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增订课后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增订课后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章答案复习和思考一一、语言和文字对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答: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世代积累,逐渐形成的,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I)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利用语言人类认知世界,积累经验,交流信息,发展文化,协调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了语言,人类才能成为万物之灵。(2)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是文字,有了文字,社会群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文化技术和精神文明才能继承传播,绵延不绝发扬光大。语言和文字相辅相成,使人类进入了科学文化飞速发展的文明时代。二、简单说说与其他语言(例如英语)相比,汉语和汉字有什么特点。答:汉字是根据汉语自身的特点而创制的:(1)汉
2、字是一种以方块结构形体,表示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语素文字。汉字和汉语的内在联系表现在作为书写单位的汉字,在语义上是与最小的表义单位语素相对应的,在语音上是与言语中最自然的发音单位音节相对应的。汉字、音节、语素,在汉语中总体上是一一对应的。而英语中的拉丁文字是表音不表意的拼音文字。(2)汉字与世界上广泛通行的拉丁化拼音文字最本质的不同是汉字是由形、音、义三方面组成的,学习汉字的同时,也就是在掌握言语中可以构词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三、为什么说汉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曾经同时并存着两种书面语言系统?答:从书面语言资料看,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同时并存着两种文学
3、语言,即两种书面语言系统:一种是“文言文”,即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以及后代采用和模仿这种书面语言写作的各类文献著作。它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占有书面语言的正统地位。另一种是“古白话”,即魏晋六朝以来在北方话口语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书面语言,它与当时的口语十分接近,大都用于通俗文学和笔记语录。它与现代汉语比较接近,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发展的两个历史阶段有什么不同?答: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发展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初级阶段,它是在社会地区交流中自发形成的,没有固定语音标准,如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由官场共同语发展成为公众语言的官话;第二种是高级阶段,它是人为推广的
4、有明确规范的语言,民族共同语由自发走向自觉,并借助政府、社会的力量积极地加以推广,如民国初期的国语。经过加工规范的共同语是民族共同语的最高形式,也就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五、简单说说,汉语史的科学分期对汉语的研究有什么意义。答:汉语史科学分期的探讨有助于深入研究汉语的发展变化以及各时期的语言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渊源关系,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语言的发展是渐变的、缓慢的,各时期各阶段很难划出一条绝对的界限。另外,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也可以做出不同的划分。就语言本体说,语言三要素中的语法往往是最稳固的部分;与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紧密联系的词汇则变化发展最快,也最为明显;相对于词汇而言,语音
5、的发展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所以,汉语史的分期,根据什么标准,或以哪个标准为主,往往有不同的意见。六、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有不同的意见,你有什么看法?答:关于现代汉语的历史分期有不同的意见,如“1501”说,“明末清初”说,“清末”说,“五四”说,“1949”说,“模糊”说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意见,需要明确:一是现代汉语的形成应该以书面语为准;二是分期从本质上说应当求异非求同;三是分期应当具有模糊性和过渡性;四是分期考核标准应当全面均衡,必须对构成语言的每一个要素予以充分的考虑。现在的观点是:现代汉语的最终确立和形成是在“五四”时期,语言的饿分期应该以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为主要依据。复习和思考二一、
6、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的“雅言”“通语”指的是什么性质的语言?答:春秋战国时期,论语述而里记载:“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意思就是孔子在读诗、书、主持礼仪时说的都是雅正(典雅、规正)之言。汉代,“雅言”在扬雄所著的方言一书里,与只在各个地区通行的方言相对,被称之为“通语”“凡语”。其后,在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也逐渐由陕西、山西一带东移至河南洛阳一带,雅言以“中原之音”为正音,“中原雅音又被当时称为“天下通语所以说,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中的“雅言皿通语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二、在口语基础上产生的古代书面语言(文言)为什么会与口语完全脱节?答:(1)由于脱离了口语交际的现时情景
7、和口语表达时的辅助手段(语气、手势等),书面语言在用词造句方面就会形成简省、凝炼、严谭、完整等不同于口语的特有风格。(2)由于表意汉字在书面上的保守性,久而久之这种书面语言的传统就会固定下来,脱离自然口语的发展变化,最后变成不仅读出来听不懂,而且不经过专门学习,连看也看不懂的书面语言了。三、现代白话文是直接从古代文言文发展而来的吗?白话文与文言文是什么关系?答:(1)现代白话文不是直接从古代文言文发展而来的。由于上古书面语言与口语完全脱节,中古六朝以后,在当时北方话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口语体书面语言。这种用于笔记语录的古代白话,就是现代汉语的直接源头。所以说,现代白话文是由古代白话文发展而
8、来的,而不是从古代文言文发展而来的。(2)从中古到现代“五四”运动之前,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文言和白话两种书面语言,长期共存,各有自己的应用范围。文言文占据正统地位,公文书信,科举考试,著书立说都用文言。而白话文则用于面对民间百姓的戏曲说唱、野史传说、笔记语录等市井文学作品。四、早期的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口语)是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会有“官话”这样一个名称?答:(1)至迟在公元十四世纪,即元末明初,一种被称之为“官话”的口头交际共同语已经开始形成了。(2)之所以称为“官话”是因为它是从官场雅语发展而来的。根据古代资料,官话与乡音、土语相对,是已经在民间流行的各方言地区之间用来互相
9、沟通的交际用语。这种带着各自家乡口音的官话,借助宋元以来在北方话基础上已经形成的白话通俗文学书面语言的力量,已经从官场雅语逐渐发展为官民之间和文人雅士知识阶层之间,乃至各地区之间一些民间百姓也在使用的共同语了。五、“书同文”等于“语同音”吗?为什么说清末的切音字运动触动了国家的语言统一问题?答:(D“书同文”不等于“语同音”,方言分歧,“言语异声”的状况一直存在。口语的交流受河流山川空间地域的阻隔,所以与书面共同语相比,汉民族口头共同语的开始形成显然一定会晚得多。(2)因为大家都认识到切音字是一种“字话一律”,拼切“说话之音的“话音字”。如果语言不统一,分别拼切各自的地方话,一定会分裂共同的“
10、天下通语”,破坏中国的“同文之治”。所以,最后清朝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等,共同上书朝廷主张采用当时王照创制的官话合声字母,理由是王照的切音字母所拼的官话,“皆京城口声”(北京口语),“可使天下语音一律”。因而切音运动触动了国家的语言统一问题。宣习和思考三一、民族共同语与标准语,这两个概念是不是完全等同的?答:民族共同语与标准语,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标准语是指高级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按照规范语言学的学术界说,民族共同语的初级发展阶段并无明确的语音标准,因为它不是国家行政硬性规定而是人们在口头交际中自然形成的。民族共同语进入高级发展阶段就要对它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各方
11、面都加以规范,使之在各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并且采取行政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推广。二、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答:(1)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的发展迈向标准语的阶段是从民国初年开始的。1913年,民国政府召开全国“读音统一会”,任务是审定常用字的国语标准音;制定国语注音字母。并在社会上推行国语,统一全国语言。最终,根据以北京音为基础,“折中南北,牵合古今”的方针确立了国语标准音。(2) 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国语开始在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和小学教学中正式推行。(3) 1920年起爆发了持续三年之久的“京音国音问题”大辩论。最终统一了认识:“国语是自然语言中的一种”,“应该用一种活得语言
12、,就是北京话,作为统一全国的标准国语”。(4) 1923年,国语运动最终以新国音取代了老国音,确立了北京语音为国语标准音的地位。三、国语运动与汉语规范化运动是什么关系?答:国语运动与汉语规范化运动是继承发展关系。它们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两个里程碑,这两个运动同祖同源、源远流长。国语运动发生在民国时期,它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开始了民族共同语向标准语发展的阶段,为汉语规范化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汉语规范化运动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是国语运动的延续和扩展,在其基础上不仅在字音方面进一步规范民族共同语,还包括字形等方面,使民族共同语向标准语的发展迈向了一个新阶段。
13、四、语言规范化会不会限制语言的发展和言语风格的多样性?答:(1)汉语规范化不会妨碍语言的发展,因为规范化所要限制、剔除的只是那些不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只是为了克服语言内部的分歧和混乱。这恰恰是为了促使语言向更加健康、更加精密、更适合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2)规范化也不会使语言僵化,千人一面。语言形式的多样化,是语言生动、丰富多彩的最重要的修辞手段,作家个人的语言风格更是应该大力提倡。文学创作、文艺作品里的语言,在不影响理解的范围内,适当使用富有地方色彩的方言俚语,这也与语言规范化并不抵触。规范语言学中所说的文学语言(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标准语的根柢和源泉,它是语言巨匠们在全体人民所创造和发
14、展的语言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需要从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的方言俚语中吸收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成分。五、为什么说语言规范化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言?答:语言规范化的主要对象是书面语言,尤其是书面语言中的文学语言。原因如下:(1)书面语言比日常口语更精密、更细致,也更富于逻辑性。(2)书面语言依托于便于传播的书籍等印刷物,它必然会“在科学文化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并领导整个语言,包括日常口语,向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六、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1986年)为语言文字工作确定了哪些新任务?答:(1)第二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为语言文字工作确定的新任务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
15、。(2)在与之配合的多项具体任务中最主要的任务继续大力推广和普及普通话;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并制定相关的标准和法规。七、提高国家语言能力对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社会安全发展出发,在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国家语言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国家语言能力”是一个新概念,指国家处理海内外各种事务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其中包括国家发展所需要的语言能力。这是对语言的国家功用的新概括。只有提高国家语言能力才能充分开发利用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多方面的外语资源,避免国家语言资源的流失,保护语言生态的
16、多样性。为建设语言强国,传播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以及引导社会语言生活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而做出贡献。八、你对处理好方言和普通话,少数民族语言和国家通用语言,中华语言和外语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答:这些都是人们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必须做到的,它要求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语言文字的同时.,处理好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培养既会说方言,又会说普通话的“双言人才”;处理好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家通用语言的关系,培养既会说本民族语言,又会说汉语的民汉“双语人才”;继续处理好中华语言(华语)和外语之间的关系,在加强母语教育和提升通用性最广泛的外语语种的使用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国家对外事务需要的其他语种的人才。复习和思考四一、现代汉语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