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肌红蛋白分布、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肌红蛋白分布、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临床肌红蛋白分布、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定义肌红蛋白主要存于横纹肌(心肌、骨骼肌)细胞中,因其为小分子物质,当心肌细胞发生损伤时,Mb是最早进入血液的生物标志物,其扩散入血的速度比CK-MBmass或cTn1.cTnT更快。但因肌红蛋白在骨骼肌中也有表达,故骨骼肌损伤时也可有大量肌红蛋白释放,其不具有心肌特异性。AMI中的动态变化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发病后0.5-1小时即可升高,升高幅度超过150ngm1.或增幅大于25%,4-8小时升高可达900ngm1.以上,8-12小时升至峰值,峰值为参考值10-30倍,24-48小时恢复正常。12小时内几乎所有AM1.患者M
2、b都有升高,升高幅度大于各心肌醇。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仅为34d,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影响因素Mb早上9时最高,下午6至12时最低。Mb含量因性别、年龄、种族而有变化。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黑人男性明显高于白人男性,而女性不存在这种种族差异。除黑人外,其他种族高年龄者Mb都较高。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临床应用1、肌红蛋白在AM1.中的临床应用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
3、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对AM1.的排除诊断:由于Mb半寿期短(15min),胸痛发作后6-12小时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估测心梗范围:可根据其动态变化曲线早期估计,Mb峰值小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短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小,而Mb峰值大于参考值上限10倍,高峰期持续时间较长或呈双峰、多峰的患者,心梗范围较大。2、其它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升高幅度为正常上限的2-4倍:心肌炎:升高幅度为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严重的充血性心力衰竭。3、骨骼肌疾病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以及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升高程度可为参考值上限3-30倍,升高随病情和病程不同而有显著差别。4、横纹肌溶解症肌细胞坏死并释放肌细胞内容物进入血循环,引起血中肌酸激酶和肌红蛋白增加。5、其他肾脏疾病、甲状腺疾病、脑梗塞、慢性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