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解剖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解剖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比较解剖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证据.反进化论者大多(不是全部)将人体想象得过于完美,然后认定这么完美的东西必须由一个更高智慧的造物来创造,不可能通过自我迭代加选择就成型。但首先人体并不完美,从解剖学到生理学都很不完美,如果将人体交给人类工程师在现有结构上进行更合理的重组,我们就将得到更好的结果并摆脱许多疾病之苦,比如将膝关节改造成类似肩关节,我们就会少很多麻烦,进化遗留问题一肛屡。很难想象更智慧的造物会在设计人体时犯下这样简单的错误。但这恰好是进化的特征,进化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它的每一次改变都必须立足于之前所拥有的,它不能全盘推倒重来,因为每次变化都是微小的,能用就行,至于完美从来不是进化的方向
2、,它也不知道啥是完美。最终,我们的身体就成了现在这样,处处都能看到历史的积淀和东拼西凑的半成品状态,我们意识的基础大脑也同样如此。生命进化就是不断筛选幸存者的结果。不少物种因为无一幸存就灭绝了。看资料,人类种群最少时只有2000人左右,差点灭绝了。人类不会因为自称最高级生命,就摆脱了只是幸存者的命运。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证据支持:一、古生物学证据最直接和最可靠的证据是古生物学研究中挖掘出来的大量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和生物活动的遗迹、遗物的总称。在不同的地质年代所发现的不同化石,就是在地球演变的不同时期各类生物发生和发展的真实记录。因此化石是能够
3、证明生物进化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证据之一。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地球上各类生物并非在同一时期出现,而是有早有晚。越是早期地层发掘的化石构造越简单;越是晚期地层发掘的生物化石构造越复杂,和现在的生物类型越相似。演变的总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种类也由少到多。这清楚地说明,生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是不断前进的,各类生物都是通过亿万年的逐渐进化发展才形成的。一些过渡类型的生物化石更能说明问题,比如始祖鸟化石,兼有鸟类和爬行类两类动物的特征,表明鸟类是从古代爬行类动物演化来的。各种各样马的化石多达数百种,按地质年代顺序排起来,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始祖马、渐新马、中新马、上新马直到现代
4、马的整个变化过程。图示:始祖鸟化石图片,显示始祖鸟具有鸟类和爬行类两类的特征此外还有一些器官,在某些生物体内十分发达有用,而在另一些生物体内却显著退化,变得无用,这叫做痕迹器官,像人的阑尾。从痕迹器官的存在可以追溯物种进化的历史。鲸的体内留有后肢骨的痕迹,说明鲸起源于陆生脊椎动物。蟒蛇光溜溜的,一条腿也没有,但体内却有四肢的痕迹,说明它起源于四足动物。二、比较解剖学证据在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上,有些位置相当的器官,外形和功能上很不相同,但内部结构却基本一致,而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相似的起源,这样的器官叫“同源器官。例如鸟类的翅膀和哺乳类的两个前肢。这说明,它们都起源于原始的爬行类。与此相反,有
5、些器官外形相似,功能也相同,但内部构造和胚胎发育中的起源都不同,这叫做同功器官O例如鸟类的翅膀和苍蝇的翅膀。这说明这些生物并非从同一祖先发展而来,它们的器官是在适应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趋向于一致,形成了相似的形态。通过解剖人、鸟、马等多种动物,人们发现,无论这些动物的体格、大小有多不同,它们的骨骼组成都是类似的,都有同样的骨骼结构,都同样有四肢。图示:从左至右分别为蝙蝠的翼手、鲸鱼的鳍、猫的前肢、狼的上肢和人的上肢骨骼的结构,可见骨骼组成高度类似。三、比较胚胎学证据一切高等动物、植物的胚胎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似乎可以说明高等生物起源于低等的单细胞生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6、哺乳类和人,在成熟的生物个体形态上,差别非常大。但是观察它们的早期胚胎,却相似到难以辨认的程度。月西台早期,各种高等生物都有鲸裂和尾巴,头大,身体弯曲,发育到一定程度后才显现出不同的形态。这说明脊椎动物都有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有尾巴的动物进化来的。这个现象正是德国的赫胥黎、海克尔在1866年提出的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的佐证。这是由于生物在个体发育中迅速地重现了祖先的主要演化阶段,这种重演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进化有力而又有趣的证据。图示:从左至右分别为鱼、蝶嫄、龟、鸡、猪、牛、兔、人的胚胎发育过程,观察可以发现,胚胎早期(第一期)各个物种之间高度相似。四、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证
7、据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也都能为进化论提供证据。例如可以从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上研究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染色体数目相同,形态相近,说明它们在物种上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如果用血清比较法进行鉴别,会发现狗和狼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而与狐狸和牛的亲缘关系就比较远。先进的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各种精细的测试手段为研究物种关系和生物进化打开了方便之门。地球上的生物数量巨大,形态多变,然而在分子水平上它们却极为一致:首先,生物们都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核酸,而且都用同一套遗传密码转译蛋白质,都用相同的20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更可怕的是,尽管氨基酸有左手和右手两种构型,但所有的生物都只采用左手构型的氨基酸。图示:左手
8、构型与右手构型氨基酸其次,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蛋白质对生命过程越重要、越基本,就越可能在所有的生物中都存在,并且其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的物种中根据亲缘关系的亲疏而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这个现象说明什么?简单来说,只有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它们才能在分子水平上如此一致;同时,由于各种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经过不同的途径进化来的,因此它们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在相似中又有差异。五、生物地理学证据物种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也从某个侧面证实了进化的过程。我们知道地理学上有一个学说叫大陆漂移学说,而树蛙的分布则很好的符合这一学说。树蛙产于亚洲及非洲南半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从印度、斯里兰卡到日本、菲律宾和大巽他群岛;欧
9、洲、美洲、大洋洲无分布。树蛙无法在高盐海水中生存,因此不可能从一块大陆迁移到其他大陆。图示:红色区域为现代树蛙的地理分布情况既然树蛙无法横跨海洋,那为什么现代树蛙却分布在大海隔开的不同区域?大陆漂移学说给出了答案: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马来群岛曾经和欧亚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才漂移开来,而树蛙原来分布的区域正是在上述大陆结合区,当非洲大陆、马来群岛逐渐与欧亚大陆分离,树蛙在各自地区进行演化,形成了不同的品种。图示:大陆漂移的过程,实际上说明了树蛙的进化路径和今天的地理分布,印度大陆两次与欧亚古大陆相连,在第二次,气候地理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树蛙开始向欧亚古大陆迁移并进化。再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很多袋鼠、袋狼等有袋类动物和鸭嘴兽、针题等单孔类动物,但很难见到胎盘类动物。这说明胎盘类的哺乳动物最初出现在北方大陆上,后来逐渐向南方推移。但新西兰陆地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就脱离大陆而去,澳大利亚陆地在中生代白垩纪前也与北方大陆分离,所以北方大陆上的新物种无法进入远隔重洋的地区,这才使隔离出去的陆地上仍然保持着原始哺乳动物物种的水平。总之,各种各样无以数计的证据都为生物进化这一科学理论作了很好的说明。在令人信服的科学理论和有力证据的支持下,生物进化论和细胞学说一起成为近代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并带动和引导生物学的各个分支学科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