,并能通过控制设备进行修改和信息读取。7智能传递系统宜为气动传输系统、机器人配送系统、箱式转载系统等方式。413检测试样处于不同的状态或分拣、传递、贮存处置等阶段时,应根据试样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做好标识的识别、
10、跟踪工作,以保持清晰的试样识别号,保证试样编号方式的唯一性,保证试样分析结果的可追溯。4.2 试样识别智能化4.2.1 试样的识别智能化应对试样的受理符合性进行判断。4.2.2 识别判断系统宜配备红外网面扫描仪、称重仪、三维扫描仪等识别设备。系统应能通过三维扫描设备对检测试样进行扫描,并将检测试样的三维轮廓线数据与标识标志系统、智慧分拣管理系统进行交互。4.3 试样标识标注智能化4.3.1 检测试样在进行识别判断并记录后,识别判断系统应根据识别判断传输来的已有识别信息,并进行分类装载、包装。4.3.2 试样应根据区分的标识,生成相应的电子标识,牢固清晰的标注于检测试样显著位置。4.3.3 识信
11、息应包括检验试样的收样时间、样品编号、检测项目、规格型号等信息及对应的识别图码(条形码或二维码).4.3.4 检测机构应根据专业要求,在检测试样受理智能标识分拣传递系统相关的作业指导书中,对试样标识转移方式和如何保证试样识别的唯一性和有效性,做出明确规定。4.4 试样的智能分拣4.4.1 检测试样分拣系统应采用智能化、全自动的方式。4.4.2 试样分拣流程见图4.4.1,具体应包括如下步骤:1射频读写器识别初步查询需要进行分拣的检测试样;2判断待分拣传递检测试样是否具备预设的标识,标识应包括已标记分类的电子标识;3被识别的检测试样应放置至预运输通道(二次堆放缓冲区域);4系统应获取待分拣传递检
12、测试样的详细标识数据,试样标识数据应包括条码及具体数字编号;5判断待分拣传递标识数据是否匹配预设的类型数据;6待分拣传递试样标志标识匹配成功后应进行自动分拣。图4.4.1试样分拣流程4.4.3 测试样分拣系统应对检测试样在不同运动状态的实现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和动态跟踪。4.4.4 智慧分拣管理系统宜通过射频读写器初步查询需要进行分拣的检测试样,判断这些检测试样中是否是具备预设标识(已标注电子标识)的检测试样,确认需自动分拣的检测试样;如预设标识(已标注电子标识)不存在,则分拣机将这些检测试样统一留待工作人员进行处理;如预设标识(已标注电子标识)存在,则分拣机将这些具备预设标识的检测试样放置至预运
13、输通道(二次堆放缓冲区域)。445预运输通道(二次堆放缓冲区域)应暂时放置需要进行自动分拣的检测试样,等待分拣机将各个不同的检测试样对应分配至对应的运输通道。4.4.6 智慧分拣管理系统应通过获取检测试样的标识数据,判断不同检测试样并放置至相应运输通道。4.4.7 在确认检测试样标注存在有效标识后,应将检测试样自动分拣至对应的运输通道;未识别到有效标识的检测试样应留待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4.5 试样的智能化传递4.5.1 检测试样分拣之后应通过不同的运输通道运输到相应传递系统的工位,通过相应的传递系统传递到需要的工作区域。4.5.2 智能传递系统应利用不同系统特性,实现存储与转运的无缝对接,实
14、现全程无人值守,能够满足多样性无计划任务、计划任务、单点任务、多点任务的执行。453智能传递系统应具备在无需外设新的站点设备前提下增加新的任务点功能。传递系统可包括气动传输系统、机器人配送系统、箱式转载系统等。4.5.4 气动传输系统应符合如下规定:1系统应包括分布式智能发送工作站、接收工作站和气动传输系统,利用专用的传输管道将分布在不同工作区域的工作点进行连接,构成一个密闭的传输网络,在中央管理机的调控下实现检测试样的智能存储及发送任务。2用户应安装并运行试样存储和气动传输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用户对系统管理、数据统计、数据日志查询等管理功能。3气动传输管理系统设备应具备智能自检恢复功能,保证系统在无人值守下能够长期、可靠运行。并提供系统远程协助和远程管理软件,实现远程系统故障解决。455机器人配送系统应符合如下规定:1系统应在计算机和无线局域网络的控制下运行。2机器人试样车宜采用视觉导航技术,实现不同工作站点的自动运送调度任务,通过程序设定路径运行并停靠到指定地点。4.5.6箱式转载系统应符合如下规定:1实验室为多层空间的,应各楼层间搭建独立的传输通道,实现检测试样在任意部门之间的自动化传输。2箱式转载系统应由垂直提升机、水平传输线、智能收发工作站、物流专业软件及消防装置组成,应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