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醉翁亭记(第2课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28883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1:醉翁亭记(第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1:醉翁亭记(第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设计1:醉翁亭记(第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1:醉翁亭记(第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1:醉翁亭记(第2课时).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醉翁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和重要虚词的用法。2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及其积极意义。(4)背诵课文。3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熟读成诵。(2)品读课文,鉴赏本文的意境美、结构美、手法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3)组织模拟旅游活动,激发同学的想象力,感受旅游的乐趣。4 .德育目标: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肩负民族、胸怀天下”的远大理想。【教学重难点】1 .对文章字词的学习,用自主参与教学法,充分利用课

2、内时间,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教师解疑释难,减少讲解和分析。2 .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3 .通过“线条串联法”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背诵全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作者的情况和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且疏通了字词障碍。这节课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诵全文并且理解文章的写法和主旨。二、播放醉翁亭记的朗诵录像,学生注意欣赏和模仿三、学生分段朗读1 .学生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一和第二段(教师事先标明朗读

3、的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2 .教师简单点评学生齐声朗读的情况,并提出新的要求: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第三和第四段(难度加大,没有标明节奏和生僻字的读音)。3 .教师点评学生单独朗读的情况之后全班齐声朗读第三和第四段。四、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写法(线条串联法)1 .通过刚才的反复朗读,我们对文章的内容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呢?明确:醉翁亭的地理环境和得名的原因、山间朝暮四时的景色、众人出游的情况、醉罢晚归的情景。或者:亭外山水风光一一山中朝暮四时一一亭下官民同乐一一宴后太守醉归。2 .如果每一部分都与醉翁亭挂上钩的话,可以归纳为:点出亭一一亭外景一一亭中宴

4、一一离亭归(此处为教师专门做出的范例)。3 .那么我们能不能让每一部分都含有“醉”字呢?明确:醉翁之意在山水一一醉于山间朝暮四时一一醉于众人出游一一醉在自己的乐趣。4 .如果要求大家每一部分都用含有“乐”字的短语来归纳,该怎样归纳呢?明确:总写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醉归之乐或者:总写山水之乐一一赏景之乐一一与民同乐一一自知其乐。5 .能不能每一部分都含有“醉翁”和“乐”呢?明确:醉翁喜山水之乐一一醉翁爱赏景之乐一一醉翁乐游人之乐一一醉翁醉自己之乐。教师小结:这个环节我们通过线条的串联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不难发现贯穿全文的线索是“醉”和“乐”字。而“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面现象,“乐”是实质

5、,写“醉”正是为了写“乐:那么作者想通过这种写法表达什么样的主旨呢?五、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旨1 .请大家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两人小组讨论一下: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明确:(围绕以下三点发挥均可)作者自号“醉翁”。“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实际上是借寄情山水来排遣内心抑郁的心情。在写“太守宴”之前先写“滁人游”,是为了表现与民同乐的旨趣。作者被贬到滁州,由于自己的努力,滁州变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滁州人寄情山水之中,作者自然感到欣慰。“太守之乐其乐”乃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一一政通人和的欣慰。2 .知识拓展:文章告诉我们,作者此时的身份为滁州太守,他怎么能不务政事而整天游乐呢?明确:作者虽然被贬谪,但并没有消沉,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滁州“政通人和”(滁人游、溪深鱼肥、山肴野簌),是一种尽责之乐。梁启超:尽责最乐。尽得大的责任,便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便得小快乐。(饮冰室文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江泽民:无官一身轻(尽了责任后的最大放松)。(党的十六大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六、布置学生综合全文的内容设计文章的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