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龙祈雨” 小考.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33790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龙祈雨” 小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土龙祈雨” 小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土龙祈雨” 小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土龙祈雨” 小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龙祈雨” 小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龙祈雨” 小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三三,J垮【摘要】土龙祈雨”是一种基于天人感应思想进行等祀的方法。它可能起源于上古时期,至少在汉代固定成为王朝官方祈禳仪式中的一个部分,隋唐盛行i时,最终于赵宋之世为其他祈雨方式所代替。本文旨在对土龙祈雨法的发展历程作一考证,并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吴元宸拒绝召巫作土龙祈雨之事入手,探讨宋朝官方祈雨政策的内容,并分析“土龙祈雨”衰落于宋代的原因。【关键词】土龙祈雨法;等祀;禁巫政策李希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吴元医被诏褒之事,提到他知定州时祈雨的情形,记臼,“属久旱,州吏白召巫作土龙祈雨,元辰日:巫本妖民,龙止兽也。惟精诚可以格天。乃集道士,设坛醮,洁斋三日,百拜恳祷,信宿而雨:吴元宸不采纳州吏的提议,弃土

2、龙之法而以道士代巫祈雨,应当与宋朝官方祈雨政策和巫觐地位的变化有关。一、由官府到民间:土龙祈雨法的发展历程淮南子有“土龙致雨”一句,高诱注曰:汤遭旱,作土龙以像龙,云从龙,故致雨也。有学者据此认为,作土龙祈雨的方法商代就已存在了。现存的甲骨卜辞里有“其乍(作)龙于凡田,又雨十人又五,龙田,又雨”等字样,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和湖北黄梅焦墩遗址也发现了用石块堆塑的巨龙,证明上古时期人们确实用造龙形物的方式祈求甘霖。但泥土制成的龙很难留存,无法得出土龙之法起源的具体时间。到了汉代,土龙祈雨法有了国家层面的详细规定。春秋繁露专辟求雨一章,阐述了一年四季不同的求雨仪式,有暴巫、聚延、祭牲酒、服彩衣等,但都要

3、设坛祝斋,并且堆塑龙形,让人们用之而舞。具体到细节,对仪式流程、持续时间、供奉的牲帝酒品、说的祝词、龙的尺寸颜色等,都有规定。四时方法不同,但“为龙必取洁土为之,作土龙求雨的依据,东汉的王充认为是周易中“云从龙,风从虎”的联系,故董仲舒等祭之法,设土龙以为感也,今人皆知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思想并将之归纳为系统的理论,具体到土龙祈雨法,他自己的解释为“同类相动”“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噬然也。.物故以类相召也,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以棘楚。到了东汉,朝廷每年要求各郡国汇报当年的雨水情况,如果不多,就祭社稷;如果大旱,则官员要举行祈雨仪式,具体做法就是“开

4、阴闭阳”,穿黑衣,堆塑土龙、土人,然后让童子八男八女围着跳舞。此时的祈雨流程比起童仲舒的规定简略了很多,更利于各地方官员的实践C刘昭注引桓子新论中有刘歆致雨之事,还有桓谭和刘歆就土龙的答问,反映了士人对土龙祈雨法的肯定。隋唐时期,土龙祈雨法不仅被官方继续遵奉,而且流行于民间。隋书礼仪志和大唐开元礼都规定了在雪祭中要造土龙请雨,与汉代相比,增加了朝廷在仪式中的作为。先在京师郊外设大祭坛,同时官府要反躬自省,理清冤狱,免役济贫;如果仍旧不雨,则徙市,禁屠杀,造土龙,同时皇帝必须御素服,避正殿,减膳撤乐,百官也要撤掉伞、扇两种仪仗物。州县的规定跟京师差不多,只是详明了各级官员的职责。开元礼和隋志所书

5、雪祭大体相似,只在细节上有些差别,应是唐承隋制。宋册府元龟收大量唐代史事,也能看到七月,诏曲江萼土龙”这样朝廷直接命令地方造土龙祈雨的记录。民间百姓也自发采用土龙祈雨的做法。新唐书载,永泰初年,天大旱,“里巷为土龙聚巫以祷:不过,在唐代,官府有时更看重政治作为在祈雨中的作用。永泰大旱史料中,官员马璘提出“旱由政不修,下令将土龙、巫师撤掉,明日雨,是岁大穰”。另一条记载中,京兆尹黎干作土熊应对大历八年的旱灾,“自与巫现对舞,弥月不应”,代宗令他毁去土龙,自己则减月善节用,既而能雨。此时,皇帝及官员自身的修省对攘除旱灾起了重要作用。宋初沿袭前代做法,仍对土龙祈雨做出规定,采用唐代官员李邕创制的“零

6、祀五龙祈雨之法”。据宋史礼志载,该法也要地方长吏组织祭坛,取土造龙,但特别强调不得用音乐、巫现,等雨水充足了,为表感谢,要将龙请入水中。祭日干支、建坛取土里数、礼器大小、土龙规模,都依照五行进行规定。但这次颁布的效果或许并不理想,因为仅仅在六年后的景德三年,朝廷再次下诏,将画龙祈雨法付有司刊行,不再作土龙。此后各代官方礼志未见土龙祈雨之法。不过,土龙求雨的思想在民间仍未消失,散见于各类诗文当中,如宋人李石骤雨中的滥兴桑羊诛,妄使土龙斗;明范景文和北吴歌“风刮土龙鳞爪动,杨枝洒水叫甘霖;明李默孤树裒谈“京师早,街巷小儿为土龙,祷雨,拜而歌”;等等。二、从“土龙到画龙:宋朝祈雨政策中巫觐因素的消减

7、士龙祈雨法不再为朝廷所用,是因为宋代官方另有一套祈雨政策。祈雨又被称为雪祀,据宋史礼志,应当有两种类型:一种与“祈谷”并列,属于常祀,“孟春祈谷,孟受大雪”,无论有无旱灾,都要定期举行,由皇帝或有司主持仪式;另一种则是根据实际情况举行的求雨仪式,目的是消除当前的旱情,方法沿袭前代的有撤乐减脂、祭祀祠庙、告社稷海渎等,始于本期的有“启建道场于诸寺观”“遣内臣分诣州郡”等,这种零祀有时由中央下诏令行,有时由地方长吏自行组织。土龙祈雨法和朝廷颁布的用于代替的政策都属于后一种。景德三年颁布的画龙祈雨法像是土龙祈雨法的变形。具体规定是选择潭洞或林木密集之所,在庚、辛、壬、癸日,由地方长吏带领耆老,仍旧筑

8、坛,以描画在绢上的龙代替土龙进行祭祀;在一旁插上黑旗,杀鹅取血为献,再以杨枝沾水洒于龙图上;如下雨超过三日,要酬谢龙神,先杀一头公猪,再把画龙投入水中。值得注意的是,其图像黑鱼左顾,环以天奇卜星;中为白龙,吐云黑色;下画水波,有龟左顾,吐黑气如线,和金银朱丹饰龙形”,具有明显的道教特征。皇.祐二年,朝廷又颁祭龙祈雨雪诏,提出祭龙法,具体操作是“由一道土敕水解秽于坛上,少绕坛城,随后祭龙,根据叙述,此“龙”疑为画龙。熙宁十年四月,因夏旱,神宗又出蜥蜴祈雨法:捉蜥蜴数十放在大瓮中,放入树枝草叶,再让二十八个男童穿青衣、挥柳枝,围绕容器洒水念咒。蜥蜴身形与龙类似,蜥蜴祈雨法应当也是蕴含了“物以类相召

9、”的天人感应思想。由此可以发现,宋代官方的祈雨政策中基本没有巫理的容身之地了,而更多地出现了道士的影子。究其原因,应与宋朝官府对巫理态度的变化有关。三、“土龙”的衰落:宋廷禁巫措施的影响士龙祈雨法的衰落,和宋廷对巫现的打击是相伴而行的。隋唐时期,巫在朝廷还占有一席之地。史毂隋文帝第四子杨秀以巫术诅咒皇帝遭废,与汉武帝时的巫蛊之祸类似,巫术仍被用作政治斗争的工具;唐朝皇帝喜爱方士,“天师们不但掌管医病、祈福、祈雨,有时甚至参与帝妃立废和官吏升迁等大事的决策,身份举足轻重,撰出晋书的天文律历五行三志的李淳风即是其中的显著代表。到了宋代,情况截然相异。检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书,朝廷所出的禁巫诏令不绝

10、于纸,在此仅列几例作说明。太平兴国六年,太宗下诏,“禁东、西川诸州白衣巫师;淳化三年,再诏,“禁两浙诸州巫师。天圣元年,朝廷诏江南东西等路转运司:“自今师巫以邪神为名,意涉陷害者,并共谋之人,并比类咒咀律条坐之。非憎嫉者,以违制失论。其诱良男女传教妖法为弟子者,以违制论。和同受诱之人,减等科之。情理巨蠢者,即具案取裁。随着官府打击力度的增强,巫现虽仍流行于乡野街巷,却在士大夫阶层失去了市场。史载,邕州风行淫祀习俗,患病者不接受治疗而向鬼神祈福,知州范旻下令禁止这种巫术仪式,亲自买药调和给病者,使愈者以千计,再将医书刻在石龛置于厅壁,用来感化平民百姓;夏竦认为“左道乱俗,妖言惑冢”,知洪州时勒令

11、巫现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收缴的神像法器一律焚毁,并上疏要求严禁巫鬼。吴元泉不采纳州吏的提议,一是土龙祈雨法不再流行、实施效果有限,另一重原因应当出于此。注释:李锦山:史前龙形堆塑反映的远古寺祭及原始天文,农业考古1999年第1期,第131页。裘锡圭:说卜辞的焚巫延与作土龙,胡厚宣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3页。研究人员认为最有可能用作祈雨而不是图腾。见李锦山史前龙形堆塑反映的远古等祭及原始天文,第129-130页。黄晖:论衡校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90页。苏舆撰,钟哲点校: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26-436页。后汉书卷95礼仪中,中华书局19

12、65年点校本,第3117页。后汉书卷95礼仪中,第3120页。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757页。新唐书卷145黎干列传,第4721页。宋史卷102吉礼五,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第2499-2500页。宋史卷102吉礼五,第2500-2501页。李石:方舟集卷1,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2页。范景文:范文忠集卷12,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23页。李默:孤树京谈卷5,明刻本,第2页。据宋史职官志,祭祀事宜由礼部、太常寺和司天监负责。见宋史卷163职官三,第3851-3852页;宋史卷164职官四,第3882-3885页;宋史卷165职官五,1977年

13、点校本,第3923页。宋史卷100吉礼三,第2456-2459页。宋史卷102吉礼五,第2499-2500页。宋史卷102吉礼五,第2500-2501页。司义祖整理: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70页。赵容俊:隋唐宋时代的巫术特征考察,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2期,第184页。董晓萍:民间信仰与巫术论纲,民俗研究1995年第2期,第83页。李森:续资治通鉴长编,第492页。宋史卷5太宗二,第90页。李叁:续资治通鉴长编,第2340页。李提:续资治通鉴长编,第271页。李森:续资治通鉴长编,第23452341页。参考文献: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2(唐)魏

14、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3(唐)箫嵩.大唐开元礼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4(宋)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I960.5(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6(宋)王应麟.玉海M.清光绪九年浙江书局刊本.7(宋)李.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92.8(宋)佚名.宋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2.9(宋)李石.方舟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0(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明)范景文.范文忠集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补配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12(明)李默.孤树裒谈M明万历二十年游朴刻本.13(清)苏舆.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2.14黄晖.论衡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0.15何宁.淮南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8.16凌锡圭.说卜辞的焚巫延与作土龙A.胡厚宣.甲骨文与殷商史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1-35.17董晓萍.民间信仰与巫术论纲民俗研究,1995,(02):79-85.18李锦山.史前龙形堆塑反映的远古等祭及原始天文J农业考古,1999,(01):128-140.19赵容俊.隋唐宋时代的巫术特征考察J中国文化研究,2010,(02):183-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