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溪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杨溪路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4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白杨溪路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概况2.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1项目背景2.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I69-2012)1.2项目周边的用地现状与规划2.2.5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本项目周边用地主要为商业行政片区、居住小区。2.2.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1.3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2.2.7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078-2008)本次设计的白杨溪路呈东西走向,起点接春兰三纵路,向东延伸,终点为春2.2.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兰二纵路。全长43
2、5.944米,标准路幅宽18米,双向两车道,为城市支路,设2.2.9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计车速30kmh2.2.1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2、设计依据及选用的设计规范、设计标准2.2.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1设计依据2.2.12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I-2008)(1)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项目设计合同2.2.13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O78-2016)2)建设方提供的该地区1:500地形图2.2.1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G/TF20-2015)(3)重庆市主城区两路组团
3、F标准分区西部片区控制详细规划2.2.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4)建设方提供的关于设计的相关要求2.2.16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年版)(5)和康路北段、向春路、白杨溪路、城兴路、孟春路、西秋路、园芳2.2.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O33O-2O13)三纵路、圆同二纵路地质勘察报告2.2.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6)初步设计批复2.2.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7)轨道批复(详见附件)2.2.2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2.2选用的设计规范2.
4、2.2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I8306-2015)2.2.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2.2.22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2.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l93-2012)2.2.23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月15日)。夏季地表平均温度为29.6C,日变幅217C,最低20.2。多年平均相对温度为29.6C,日变幅23.7C,最高为417C,最低20.2。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区内以降雨为主,雪、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1.8mm,降雨多集中在49月,其降雨量最高达866.2m
5、m,占年降雨量的76%。年平均无霜期为335天,霜冻一般出现在每年小雪至次年立春前后,(即12-1月)轻者地面草丛上白霜,重者水田起薄冰,多发生于每次寒潮过后的晴天。整年多云雾,全年日照时间不超过1276小时,全年日照平均率为25%,8月日照时间最多为平均223小时,10月平均日照时间20小时。一年内风向最多者为北风,1、4月份有东风,69月份有西南风,12月份有东北风。据历年观测统计,年平均风速为1.2ms,最高为4月份达1.5ms,最低为11月份仅0.9lms,全年平均风速仅属一级风,但某年7月亦曾发生风速达26.6ms的十级大风。(2)水文勘察区部分已平场,未见地表水体。3.3地质构造场
6、地位于龙王洞背斜倾覆端,岩层倾向8385和215265,倾角517。受区域构造应力及外营力作用影响,岩体风化裂隙发育,据踏勘和区域地质资料,岩体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其特征如下:倾向230265,倾角8087,延伸1.02.5m,间距0.51.Om,裂面较平整,张开13mm,无充填物。倾向5475,倾角6586,延伸23m,间距1.31.50m,裂面较2.3上阶段意见及意见执行情况1 .补充中间分隔带的具体设计,如路缘石的具体尺寸、材质、排水、工程量等;另外,工程量表中统计有C30碎分隔带的量,是用在这个地方吗?回复:已按要求补充C30碎具体设计,详见D1.-13路面结构设计图,分隔带的排水设
7、计详见排水工程,工程数量表中的C30分隔带就是平面图所示的中间分隔带。3、工程地质条件3.1 地形地貌勘察区地处岭谷地带,区域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形特征。拟建道路路段区地处丘陵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区内平均坡度10,北部低丘地带呈现各级坡度均有分布,起伏度不大,多在010m范围内。目前,项目区域内大部分地段已平场,地形较平坦,其余地段为丘陵、农Hl,零星分布有少量民房。拟建道路区域正在施工,大部分地段已平场,地形呈阶梯状,地形相对较缓,地形坡角一般13。3.2 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北半球亚热带内陆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属东南亚季风环流控制范围,具备亚热
8、带湿润季风气候特性,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其具有较明显的气候垂直带谱结构。区内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为17.8C,月平均气温最高32.8C(8月),最低6.3C(12月)。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0.2C(2006年8月26日),最低1.8(1975年12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块状和短柱状,手捏易破碎,质较软,强风化带一般厚1.02.5m;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芯呈长柱状,强度较高。场地内广泛分布。(2)泥岩:紫红色夹黄绿色,部分区域为灰黑色,由粘土矿物等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部分区域含炭质较重。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带岩石
9、破碎,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屑、碎块状,质软,强风化基岩厚度变化大,一般为14.5m;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强度较高。场地广泛分布。3.5 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决定了地下水赋存条件。勘察区以丘陵斜坡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冲沟发育,地形坡度较陡,地表水、地下水排泄条件好。场区构造条件简单,基岩以泥岩为主夹砂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低洼地带的砂岩裂隙和松散土层中,由于裂隙不发育且土层厚度差异大,地下水水量贫乏,主要为局部土层中上层滞水和少量的低洼地带的砂岩裂隙水。根据1:20万重庆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勘察区素填
10、土、粉质粘土分布不均,厚度差异大,透水性差,地下水贫乏,局部在降雨后上部含上层滞水,一般沿坡面和土岩接触面向地形低洼处排泄、汇集。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特点,动态变化大,雨、枯季水量差异较大。基岩裂隙水:分布于基岩顶部强风化带中,大气降水通过裂隙向下渗入,在场地低洼处以泉的形式排泄。场地基岩以泥岩为主,为相对隔水层,具阻水作用,砂岩为夹层或透镜体,厚度小,裂隙不发育,献水性差,水量贫乏。风化裂平整,闭合状,无充填物。通过前人资料显示和本次实地踏勘证实,场地内无断裂构造存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区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据建筑抗震设
11、计规范(GB500U-2001)附录A的规定,区内抗震基本烈度为6度,属抗震分组第一组。3.4地层岩性通过地面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出露的地层由新至老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JV)素填土、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训)粉质粘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X)的泥岩和砂岩互层夹少量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1)素填土(Qm)杂色,由砂岩、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组成,结构松散。碎块石含量约6080%,粒径2IoCm,最大85cm,局部主要由施工开挖后的砂泥岩块石组成。为近期机械抛填。主要为郭鱼公路两侧及居民区建设平场形成,基本无环境污染,层厚一般l15m0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2)残坡积层
12、(Q4e,+d,)粉质粘土:褐红色、褐黄色,硬可塑状,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场区低洼地区域多呈软可塑状,周边斜坡区域则多呈硬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层厚一般14m。少量分布与原始地貌区域。2、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1.x)以泥岩为主,夹有薄层的灰绿色砂岩。(1)砂岩:褐灰色、黄色和灰绿色,主要以石英矿物为主,长石次之,含少量暗色矿物。中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其强风化带岩石破挖填方边坡经支挡处理后,适宜拟建道路建设。3.9 地震效应性及稳定性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6)勘
13、察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按公路工程抗笈规范(JTGzTB02-2013)表3.1.1拟建道路两侧支挡结构按标准类设防。场区第四系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素填土结构松散,剪切波速度值取145ms(经验值),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度值取160ms(经验值),为中软土;下伏基岩的剪切波速度大于800ms,为岩石。场地平场后的后期填土暂取145ms,为软弱土,将来平场后填土宜进行剪切波速实测,校核场地地震效应评价。3.10 水、土腐蚀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周边无厂矿企业,无污染水源存在,附近无污染源流经或渗入场区,场地岩土未受污染,依据
1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In类,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和当地经验判定,地下水和土体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性。3.11 地下水作用评价勘察范围内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未见稳定地下水位,均为施工循环水残留,勘察范围内地下水贫乏。但由于场地局部填土较厚,雨季可能存在上层滞水。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雨季,应加强对地下水和地表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据收集邻近场地资料,第四系松散层
15、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和残坡积土层中,多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水量小,动态变化幅度大,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水质较好,其水化学类型为Heo3-Ca2+型水,矿化度低,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基岩裂隙水水质主要为HCO3-Ca2+型水,矿化度小于0.5g4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3.12 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勘察区位于重庆市渝北区区内,区内主要为农村地区,大部分保留了原始地貌,局部存在人类工程建设活动。拟建道路与同茂大道相接,由于同茂大道建设,在同茂大道左右两侧形成多条填筑边坡,长约10105m,高35m,已支挡,未见变形;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路道路及城市建设,形成多条填筑边坡和岩质边坡,长约20100m,高514m,已支挡,未见变形。其它地段人类工程活动形成的人工边坡长520m,高l3m,岩质、土质边坡均有,未见变形。因此,场地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3.13 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范围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发现暗藏湖滨、墓穴、孤石等地下埋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