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护理技术01.发热反应:【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38C左右,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停止输液数小时后多可自行级解。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风险评估】1.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2.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液体使用前要认真查看瓶签是否清晰,是否过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明度的改变。输液器使用前要认真查看包装袋有无破损,
2、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安瓶锯痕后用消毒棉签消毒一次后折断,以达到消毒目的;瓶塞、皮肤穿刺部位规范彻底消毒;重夏穿刺要更换针头。3 .改进加药习惯与进针方法将加药时习惯的垂直进针改为斜角进针,以减少胶塞碎屑和其他杂质落入瓶中的机会:避免加药时使用大针头及多次穿刺瓶塞。4 .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严格执行一药一具,不得重复使用。5 .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摇匀,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6 .配液、输
3、液时保持治疗室、病房的环境清洁,然少探视人员,避免灰尘飞扬。【处理措施】1.评估发热程度,给予心理安慰。7 .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发冷、寒战者注意保暖。8 .对高热者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9 .对严市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遵医嘱对症处理,并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更换注射部位。02.急性肺水肿: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性啰音,心率变快伴心律不齐。【风险评估】病人心肺功能差。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
4、输液量过大。【预防措施】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病人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宜过多。2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避免因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处理措施】1.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并迅速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3 .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心血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4 .高浓度给氧(6-81.min),并在湿化瓶中加入30%-50%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泡沫表面张力,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缓解缺氧症状。5 .遵医嘱给予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药、镇静剂、平喘药。6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流扎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03.静脉炎:1.沿
5、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 .发病后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静脉炎分级:0级无症状;1级穿刺部位红斑,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穿刺部位疼痛,有红斑和/或水肿:3级穿刺部位疼痛,有红班;条状物形成;可触及静脉条索;4级穿刺部位疼痛,有红斑;条状物形成;可触及静脉条索长度1英寸;脓性渗出物。【风险评估】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3 .输入高渗性的药物。4 .导管固定不牢靠。5 .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6 .穿刺部位在关节处。【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严防输液微粒进入血管。穿刺
6、部位严格消毒,保持针头无菌。2 .对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熨穿刺。3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因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而易产生血栓和炎症;如不可避免,选择下肢静脉输液时,拾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液回流,并每日更换穿刺血管。瘫痪肢体、手术肢体不宜行静脉输液。4 .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用大血管,药物充分稀释并严格控制其输注的浓度和速度。5 .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每瓶药液中不宜超过23种药物。6 .使用外周留置针期间,加强对穿刺部位的理疗和护理,如输液时持续热敷穿刺肢体。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72小时以内。7 .建议使用一次性精密输液器,连续输液者每2
7、4小时更换一次输液器。【处理措施】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2.根据情况进行局部处理:局部热敷。用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中药如意黄金散外敷、云南白药外敷、客疗妥外用。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超短波理疗。局部予以水胶体敷料贴敷。04.空气栓塞:【临床表现】1.病人突感异常胸闷不适,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发维伴濒死感。2.听诊心前区有持续、响亮的“水泡声”样杂音。重者因严重缺乳而立即死亡。【风险评估】1 .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2 .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3 .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时空气进入静脉。【预防措
8、施】1 .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2 .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3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并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4 .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处理措施】1.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以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2.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对症处理。3.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05.微粒污染:【临床表现】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
9、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不同而表现不同。(1)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微粒,可直接堵塞毛细血管,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坏死。(2)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可引起血管栓塞和静脉炎。(3)微粒进入肺、脑、肾脏等部位的毛细血管时,可引起巨噬细胞的增殖,形成肉芽肿,引起局部供血不足而影响其功能。(4)微粒本身是抗原,可引起过敏反应和血小板减少。【风险评估】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2 .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预防措施】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3 .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安瓶锯痕后以酒
10、精擦拭颈段再折断,忌用击、敲的方式开安甑。4 .抽吸药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瓶的中部,抽吸时安甑不宜倒置,注射器不能反熨多次使用,针头不可反复穿刺橡胶瓶塞。5 .向输液瓶内加药时,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再缓缓注入,输液中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以减少微粒进入体内。6 .选择有终端漉器的输液器输液可有效截留输液微粒。【处理措施】1 .发生血栓拴塞时,患肢抬高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2 .遵医嘱进行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3 .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06.疼痛:【临床表现】1.药液滴入后,病人感觉静脉穿刺部位及周围剧烈疼痛,甚至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4 .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
11、位皮肤可见明显肿胀。【风险评估】1 .推药时药物刺激血管的疼痛。2 .药物刺激性过大、速度过快。3 .注射部位不当,进针过深或过浅等都可引起疼痛。【预防措施】1.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刺,并减慢输液速度。4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5 .尽可能选择留置针进行输液。【处理措施】1.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以热敷或硫酸镁湿敷。如外渗药液易引起局部组织坏死,使用相应拮抗药物局部封闭治疗。2.可遵医嘱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07.药液外渗性损伤:【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
12、痛,皮肤温度低。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不同出现不同的症状。1 .临床常用的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此类药物外渗引起毛细血管平滑肌收缩,致药液不能向近心端流入,而逆流至毛细血管,从而引起毛细血管床强烈收缩,局部表现肿胀、苍白、缺血缺氧。2 .高渗药液外渗,如20%甘露醉、50用葡萄糖高渗溶液进入皮下间隙后,使细胞膜内外渗透压失去平衡,细胞外渗透压高,将细胞内水分吸出,使细胞严重脱水而死亡。3 .抗肿痛药物外渗,局部疼痛、肿胀,如氨甲蝶吟可使细胞中毒而死亡,致组织坏死。4 .阳离子溶液外渗如氯化钙、简萄糖酸钙,外渗后对局部有强烈的刺激性产生剧痛。【风险评估】1 .由于穿刺不当,
13、致穿破血管,而使药液漏出血管外。2 .病人躁动,针头固定不牢,致药液外渗。3 .病人长时间休克,组织缺血缺氧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药液易外渗。4 .血管弹性差、穿刺不顺利、血管过细,或在注射过程中,药物推注过快。【预防措施】1 .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2 .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无倒钩。3 .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关节部位穿刺。4 .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5 .推注药液不宜过快。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
14、刺。6 .尽可能选择留置针进行输液,血管活性药、抗肿施药等高危药物从中心静脉给药。【处理措施】1.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化疗药或对局部有刺激的药物,宜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加强热敷、理疗,防止皮下组织坏死及静脉炎发生。血管收缩药外渗,可采用肾上腺素拮抗剂酚安拉明5-IOmg溶于20m1.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以扩张血管;更换输液部位,同时给跳的酸盐局部温热敷。因的酸盐系金属性收敛药,低浓度时能使上皮细胞吸收水分,皮下组织致密,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通透性减弱,从而减少渗出。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缺氧,增加组织营养,而促进其恢复。高渗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部位输液,并用0.25治普鲁
15、卡因5mr20m1.溶解透明质酸酶50-250u,注射于渗液局部周围,因透明质酸酶有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和吸收作用:药物外渗超过24h不能恢复,局部皮肤由苍白转为暗红,对已产生的局部缺血,不能使用热敷,因局部热敷温度增高,代谢加速,耗氧增加,加速坏死。抗肿瘤药物外渗者,应尽早抬高患肢,局部冰敷,使血管收缩并减少药物吸收。阳离子溶液外渗可用0.25%普鲁卡因5m10111.作局部浸润注射,可减少药物刺激,减轻疼痛。同时用3%醋酸盐和50%硫酸镁交替局部温热敷。2.如上述处理无效,组织已发生坏死,则应将坏死组织广泛切除,以免增加感染机会。08.注射部位皮肤损伤:【临床表现】胶带周围皮肤发红、水泡,有些病人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去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风险评估】1 .病人对胶带过敏。2 .病人四肢浮肿。【预防措施】1.使用一次性输液胶贴。3 .对于水肿及皮肤敏感的病人,穿刺成功后,针尖处压一无菌方纱,再改用消毒后的弹力自粘性绷带固定,松紧以针头不左右移动为宜。4 .在输液结束揭去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去胶贴,一手按压与胶贴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以防止表皮撕脱。如揭除困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